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对全女模式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5-04-10 14:49
阅读量:
0

别的行业我不清楚就不评价了,但“全女酒吧”我是真的接触过。

是我朋友开的,很多人在不了解他之前,都以为他是什么头脑一热的富家千金,开一家全女酒吧无非是砸钱玩玩。但人家是真的有理想的,他是之前在上海工作了两年,有那么几万积蓄,回到自己的城市后又刷爆了好几张信用卡才把酒吧勉强支棱起来。

酒吧开在本地的大学城附近,里面有二本、有大专。大学生嘛,是最追求小资和文艺轻奢的一群人,整点古朴原木家具,再来点暖黄色灯光,放点老式CD,贴一点厌世标语,反正怎么文艺怎么来,大家都能想象得到那种风格,加之价格便宜,所以酒吧起初运转得还不错,很受大学生欢迎。

最开始还是有男生来的,但由于是女老板,不可避免的对女顾客较为热情,而对男顾客只能保持礼貌的边界感。渐渐地,女顾客比例远远大于男顾客,因为男顾客看见里面大多都是女生,基本不敢踩进去。顾客们也觉得理所应当,认为这就应该是一家“全女酒吧”,以至于后来有些女生带男朋友过来的都成了冒犯。

老板自然不敢直接挂上全女的牌子,但碍于情况如此,也只能顺应着客户,店内的标语换上了女性应该要遗世独立之类的内容,做促销活动的倾向也基本是往女性客户群体靠拢。上述转变差不多用了2年。

到了第三年,酒吧开始走下坡路了,最致命的原因还是元老客户毕业了,当初那帮大三大四的人,酒吧最开始的经营理念和潜规则都是这帮人用钱包和行动制定的,虽然没有明码挂牌,但在大家的口口相传里,这就是一家“环境和氛围都很不错”的全女酒吧,等新人们来了以后,只当这里是一家本应如此的拍照场所,基本没有回头客,也就新生开学季火了一阵子,然后来这里拍两张照片发完社媒就不再来了,因为他们没有参与这家酒吧转型建设的过程,自然也不会珍惜这个成果。

接下去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故事了,酒吧渐渐变得门可罗雀,越是没人来就越没人想来,这是所有餐饮店的慢性死亡的统一模板。老板也想过再次转型,但同行们早就把自己客户群做起来了。无奈,只能闭店走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