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家庭大多数都不和睦?

发布时间:
2025-04-19 23:04
阅读量:
1

贫穷让我意识到,社会上宣传的所谓良好的家庭氛围其实是奢侈品,和穷人无关。

我一岁的时候就跟父母从农村出来到县城,父母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赚600块还要交200块房租。理所当然地我就营养不良了。

还好我大舅做生意赚了钱,买了一栋大房子让我外公外婆和小舅他们一起住,他平时不回家。因为看我们家太可怜了,就让我们也搬过去住,小姨一家也搬进来,反正房子有六层楼高,怎么也住不满。

于是,我父母很识相地选了个小房间,一家三口挤在一起。

虽然房子也不是外公外婆和小舅他们买的,但是我们还是得处处小心谨慎。我小舅对我还算好,就是我舅妈会排挤和挖苦我,当然,只会在单独和我相处的时候这样,在人前不会表现出来。

逢年过节吃鸡肉,我会主动说我不喜欢鸡翅和鸡腿,渐渐地大人们也信了。但实际情况是要让给我的表弟和表姐。有时候外公煮糖水让所有人来喝,我都识相地等别人都盛完了再去盛,还要暗中观察别人喝了多少,不敢比别人多。吃饭时也看大人下筷子自己才敢动,父母整天跟我忆苦思甜说他们小时候大人夹菜自己才敢夹,我心想那不就跟我一样吗?

表弟表姐是订有牛奶每天都能喝的,我妈还试探性地问我想不想喝。这试探是真试探啊,一点都不打算装,问了后还没等我来得及开口,她就说那个东西不好喝的,喝了没用。我只记得有一次我表弟喝到一半不想喝了,剩下的给了我,第一次尝到牛奶的香甜,只觉得美好。我不知道这东西多少钱,只知道我家肯定买不起。于是我说不喜欢,我爸妈很满意。

但我爸呢,自认为情商很高。所有亲戚都在的时候,我表弟表姐在喝牛奶,我爸说:“不给我家xx(我的名字)喝一点啊?”所有人听到这句话,都陷入了难堪,我也难堪,表弟倒是很自然地说不给,我爸还一直在那说,给我整无语了,自取其辱见过,让别人羞辱自己儿子的还是第一次见。

表弟是真的小霸王,集外公外婆、三个舅的宠爱于一身。其他人是真心的,但我爸妈和小姨不是真的宠爱他,也还是不得不违心地装一下。

在这种氛围下,表弟愈发骄横,我怀疑他有暴力倾向,经常打我,我既不敢反抗,也不敢跟父母说,因为我知道说了他们也没办法解决。还是我舅妈在我妈面前说:“你儿子是不是傻呀,被打都不知道跑。”

我妈似乎诧异了一会,但也没能说什么,只是教育我不能还手,要跑,要和表弟讲道理。我爸沉默,其他亲戚则让我无条件让着表弟。

当然,打我只是身体疼,对我来说到也没什么。真正击碎我心理防线的是大实话。表弟的房间堆满了玩具,我很喜欢去那里玩。有一次我拿起一件玩具把玩了一会,表弟抢回来,大喊:“拿什么拿,这又不是你家!”

我缓缓起身,径直离开,一出门就跑回楼上躲着,因为眼泪已经流出来了,不能被人看到。那时候我5岁,我表弟3岁。从此,我再也没敢踏进他家的房间。

类似的事情我从来没跟父母说过,无数个受了委屈的日子我都是一个人跑到楼顶哭,擦干泪水后然后想着要再谨慎一些。渐渐地,自卑、沉默寡言、老实便是我的性格烙印,但是除了话少一点外,我父母对我这般模样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听话就是孩子最好的品德。连我舅妈都跟我表弟说要学你表哥那么听话。

当然我父母也多多少少看得出我的委屈,但是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给我灌输仇恨。

我表弟玩玩具,就跟我说他以后肯定会学习不好,然后变成穷人;我表姐吃零食,就跟我说她身体肯定会变差。说就算了,还当着人家面说,生怕人家听不到。

但是,他们会趁我表弟不在的时候,“拿”他的玩具到我口袋里,让我藏好了别给发现了;在大舅过年回家买了很多零食摆在客厅的时候,会斥责我不懂得多吃一点。


另外,教我趋炎附势,以钱度人。

我大舅是学霸,在政府和银行都有工作阅历,改开后在中美间做贸易,过年才难得回一次。有一次在我舅回来前一天,我爸就说:“你舅很有钱,要多和他说话,知道吗?”

于是第二天,听话的我按我爸说的去问:“舅,听说你很有钱是吗?”我舅哭笑不得。可能那年,在大舅眼里,我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小财迷,而不是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小孩。

然而,事情本来可以不这样的。

我爸明明可以告诉我我舅很厉害,明明可以让我去他问大学是什么样的,明明可以让我去问他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明明可以让我抓住人生唯一一次破局的机会。

但我爸只想到了钱。

可是,他除了钱,还能想到什么呢?

我们祖辈往上数好几代都是穷人,始终在温饱与饥饿之间徘徊,除了钱,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呢?

但是后来家境稍微好一些后,金钱观还是没有改善。家里有该花钱的地方,比如洗碗时用的热水水龙头,百来块打死不买,一到冬天洗碗就是折磨。还有厨房下水道天天漏水每次用完都要拖地,就是不肯叫人来修。但是我爸一声不吭花了几万买了套红木家具,问就是红木养人,以后会升值。养不养人不知道,但把这钱改善家庭条件绝对能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穷也就算了,还热衷于吃苦。本来我们这种家庭,不出意外应该有吃不完的苦,如果能想办法少吃点苦就是赚了。但他们本着没有苦也要创造苦来吃的精神,把我往死里作,希望有一天能感动我。

小学的时候放学经常不让我回家休息,而是让我在店里待着,理由是看看他们过得多苦,所以我也要陪着吃点苦。

(东亚特有的莫欺少年穷的思想:别看现在惨,以后一定是龙王赘婿,电视上都是这么演的)

我小升初之前,按我成绩是可以去本县最好的初中的,但我父母说要送我去乡下那所垃圾学校,理由是那里条件艰苦,适合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两所学校的升学率差了一个纬度,但他们说只要肯吃苦,也还是能考上好高中的。后来估计是手续不好办,没去成。

此外,特别喜欢恐吓我。信不信我不要你了?信不信我不给你读书了?我这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你,你不能上重点大学就是对不起我,考不到重点/初中/高中/某个分数我就扔你回老家种地。

如果我受伤,跟他们说,一定会先骂我。有一次手被烧伤,没敢跟他们说,直到恶化了才敢提起。先是被骂,然后不去正规医院去找中医,结果是手永久性留下伤疤。后来他们还怪我说有什么事就说呗,又不会骂你,搞得这样以后考公务员都不要你(其实是他们不懂,单纯想让我愧疚)

结合那些年电视上看到看病贵的问题,仔细想想应该是我受伤的事情告诉他们的话,好像也不得不去医院然后破费,所以才这么抵触。

所以,我也从来没和父母敞开过心扉,因为我怕一开口就想起过往,双方都难堪。谁让我们穷呢?

我的表弟表姐,和父母相处就很融洽,因为他们有什么要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以前对人家的阿Q式幻想也没有实现。

我妈还喜欢拿我表弟来打压我,说我表弟胆子大,有话就敢说,有要求就提。然后数落我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呵呵,他们当初对我表弟,那是所有人一起宠着,他要看电视所有都得帮他把遥控器找出来,他看动画片看哪个敢换台?对我呢?敢提一下要求,骂为主,打为辅,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让我变得自卑,最后怪我胆小。

寄人篱下的感觉本来就不好,或许就是这个原因让人精神状况出问题。我爸妈的情绪都不稳定,特别是我爸,有时候前一秒对我笑嘻嘻的,下一秒他自己不小心把碗打翻了会发火、说脏话,我就不敢作出反应,因为有可能会骂到我身上。所以小时候看见我爸笑我就很害怕,我会比平时更谨慎。当然不笑也不能说明没事,有一次我问我爸被子里的棉花和吃的棉花糖有什么关系,我爸突然发火对我大吼。也问过光碟上折射出的彩色光线是什么,也被骂得不轻,而且都是毫无逻辑的无能狂怒,譬如“你问这些干什么?”、“问什么问?”、“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用?”。

之后什么都不敢问了,然后他告诉我要不懂就问。

另外我观察过,我爸只在家人面前这样。对别人的孩子只有笑,绝不会反转。在外也没有莫名发脾气的行为,还喜欢拿我东西送人。

我妈则通常采取间接式打压法,具体就是天天拿我和别人对比,而且一定是我输,并且笃定自己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一定是为我好的。有一次我妈觉得我到换牙时期了,她也没去求证,只是凭她那初中水平的经验认为就是这样的,于是带我去医院拔牙,当时我牙齿完全是结实的,和正常牙齿没有区别,但我妈坚决要我拔,就按着我身体让医生下钳子,一瞬间血液从口中飚出,哭声回荡在整个医院,然后我妈面无表情地带我走了。

这点我妈和我爸不一样,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有一次和亲戚们聚餐,我侄女可能是想减肥或者没有食欲不想动筷子,我妈偏要上去给她夹菜,还用勺子把菜盛到侄女面前问:“自己来还是我帮你?”,表妹心里估计一万个mmp但碍于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好发作,于是用职业假笑说了声谢谢,我小声地说你别管人家,我妈就给我白眼。

这样的悲剧在寄人篱下期间反复上演。这样的家庭是没办法把矛头一致对外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只能靠内耗来维护统治。

当然,寄人篱下不也全是坏事。小时候我爸是打我的,但最后一次打我被我外婆看见了,外婆遂呵斥,我爸对我秒换笑脸。碍于外婆的情面,之后再也没打过我,这倒是好事一件。

为什么和父母倾诉反而越说越难受?

zhihu.com/question/600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