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一战都戴钢盔了,为什么中国到志愿军时还不带钢盔?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问过我爸,我问他为什么解放军不戴头盔?他说:“没啥用,子弹一打就透,弹片也防不住”。他去过朝鲜是四十军358团连指导员,那时的头盔应该就如他所说作用不大,和现在的头盔是不能比的,现在的头盔等同防弹衣。 不配戴钢盔是志愿军的刻意选择 上回说钢盔对作战没啥用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其实亲历者是不会说错的。外军戴有外军的原因,例如二战德军就曾经改版过自己的钢盔,因元首认为太丑(像半个鸡蛋)而…
1950-12-24长津湖战役以志愿军胜利告终值得庆祝和纪念。为什么不把每年这天定为节日?
这已经弄成了一场闹剧,还在不断重复,嫌人丢得不够还是怎么的? 其实,当时就知道长津湖不宜声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提到的场景就是那里的,重点突出战士们的牺牲精神,避开“胜利”、“庆祝”、“纪念”等字眼,连“长津湖”都没提起。 时隔七十多年,把这段旧事翻出来梳妆打扮,当喜事办,已经令人惊诧了。偏偏有人不察来龙去脉,越讲越邪乎,要立纪念日了。一段时间以来,一番刨根问底,弄到最后,这一天是兴南大撤退…
为什么志愿军14小时穿插145里被誉为「人类轻步兵史上的奇迹」?
14小时穿插145里,相当于每小时5.17公里,也就是5170米。 再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分钟86.16米。然后分到每秒,大约每秒1.44米。 切换成一般人的身高吧,按一米七算,相当于每秒钟要走大半个身高的长度,保持14小时不变。这是最低要求。 按照现在马拉松世界纪录来看,男子马拉松42公里多一点,耗时两小时多一点。 而145里,相当于1.72个马拉松。也就是说,把马拉松世界冠军拉过来,开个挂,磕点药,跑不死他,怕也得四五个小时。 但…
志愿军遗体为什么会在韩国?为什么不一次性运回?
运不回来的 南朝鲜为了泄愤,把数万英勇的志愿军战士遗骸沉入南朝鲜的一个水库湖底,李承晚政府将该水库起名破虏湖,李承晚亲自题写碑文立碑做记。 除了该湖,散落在南朝鲜各地的志愿军遗骸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那么即使是南朝鲜将遗散在各地的所有遗骸都转交给我们,但大部分志愿军将士仍躺在南朝鲜冰冷的湖底不得安宁 破虏湖不平,志愿军英灵不息 韩军记载在38线附近的江原道华川附近取得“大捷”,歼灭俘虏了大量志愿军,大概…
如果五万志愿军穿越到1927年的中国会怎么样?
5万人,相当于志愿军一个军了…… BUG自检程序启动…… BUG已发现…… (失误了,按穿过来的时间算,文中全军去掉伤亡应该就三万多人,不符合五万这个数啊……) BUG处理中…… (为了符合人数换个军?那我几千字背景白写了?资料白找了?算了就这样吧……) BUG已忽略…… BUG自检程序结束…… 序军用帐篷内,刘政委在桌前来回踱步,时不时望了一眼窗外的浓雾。梁军长则双手杵在桌边紧盯着桌上的地图。 政委回到桌边对军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