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到高中,物理成绩下滑严重?

发布时间:
2025-01-05 15:28
阅读量:
15

瞎鸡扯淡两句,爱信不信吧,就当我吹牛B了。

我曾经认为高中语文是考察的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或者说人文方面的水平,该背的背了,该练的练了,该多少分就多少分。

相由心生有两层解释,其中一个解释就是你心里装的啥,看到的事物就是啥。一篇文章的立意,你玩命的给他讲家国天下,但是他看到的就是风花雪月、蝇营狗苟,这玩意无解。

补充两句,和垃圾对喷是很无聊的事情,太长不看的,无端指责的,一概拉黑,浪费时间。

之所以啰嗦这么多东西,就是担心自己民科了,辅导孩子错了,找人指出问题的。

有问题可以讨论,有错误可以指出,无端开喷的垃圾就不要凑热闹了

同样,我曾经坚定的认为,物理是一门简单的学科,答案就在那里,你怎么就看不到呀!!

我没念过高中,30年前,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河北的农村装个电话还算新鲜玩意的年代,我念初中,因为当时的发小都是一群混蛋,包括我自己,我爹不知道抽断了几条皮带,转了三所中学,最后一所初中只念了2年,也和曾经的狐朋狗友断了联系,只能自己逃课泡游戏厅。

当时的我天天逃课破了学校的记录,为啥说破了学校记录呢?因为一般的孩子逃课没有我这么长,就被学校开除了,当然也可以叫劝退。

我之所以没有被开除,就是因为当时学校不错,有校办工厂,挺有钱的,挖来几位牛B老师,要冲重点中学。而我,在一个学期只上两周课的前提下,给学校拿了三本数理化的省三,和一本省一。

你问我为啥,我也不知道啊,为啥一个学期只上两周?开学要糊弄一周,考试前要突击一周,其他时间找不到我。

书包都是崭新的,书本也是崭新的,只有考试前的一周上课。时间分配也挺简单的,背一天的语文,背三天的英语,翻两天的数理化教材,晚自习借同学的教辅翻一翻,看到没啥花样就放下了。然后再画一下其他科的重点,考试前背一下,糊弄完考试就忘了。

那个数学省一的小本本大概瞅了,好像写的华罗庚什么会,河北数学什么会,剩下的小本本丢了,包括化学老师给弄丢了一本。

当时还挺遗憾的,因为知道自己只靠给学校比赛拿奖才能糊弄不被开除,所以考试当天早晨特意跑回来考试,被数学老师堵住叫办公室罚站,开考后也不让我考试。

站了半天才让我去考试,弄的最后没做完题目,好像是落下两道大题没空写。本来得个省一挺高兴的事,你问为啥遗憾呢?因为数学老师后悔的拍大腿,说我再多得几分就能参加全国的比赛了,咱也不知道真假。

不过这事是真的可能性挺高的,因为这个省一的本本可以“保送”我们市一中,当时的市一中还是很牛逼的学校呢,据传每年都能考上几个清北,咱也不知道真假,毕竟90年代的事了。

不过我没去,毕竟念书哪有游戏厅好玩,所以念的中专警校,当时还包分配呢。另外一个得省一的小伙伴去了市一中,最后考的天大,所以也不知道市一中到底能不能每年几个清北。

背景介绍完毕,之所以啰嗦这么多,是因为我念初中的时候,物理考试是20分钟交卷的,而且这个20分钟是包括检查时间的,我也很奇怪,为啥一个半小时的考试,会有人做不完卷子。

数学是很麻烦的,逻辑链比较长,绕来绕去的,大约40分钟交卷,研究了很多技巧,都没法再提高答卷速度了。

物理化学都是20分钟交卷,无聊的很。你问我为啥要研究快速交卷的技巧,因为要省下时间背单词、背政治、背语文呀。

中考的时候物理提前1小时交卷,加上课间半小时,我背下来“半本”政治书的重点,堵上了60分,所以才考上了警校,比当时的市一中分好像还略高呢。

等到结婚有了孩子,奶娃的学习就是我辅导,媳妇总是调侃,你比你孩子都用功。等到孩子念初中了,我就吹嘘,自己20分钟物理交卷的事,孩子不信。

瞎鸡抬杠,说20分钟是包括检查的时间,实际答题13分钟,物理老师给计时的,因为交卷太快,扰乱军心,物理老师一次考试抓到我打赌,非说我20分钟交卷不检查。

看到我13分钟交卷,当场判卷后不管我了。

和孩子抬杠到初三,趁周末,拉着孩子非要给他辅导物理。从运动聊到力的性质,从力的性质聊到受力分析,从电流电阻电压聊到并联串联电路和电势差,聊到功率和发电机原理。

聊了大约三晚上,孩子突然明白了我怎么答题了。我考试的时候根本不审题,也不管什么思路。就是把物理的量的关系给捋明白了(帮孩子也捋明白了),然后把那一堆乱七八糟的公式当做代数式,把字母当做未知数。

一边读题一边列式子,括号滥用,括号的性质有一个是代表一个整体,也就是物理的量的意义。

所以说,式子里的公式、括号,把这些中间量也都表达明白了,老师也没法扣步骤分了。

读题和写式子是同步的,我的物理大题,式子是最长的,一拉溜。写完了式子就是整理式子,也就是代数运算,下一步直接出答案。

当孩子学会了这个套路,物理立马稳定接近满分,扣分也是因为计算马虎。最关键的是孩子可以稳定30分钟交卷了。基础孩子扑克牌快算24一直被我秒杀的现状,他开始相信我20分钟交卷的事实了。

之所以聊这么多,就是最近孩子高二,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的套路好像网上从来没见到别人这么玩。

中考成绩不错,孩子考上了衡水某公办高中,那个暑假给孩子预习了一个月的高中数学,你问我没念过高中,为嘛还可以给孩子辅导数学?我也不知道啊,反正网上那么多视频,工作也挺闲的,没事就看看小破站一数的视频,看累了打会游戏,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了俩半月,就能糊弄孩子了。至于你问糊弄孩子的结果,感觉还行,数学总是130+,毕竟奶娃有点笨,中间看了两天数论的东西,试着让孩子推一下数列求和公式,孩子哭了两天,才算熬过来的。哪些质数合数明明是小学知识嘛!

因为中考后的假期玩了一个月,再预习了一个月的数学,物理就没怎么管,有一搭没一搭的问啥答啥,你说孩子问的不会怎么办?百度一下呗,知乎搜一下呗,大学生这么多,啥玩意找不到答案啊。

孩子在衡水的物理年级排名从年级300名的开学考,然后考了230,220,210三次,然后考了年级110名,还行哈。

加上最近两年家里事有点多,就偷懒了(精力也有点不足了)。然后精挑细选了一位网课老师1对1给孩子补物理。

1小时的费用500块呢,孩子自己也说比衡水的老师还优秀,讲的知识更清晰、深刻。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的物理考试成绩稳定下降到年级700名。最近多半年的月考稳定的可怕,690-710.

我也有点着急了,但是孩子衡水念书,一个月回来一次,也没招,和1对1老师沟通,老师也觉得奇怪,不信邪的让我调出来高中三年的成绩,按照时间顺序发给他,我也是因为这个,才发现孩子的成绩稳定的可怕。

所以,最近得出一个结论,高中物理的成绩体现了一个高中生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水平,你的认知水平有多高,你的成绩就是多少分。

孩子的年级700名,就是他的天赋在这个年龄,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怪不到老师。

如果你认为这个结论有点草率,那就聊聊后续。

毕竟孩子是亲生的,当爹的要想办法管啊。那就分析一下问题呗,懒得要死,动手能力渣的要命,对于物质世界的好奇心也接近于零,哪怕高二了,还是没心没肺的装病请假,回来玩手机。就是个咸鱼状态。

和他姑姑太像了,毕竟亲缘关系,遗传影响巨大,我家的男性数理化都还行,女性数学还行,物理渣。姑姑也是物理渣。

分析完了孩子的状态,就让他把最基础的公式、就是那个教材的黑体字都分门别类的写下来,写了四张小纸条,大概几十个公式吧。

让孩子关注这些公式的联系,不同的物理的量的联系,顺带发给了我。

鉴于这次元旦前装病请假凑假期,别的小伙伴休息了不到3天(两整天),这家伙会攒假了,装病歇了一周。晚上10点半没收手机,告诉他考到90分以上才允许熬夜玩手机,就这样,改成白天玩,晚上睡大觉。元旦期间憋了两天,也没憋出来个啥。

逼死他也没用,无奈抄起那个写公式的小纸条,认真翻了两天,百度各种资料。然后莫名其妙的找到一个“近似通解”的解复杂题的思路了,也不知道对错。

把这两天的思考写了一篇大约4000字的讲义,丢电脑里,就觉得无所事事了。

可是心里发毛啊,高中物理都觉得难,这玩意是共识了,看了两天觉得就这点玩意,这不是典型的吹牛B嘛。但是思来想去就这么点东西呀。

孩子回学校了,也没法试,无奈发给自己的妹子,当时念高中的物理渣(数学还行)。妹子翻了一下说,大概能看懂,感觉大宝回来没准能明白。

诶,不对诶,曾经的物理渣怎么能看明白物理呢?估摸是成年后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以及最近两年专注物联网竞赛比赛(学校老师),再加上我憋出来的讲义和物理没啥关系,就是怎么用数学技巧解物理题,所以能看明白了。

至于是不是这个样子,有待观察。

人到中年,还这么中二,爱吹牛B,现在也不能匿名了,各位网友见笑了。

如果有人好奇啥思路,也没啥大不了的。

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做功表现出来,做功的效率就是功率,这是一个方向,没啥玩意,全都是标量。

做功的形式比较复杂,运动、势能,是最核心的玩意,丢到不同的场里,就是按照不同的汇率进行能量换算(动能势能),理想模型是没有中介费的,也就是没有能量损失。现实模型是有中介费的,也就是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转变为内能了。

重力场有重力场的汇率,电磁场有电磁场的汇率,剩下个弹性势能可以看做弹性场(民科了)。

那个塑性肯定会损失能量的。

再剩下的就是场中标量和矢量的计算了,又开始民科了。所有的矢量都能通过三角函数转换为一维问题(线为一维,面为二维,就是那个坐标系,X轴Y轴就是不同物理量),可以把矢量转换为标量进行计算,也可以把标量分解为矢量进行分析。矢量转换为标量的时候会损失信息(物理量),也就是Y轴,标量分解为矢量会增加信息(Y轴),所以这个标量分解为矢量的时候要根据需要选择Y轴。

也就是把物理题转换为矢量和标量的分解合成,矢量是可以分解的,遵守三角形法则。标量也是可以分解的,遵守加法法则。

这时候,就能把复杂的物理题,通过分解与合成,转换为简单的数学计算。

也不知道对不对哈,瞎鸡吹牛B吧

翻了一圈评论区,有夸的,有喷的,就是没有一个说我看了两天半总结出来的这点玩意是错的,就有一个说我不够系统的,这确实是事实,毕竟才看了两天半,而且我也不是为了考试去,就是为了给孩子总结一个近似万能的思路。

初中、小学有很多根深蒂固的概念是错误的,比如念初中的时候冬天室外的铁和木头哪个温度更低,很多同学说铁,这就是把生活的直觉(冷热)和物理的量(温度)没有区分明白。

初中一直教,平移不做功,我不知道有几个高中老师给孩子讲,平移只是不在重力方向做功?

刚开高中物理,就讲运动、讲加速度。讲时刻、讲时间、讲路程、讲位移。

可是我不知道有几个老师反复强调,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抽象的概念,现实世界找不到模型?

Δt是时刻,有几个人讲?运动和时间是动态的,运动状态和时刻是静态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实是流动的,思维模型可以是静态的,那么到了微元的时刻,加速度,虽然带个t,但是这玩意和时间无关。

孤立的加速度只是一个运动的状态,那个t和时间无关。加速度乘以t之后,才和时间有关。

孤立的加速度只是一个能量,属于动能的一种形式,在时间或者方向上积累,以动量的形式做功,才能通过做功变化,看到能量的积累过程。

做功也和时间无关,虽然动能做功也带个t,但是他就是和时间无关。

只有讨论一段时间内总做功的积累,这时候才是和时间有关。本质上依然是Δt和时间无关,一段时间内做功的积累,才有了Δt在时间上的积累,才和时间有关。

功率又是一个破事,那玩意和时间的关联就是定量时间内,功(能量)转换的速率。

从代数的角度看待高中物理,差不多就这么点事。

可以说涵盖的不够全面,但是能够涵盖很多内容了。

高中物理开局就是vt图,感觉几何是很直观的,其实数字和代数式的计算,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训练,虽然抽象,但是可能更熟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