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真的喜欢吃中餐吗?
我在马尼拉,有个福建人开的中国餐馆。 里面有个a4纸写的标语,直译是筷子只供给面条。大概意思就是只有你买面条才能拿筷子。 我很奇怪问老板,我点三菜一汤你不给我筷子咋办,拿叉子吗? 老板说是这的人不会用筷子,又很稀奇,所以拿着玩,不知道咋用老剔牙。老板看不惯贴个这,中国人基本上看不懂这几个词。 我点了一碗鲜虾面,老板给我下了一包方方面,里面放点虾。我找老板理论,你们福建人是这么做生意的吗?点个面条你给我…
「老外听到“I love cat”会被吓坏」的说法是真的吗?
不要小看第一语言的自动纠错功能。 如果你能理解“我不说中文流利”、“我不喜欢东西辣的”、“我将会到达晚”这类的说法,英文第一语言者也能理解你支离破碎的发言。什么Does和Is混用,没有过去式,不加第三人称单数变体,Turn on the switch说成Open the switch,都是小事情。 尤其在国际都市的人,什么腔调的英文没见过?中式英语、印式英语、还有日式、韩式、拉丁式,不仅有人是发音用第一语言的模式,他们更会带来自己的谚…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下。我在香港生完女儿,医院送了一箱液态奶。小玻璃瓶,然后一次性奶嘴装在一个类似果冻的盒子里。到了喂奶时间,液态奶常温拧开瓶盖,把一次性奶嘴拿出来拧在奶瓶上就直接可以给婴儿吃了。吃剩下的,直接扔掉。不用加热,不用冲泡,不用洗和消毒奶瓶。你们算下,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后期各种罐头辅食,开袋开瓶即食。 纸尿裤用完就扔,小衣服清洗烘干一体。这些工作可以省下每天一半带娃儿的工作量吧?
中国也算高科技国家了,怎么不见割老外韭菜?
去年出国,在布鲁塞尔机场转机的安检区,碰见一个男人,和机场工作人员比比划划说不明白。我凑过去一看,那男人手里是中国护照,就问他怎么回事,他马上跟我解释了,原来是一点手续上的小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是他一句外语不会,只能在这里干着急。 帮他跟机场员工解释清楚了,就顺口聊了几句,问他这是去哪,做什么。这男人五十岁上下,黝黑的皮肤,寸头,穿一件破旧的西装衬衫,提着个破皮包,然而眼睛里却闪着得意的光芒。 …
如何看待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外国人在中国的“支付障碍”?
欧洲战场上的小兵,在战斗之余,三天时间注册了微信号,支付宝,银行卡,实现了跨国赢利。 那些来中国旅游的,身在中国境内却花钱无门? 是他们太菜还是故意找茬? 更新:外国人在中国移动支付问题已经解决了,支付宝开通了绑定外国银行账号的业务,大批歪果仁已经享受了入境144小时游,根本就没有发生题主所说的这种问题。以后谁在这个问题下搅风搅雨,谁就是故意找茬了!
在崩坏星穹铁道中,三月七的英文就真叫三月七日,这会不会让老外笑抽了?
March 7th没有让老外笑抽。哪怕是Blade这样的名字,在见识到他的故事之后老外也能接受。 然而最近的花火就不一样了。Sparkle这个英文名让很多老外接受不能,讨论者或是说有暮光闪闪(紫悦)既视感,或是觉得这个词太过中二且幼稚,并po出多年前互联网上那种元气魔法朋友鼓励你Sparkle on的粉色滤镜土味表情包。。。 说到底还是要符合人设。老外有羡慕汉字圈“花火”这名字,希望改名叫Hanabi的,也更符合她的和风形象。也有老学…
老外到了中国会打自己小孩吗?
我的客户是美国人,他经常借着枕头大战的名义打儿子。 有回下手重了给孩子打哭了,邻居听见孩子哭的有点惨烈所以就报警了。 警察上门的时候客户就说,我跟他在枕头大战,玩的有点上头没控制好力道,我已经答应给他买淋草莓酱的冰淇淋吃了。 警察这时候也不好说什么,总不能把一个会陪儿子玩枕头大战的父亲抓走吧? 我问他,那后面买草莓冰淇淋了么? 他说,我儿子对草莓和草莓制品过敏。
为什么144小时免签的vlog老外都说中国街道安静?
国外大都市没有任何绿化,没有非机动车道,建筑间隙非常小,在一些城市甚至没有任何建筑间隙。 也就是说,你可以理解为路边全是至少十层楼的高墙,夹着两车道或者四车道,机动车呼啸而过。 然后再想象一下这是什么噪音级别。 中国大城市街道的安静程度确实远大于国外大城市,这没什么好说的 愿意体验的话可以去香港澳门感受一下
我国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给老外开放144小时免签?这究竟有什么深意?
去年制定的15国免签, 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提升旅游收入,没有想更多的目的。但在1月发现老外们来华后发布的视频以及评论里,明显表达出“我们被bbc、cnn骗了”这样的意思后,立即意识到其中的宣传作用,于是马上跟进开放对其他国家免签,不再纠结“对等”,最大程度的利用其宣传和经济效益。 同时在发现“老外支付难”的问题后,立即着手解决这个影响老外来华便利性的最大问题,尽可能的扩大优势。 中国政府的决策也许在一开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