高中阶段自己独立思考硬刚写出来的题和直接看答案,二者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4-11-12 17:24
阅读量:
1

数学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碰到一个难题你硬刚下去,可能会在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获得收货。

记得大一的时候有次算某道题的极限,泰勒展开三次方项算不出来,非得展开到四次方,当时我记很好奇,为什么?

它的本质是什么?

花了一个晚上,不停地构造一个又一个的极限,不停地尝试展开,揣摩它们的细微差别,后面发现了极限本质上是求其对应的幂级数最低次项前系数的比值。

如果没有这份好奇心,估计那道极限题过去了就过去了。

还有比如求某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取值,方法很简单,就是泰勒公式,然后代值,但我当时就好奇,比方说这道题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我究竟需要泰勒展开到多少项?

又是花了一个多小时,自己独立发现了收敛速度这一概念。

这是两个印象最深刻的硬刚了,还有很多次硬刚的过程虽然忘记了,但我知道每次硬刚后我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了,记得大一结束后的我就已经孤独求败了。

总结下来就是:你的那些思考看上去没什么用,但你的留下了数学思维,以及发现隐藏规律的能力。

你的所看所学都进了你的肚子里,消化后完全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哪怕这道题你忘记了,但你的思维永远不会忘。



再举个这两天学抽代的一些经历吧,学完同构这一章后,后面的习题要我算出 的自同构群

说实话,这道题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的。

字很丑,请见谅!

但我在做完这道题后,就心血来潮想试一试 的自同构群 和内自同构群

当然,这也不是多难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都很正常。

但我接下来冒出来一个念头,就是这个 我知道,可以看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六种变换:

我给它们分别取了名字:不变,逆时针,顺时针,左翻转,右翻转,上翻转。

接下来我就在想,我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先左翻转,再逆时针,结果是什么?

本来这似乎也不是个问题,左翻转是 ,逆时针是 ,所以无非就是算一下 ,按照习惯,我从右往左算,结果是

验证了一下,没错。

但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寒意,不是,为啥?

我为啥要从右往左算?

虽然结果是对的,但如果是从右往左算,岂不是我是先对等边三角形作用了逆时针 ,然后再作用左翻转

可是我明明是先左翻转 ,再逆时针 啊!

上面这幅图就是我分别尝试了先作用左翻转 ,和先作用逆时针 的情况,结果发现先作用逆时针是对的。

换句话说,明明应该是错的过程,偏偏结果对了;感觉是对的过程,结果错了。

当时很崩溃,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然后就卡在这里想了两天。

嗯,最后一点一点的尝试,不停地举例子,不断地排除,最后发现我犯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错误。

想清楚这件事之后,我似乎误打误撞的明白了魔方的本质。

反正在数学中,请善待你的好奇心,并珍惜你所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因为这里可能蕴藏着很多宝藏。

总之你能想象吗?为了解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最后居然能扯到魔方的原理上去,这就是我最近一个有意思的学习经历。

这是我最后搞清楚原理后画的图,如果不是一时的好奇心,真的不会想到这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