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哪些典型的幼稚病?
01
最近,有这样一件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广东深圳的一家山姆会员店,一位网友拍下了这样一幕:
好几名“成年巨婴”,旁若无人地穿着鞋就坐在了人家放瑞士卷、烤鸡、三文鱼的购物车里。
无处安放的大长腿,要么蜷缩着踩在购物车里,要么惬意地盘起来。
网友的吐槽也是很毒舌:“逛山姆一个多小时,至少看了三四个这样坐在购物车上的废人。
不清楚她们是走不了路还是病了,真不能走商场应该也有提供轮椅,求求有点公德心吧。”
她原本选了一车的食物,但害怕即将入口的东西沾染上脏鞋的细菌,全部不要了,只拿了两对拖鞋。
她也不是没尝试过跟工作人员反映,但即使员工出面劝阻了那些“购物车巨婴”,车上的人仍无动于衷。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
“她觉得,大家都认为她好可爱好瘦好漂亮,甚至是全场的颜值担当。”
“宝宝碗,宝宝车,小孕妇......现在有的成年情侣之间的趣味,真的不太理解。”
“人家放熟食的车,她穿着可能刚上完厕所的鞋就进去踩,颠婆能不能别影响正常人类购物。”
是啊,山姆的购物车是有专门设置小孩子的座位的,而且脚是朝着外面的。
这些都已经几百个月大的“宝宝”,明明个头都比购物车高出一大截了,还要硬把自己塞进购物车里坐着。
其他顾客凭什么成为你们情侣play的一环,又凭什么要为你们踩脏的甜品、生鲜买单?
关键是,这样的事还不是个例,各大社交平台上,都能刷到坐在购物车里的“成年巨婴”。
山姆的购物车要坐;
宜家的购物车也要坐;
大润发的购物车也要坐;
连普通商超小到不行的小推车,也可以成为她们坐在里面拍照出片的道具。
甚至还有无数篇攻略,分享起了“坐购物车拍照出片教程”。
坐在山姆的购物车里拍照,俨然已经成为了网红们逛山姆时的必打卡项目。
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目光,理直气壮地待在自己的“摇篮”里,也许只为赢得别人一句“好娇小可爱”。
02
为了“显小”、“显幼态”、“装可爱”,你不会知道,当代“成年巨婴”们会拼到什么地步。
就像这几天,有这样一个词条特别火:“猜猜谁是女儿谁是妈妈”。
一些妈妈,为了显示自己身材好、年轻,喜欢穿着女儿的衣服,拉着女儿拍照拍视频。
文案都是这样的:“你们猜猜哪个是妈妈”、“你们能分清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女儿吗?”
其中,以这样一则帖子最为离谱:《猜猜谁是女儿谁是妈妈?》
一位40几岁的妈妈,拉着自己看上去还在读初中的女儿拍合照。
美颜、滤镜加得太狠,导致女儿的脸都有点变形了,妈妈还沉浸在自己的“可爱”、“幼态”里。
关键是,她不会真的觉得,自己看上去,比旁边这位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更年轻吧?
评论区里,大家都被整无语了:
“你是女儿,你女儿是妈妈,我是奶奶。”
“左边的小女孩是妈妈,右边的老大姐是女儿,行了吗?”
有些网友则开始整起了活:
《猜猜我们两哪个是狗?》
《猜猜谁是辣条》;
《猜猜谁是吹风机》......
点开这位妈妈的主页,发现所有帖子都是和自己女儿的重度美颜合照。
文案都是一模一样的《猜猜谁是女儿谁是妈妈》。
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总要和自己女儿比较呢?是真的觉得大家会把女儿认成妈妈吗?
真的不担心,万一被女儿同班同学看到之后,私底下会把她嘲笑成什么样吗?
03
你会发现,当下社会的“成人儿童化”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
外貌追求千篇一律的高颅顶、精灵耳、短人中、婴儿睫、微笑唇的幼态脸;
身材追求娇小瘦弱、细胳膊细腿、越省布料越好、和男生体型差越大越好的幼态体型;
网络流行语也是越幼稚传播得越广:尊嘟假嘟、神金、补药、害我莫名其妙笑了一下;
人人都以“谁还不是个宝宝呢”为荣,衍生出一套“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完美话术。
好像所有人都在拒绝长大,只想做个心智不成熟的宝宝。
极端点的,甚至患上了“成年婴儿综合症”(adult baby syndrome):
把自己假装成婴儿,从而获得快感或情感安慰。
9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就曾举办过一场奇怪的活动。
参加这个活动的都是成年人,却把自己打扮成了婴儿的样子。
有的穿着超大纸尿裤,有的穿着巨型婴儿衣服,有的在地上爬来爬去,有的抱着奶瓶嗷嗷待哺。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自己再次回复到婴儿的状态,心态上也会感觉到自己依然是个婴儿。
04
当然,具有如此小众癖好“返婴癖”的人群,毕竟还是少数。
但我们身边,却隐藏着大量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成年巨婴。
什么意思呢?
小说《彼得潘和温迪》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彼得潘,他脆弱、敏感、宁可待在代表了童话的“梦幻岛”,也不愿意长大。
心理学上,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这样一类人群:
生理上已经达到了成熟,思想和行为却还停留在幼儿水平。
他们虽然已经是成年人,却还不具备应对成人世界的能力。
做事经常不计后果、道德素养较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不会主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种心理固着,会让人无法正常地进入下一个阶段,而是停留在原来不成熟的心理模式里。
心理固着在小的年龄段无疑是舒服的,因为只要满足自我中心就好,不用考虑他人,不用承担责任。
但就像作家威廉所说:
“小船停留在港口最安全,但亲爱的,这并不是造船的目的。”
只有走出全能自恋的状态,与世界建立充分链接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最后,送给那些不愿长大的“成人巨婴”,一句黑塞在《德米安》中写下的句子: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