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发的货币为什么只有很少进入工资呢?
我听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直接把钱发给穷人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发钱的人通常并不知道穷人的实际困境,虽然他们抱着好的愿望给穷人发牛,发工具,发教育。
但是穷人面临的问题往往都更加急切和窘迫,他们只能把工具,把牛卖掉,换糊口的食物与医疗。至于教育更是没有时间去。
穷人会自己把钱花到刀刃上。
可惜我们发钱的人,默认穷人懒惰,短视,与其把钱发给个人,不如集中力量办大事。
经济学家还认为,假如你是个穷人,援助组织发一碗好吃的面条给你,你不会拒绝,发一碗不好吃的面条给你,你也不会拒绝,因为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花钱的人,和享受服务的人,是两伙人。那花钱的人就没有动力挑选,甄别服务的好坏,甚至是权力寻租,吃回扣。也就是说,任何非金钱形式的救济,都会伴随着大量的浪费。
所以,从以上两点看,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是个好主意。美国在疫情期间就是这么做的,事实证明,效果也的确不错,消费获得了复苏。
还有一点,就是,早期的通货膨胀,可以制造一场虚假的经济繁荣,骗企业主扩大生产规模,骗老百姓多消费。
但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套凯恩斯把戏在近几十年反复上演,不管是企业主,还是老百姓都不轻易上当了。因为在过去,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主,盲目增加消费的老百姓,都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成了经济繁荣的代价。现在企业主知道,收入增加并不是因为市场规模扩大,而是因为通膨,所以不会盲目扩大投资,老百姓也不相信未来的收入预期真的增加,而收紧消费了。
所以超发货币,靠通膨来刺激经济的效果已经没有了。唯一的正向作用,是改善社会贫富差距,发生通货膨胀,拥有越多货币的人,会损失更多财富。如果是按人头平均发钱,就可以做到劫富济贫。
所谓经济衰退,并不是因为石油采完了,页岩气石油多的是,也不是因为科技停滞了,新能源,AI一片勃勃生机。更不是因为老百姓变懒了。经济衰退主要的原因是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个人获得社会债务。我打工赚了一千元,本质是这个社会欠我一千块的债务,我可以从社会要一千块的大米煮饭吃,也可以向社会要一千元的捏脚服务。
当大多数钱被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富人不需要那么多的社会服务。我转了一百亿,获得了这个社会欠我的一百亿债务,但是我吃不了那么多,也受不起那么狠的捏脚,那这笔债务就会被积欠,也就是说,社会要永远多准备出一百亿的服务,以防我要兑现我的的债务。
如果说,我拿了这一百亿,就存银行,也不花,那其实不会对社会带来什么损害,因为我的钱没有流通,流通的货币因为我的囤积,反而变少了,会发生通缩,物价会下降,对老百姓还挺好。
可惜我不会坐以待毙,当我发现皮鞋降价了,对不起,我要出手了,我会买好多的皮鞋,囤起来,慢慢高价卖掉,也就是说,资本总是会自动的寻找增长点,钱总会进入流通市场。而利润,总是坦然地流向资本,因为资本的差距,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所以回到经济衰退这个话题,资本家手里的牛奶太多了,只能倒进河里。皮鞋厂的工人生产了成千上万双鞋,却只能打赤脚。所谓经济衰退,就是社会财富的分配机制停止了运转。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大家只能坐困愁城,鞋厂老板空有一仓库的鞋子,却只能关门破产,没有鞋的老百姓,更是只能望洋兴叹。大家只能一起变穷。
好像玩“大富翁”游戏,赢家把每一个对手都打破产,游戏也就结束了,他好像是赢了,但是他把所有的钱都赚走了,那钱也就没用了。
能解决吗?当然可以,只要富人愿意无偿把一部分财富分给穷人,市场有了买方卖方,游戏就可以继续,可惜,这世界上没有愿意损私肥公的人。
那历史中的经济萧条是怎么结束的呢?
- 打一仗,在断壁残垣中,在侥幸活下来的人之间,重建经济。不管你曾经的庄园有多美,现在你都需要雇很多人去重建它。
- 史诗般的通货膨胀,魏玛德国就是这么做的,通膨了几百倍,几个月之内,全德国人的债务都清了零,不管你曾经欠债多少马克,现在你都可以用一天的薪水把它还清。穷人就又有钱消费啦。
我希望,有第三种办法。
这是我在知乎所有回答中,最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很多朋友给我评论,其中很多是不同意我的观点的。但是,没有一个,是没有一个人进行不友善评论。所有的讨论都是有逻辑的。这简直是太棒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