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不会找个理由把哪吒2踢出全球电影票房榜?
0319早晨更新:BOM网站已更新,哪吒重回榜单
————————————————————
哪吒2被美国票房统计平台BOM踢出全球榜单,是美国人破防了吗?
截至3月18日,哪吒2票房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名。而美国最知名的票房统计平台Box Office Mojo却将《哪吒2》中国票房(约147亿元人民币)排除在全球榜单外,仅统计其海外市场3200万美元收入,导致其全球排名从第五骤降至137名。此外,主流电影网站Collider的表述也酸唧唧的,它说影史前四有三部电影均出自詹姆斯·卡梅隆之手,《哪吒2》的第五名只是“暂时”的,卡梅隆的《阿凡达:火与烬》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映,到时候《哪吒2》就会被踢出前五。
老美的纠结,远不止哪吒票房高那么简单。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国内票房就可以把哪吒的票房托进前五,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内循环足够强大啊。
首先强大的内循环市场厚度可以降低外部冲击的敏感性,我国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可通过“需求池效应”消化外部制裁冲击。例如假设美国封锁哪吒2海外市场,我们仅靠单一市场即可覆盖5亿人民币的制作成本并实现盈利。假若美国限制中国手机出口,国内年销3亿部的市场仍可支撑华为、小米等企业维持研发投入。
其次内循环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研发/生产成本越低。以哪吒2为例,如果说《哪吒1》是“全龙族拔鳞铸甲”,《哪吒2》则集结了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全片总制作成本5亿人民币,不到《头脑特工队2》预算的一半,却交出1900个顶级特效镜头。同理,国产大飞机C919的2500架订单(主要来自国内航司)可摊薄研发成本,降低被西方断供发动机时的财务风险。
更进一步的,内生增长可以支撑技术迭代,例如哪吒票房收入可以反哺引擎研发 → 提升国产动画质量 → 吸引更多观众 →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内需市场(占全球60%)推动宁德时代研发磷酸铁锂电池 → 成本下降30% → 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削弱美国限制锂矿进口的影响等等。
刚才讲的都是我们如何用内循环来抵御可能的外部封锁,但我们现在没有被封锁,是不是意味着强大的内循环可以让我们通过苦练内功,把我们的全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恐怖的级别(工业制造成本),把内循环规模转化为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中国电影的票房标准,票房购买力平价(PPP)等新指标),文化输出并挑战西方审美框架,用单一的强大市场即可定义全球标准(新能源汽车国标推广至“一带一路”国家)?所以你说老美慌不慌?
但正如《哪吒2》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中国既要珍惜内循环赋予的底气,也要清醒认识到——真正的全球化崛起,不仅需要“火尖枪刺破高墙”的勇气,更要有“风火轮驶向新大陆”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