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传 WZ-9「神雕」无人预警机被拍摄到首次公众亮相?

发布时间:
2024-12-30 16:35
阅读量:
13

看到这玩意,第一个想法是:

证据链闭环了。

啥证据链闭环了?

轰20回炉重造呗。

按照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律,轰20可能是在2000年前后立项的,

和歼20立项差不多是同一个年代,歼20立项是在2003年。

1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了2010年,

各个高校、研究所、飞机制造厂攻克了飞翼布局等相关技术难题,实现了首机制造和试飞。

对飞翼布局的相关研究,也就为后来的成飞六代机和沈飞六代机打下了基础。

这个时候的轰20,对标的是美帝的B2,设计指标是亚音速加高隐身,

而在这个时候,一大批新技术开始涌现,让无人预警机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比如说,

氮化镓组件出现了大规模量产的趋势,让相控阵雷达“白菜价”成为可能,

这也就意味着预警机的雷达大幅降本,预警机可以大量制造。

无人机相关技术开始井喷,大批量制造无人机成为可能,

大量无人机装上廉价氮化镓相控阵雷达,变成无人预警机成为可能。

有人预警机上的人员,往往不是单纯的雷达操作员,还有大量作战指挥员,

预警机在侦察中心的基础上,还是个作战指挥中心,

高通量、高速度、高抗干扰的通信技术涌现,使得指挥中心从天上搬到地上变成可能。

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决策层认为,

2020年前后,美帝的无人预警机将会出现井喷,

到时候,我们的轰20将不得不突破美帝海量无人预警机的层层阻拦。

大量无人预警机将对B2、轰20这种隐身战机形成恐怖的血脉压制,

因为B2、轰20它们都是将探测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折射到其他方向,

不让其反射回探测雷达,来完成隐身的。

可一旦敌人的预警机多了,在折射的方向上也有,那就还能感知到探测电磁波,

再根据作战网络,反演推算,就能发现B2、轰20这些隐身战机,派出战斗机拦截,

在战斗机面前,这些技能点全加在隐身上的亚音速、弱机动性飞机,

就像一个个皮薄馅大的肉包子,

于是,等到2020年轰20服役,一旦投入对美帝作战,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

所以,在2012年前后,轰20开始回炉重做,重点改进3个方向,

方向一,上电磁超材料,增强隐身性,

给新轰20表面铺上电磁超材料,让探测电磁波照射之后,在材料内部耗光能量,一点都射不出去。

方向二,上新发动机,或者增加发动机个数,增强高速性,

如果新轰20能完成3马赫巡航,那美帝的F22、F35,也是无能为力。

方向三,上变体技术,增强机动性,

具体就是给新轰20上可变尾翼技术,平时放平尾翼隐身,需要打架就竖起尾翼,增强机动性。

于是在2025年,我们看到,

方向二诞生了成飞六代机,方向三诞生了沈飞六代机,方向一的相关技术则是所有飞机通用。

而在决策层认识到无人预警机井喷,回炉重做轰20的同时,自然也会发展自己的无人预警机,

于是在2015年,开始立项研发无侦9,也就是网传的“神雕”,

到了2025年,10年时间,前期研发工作完成,试飞工作开始,

所以我们看到了亮相的无侦9。

无侦9的定位,也就是当年想象中的美帝无人预警机,

搭载成熟廉价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阵列,多批量、多架次,

在天空中编织出一张巨大的感知探测网络,让每一架撞进来的敌机无处遁形。

而让2010年决策层没有想到的是:

那时候高喊“一小时打遍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无人战争零伤亡”的美帝,

开始在研究裤裆里那点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看似遍地精锐的美帝民众,也开始在飞叶子的路上一去不回,

于是到了2025,美帝不光没有出现无人预警机井喷,

连现有预警机改进和维护,都做得磕磕绊绊了,

美帝民众也开始沉迷于各种内斗,沉迷于金融赚块钱,毫无进取之心,

妥妥的北美病夫。

而我们,则因为15年前的苦心经营,15年间的呕心沥血,

开始了新武器装备的井喷。

最后备注:以上都是个人推测,

等到2040年,六代机、轰20研发过程解密,欢迎大家回来点赞或者点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