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这种说法?
发布时间:
2025-01-08 18:21
阅读量:
3
我很喜欢研究老式的中国客车,我就注意到了一个情况——这些车不仅技术落后,而且质量非常差。
以上面的BK630客车为例,其基本构造非常简单,就是在130底盘总成基础上扣个壳。其搭载的北京内燃机厂生产的492Q汽油发动机是基于苏联50年代小轿车发动机的产物,75马力已经是最理想的情况了。
按理说,这些车结构极为简单,就是卡车底盘扣个壳,其基本设计都是源自建国初的国产化底盘和发动机,属于典型的前三十年工业化的成果。
那么我们退一步,按理说这些结构简单的车是不是应该很耐用才对,毕竟都没多少复杂的零件,这些三大件虽说粗糙但是结构极为简单,制造这些车辆非常容易,有个车间就能造。
但是你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些车质量往往非常糟糕,经常出厂的新车就需要接收车的用户重接驾驶室仪表的接线,因为有些线不是没接牢就是根本接错了。钣金根本没有好好除锈防锈,导致用不了多久,车帮就从里面开始锈蚀。新出厂的车就有大大小小的毛病,驾驶员往往需要自己调校新车。
甚至车辆在制造时根本没有好好配平,车辆前倾严重,驾驶员感到转向很费力,因为重量全压在前轮上。
这些就是当年各客车修造厂出品的车辆,为什么大量的厂子连改装这样简单的车辆(甚至不能算“造车”)都造不好?这不是简单的技术不行就能解释的,技术再落后也不至于腻子都打不好。这些车的确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坏就坏在这些车仅仅只是能用,而且质量甚至在退步。因为这些工厂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很多地方客车厂的产品都是政府要求当地运输企业必须采购,最后市场经济来临的时候,很多单位宁可用二手三手进口客车也不愿意用这种地方客车厂的工业垃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