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一战都戴钢盔了,为什么中国到志愿军时还不带钢盔?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问过我爸,我问他为什么解放军不戴头盔?他说:“没啥用,子弹一打就透,弹片也防不住”。他去过朝鲜是四十军358团连指导员,那时的头盔应该就如他所说作用不大,和现在的头盔是不能比的,现在的头盔等同防弹衣。
不配戴钢盔是志愿军的刻意选择
上回说钢盔对作战没啥用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其实亲历者是不会说错的。外军戴有外军的原因,例如二战德军就曾经改版过自己的钢盔,因元首认为太丑(像半个鸡蛋)而被否决。这也透露出一个消息那款非常漂亮的德军传统钢盔防护作用“不理想”,那为什么希特勒要否决改版钢盔呢?其实这暗示了一个道理:钢盔最大的作用也许就是为了给士兵提供安全感和威武感,用以提振士气。元首否决改版钢盔也正因为希特勒也认为钢盔对作战没啥用(他是一战老战士),他对改版钢盔所谓的能提升防护能力嗤之以鼻,况且其丑陋会降低威武感从而影响战士的精神士气。
志愿军不选择钢盔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钢盔不利于志愿军发挥自己特有的战略战术。
其增加了单兵配重是一个次要方面,更要命的是配戴钢盔在朝鲜战场环境下特别容易暴露志愿军行踪。
由于美军的空中优势使美军具有全方位的侦查能力和随时空中攻击的能力(美军24小时有几十架侦查和战斗机值班飞行),志愿军在朝鲜的主要战略战术是隐匿行军突袭敌人和潜藏埋伏伏击敌军。这种战略战术往往要利用夜间行军和夜间攻击,并且经常是在有微弱月光(最好不是满月)的晚上实施行军和突袭。美军把志愿军这种战术称为“月光战术”。要知道钢盔在微弱的光亮下也会有较强的反射光,这样就不利于隐匿行军和潜藏埋伏以至夜间突袭。
刚才讲了钢盔对夜间行军和突袭作战的不利方面,其实在阳光高照的白天志愿军的行军也完全是需要隐蔽的。显而易见钢盔在白天的反射光是很强的,如果配戴钢盔美机在高空就可以发现部队行踪,反之美机得在较低空飞行才能发现经过伪装的志愿军。关于志愿军的伪装行军和作战美国朝战军官的回忆录中有过描述:“由于是在冬天进入朝鲜,中国军队士兵普遍都把棉衣翻过来穿因为棉衣里面颜色浅接近白色,他们用这种方法在雪地中隐蔽行军,其中还有很多中国士兵穿上了白色抖篷,白天在较远距离是很难发现他们的”。志愿军伪装到如此地步怎么可能配戴有明显隐蔽漏洞的钢盔呢!
下面说点题外话,四十军120师三五八团是最早成建制进入朝鲜的是夜间,走的是鸭绿江桥进新义州。当时新义州已遭受过美机轰炸,一路上所过之处的建筑据我爸说都只有他的腿肚子高,被炸死的朝鲜百姓很多一路上没见到活人,但发现过活着的婴儿(这证明了婴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当时说到这些我妈还问:“那婴儿怎么办呀?”,我爸说:“没办法,让后续部队处理吧”。他说当夜在他们上空飞行的美军飞机很多一会一架一会一架,他们终于被发现了于是美机一路扔照明弹给他们没有扔炸弹,我爸对照明弹的描述是:“在离地一丈多高就停止降落,把周围方圆几丈远距离照了个通明瓦亮”,我妈当时说:“被他们发现了,那咋办呐?”,我爸说:“我们没管那个,他们扔他们的,我们正好走路。” 其实据后来朝战资料显示初期入朝的志愿军经常被美空军认为是他们自己人,因此那照明弹也就是为方便他们行军照明的,但这些我爸他们当时并不知道。
下面讲一点下头的,据我爸说入朝头一天晚上就有三十多名新兵开了小差又过江回到了中国境内。四十军在入朝前曾在东北紧急征召过新兵。我爸的意思是新兵被入朝后一路上见到的景象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