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2.0 时代,好莱坞「黑人演美人鱼」的白左电影会消失吗?

发布时间:
2024-11-12 17:16
阅读量:
7

讲句不好听的,就算川普真的推广Project 2025,甚至禁止女人拥有银行账户、审查组集体入驻好莱坞,重建种族隔离,好莱坞只剩老白男,恁美的黑暗程度也不会超过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难道那时候的好莱坞就没有进步小将了?

归根结底很多人都有误解,觉得好像有个“好莱坞没那么左”的黄金时代,真是笑嘻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海斯法典》废除前的好莱坞,不是在对抗政府部门,而是在对抗全社会?大家扪心自问:《海斯法典》这种东西到底是政府的一厢情愿,还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民间普遍相信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棍棒底下出孝子)、better dead than red(宁死勿赤)的情况下,在红脖老乡真的会自发给黑人上强度,女孩裙子不过膝就会被假定为站街妹的年代,面向社会大众的电影必须被审查才是全民共识?对他们而言荧幕上的夫妻分床睡、禁止出现超过十秒钟的接吻画面、禁止出现混血儿和拿神职人员开玩笑的场景,是维系社会道德的重要举措,在负责审查的布林办公室看来,商业电影应当是娱乐与艺术的范畴,以此来区别于为宗教、社会改良等政治目的服务等电影。电影审查的目的,也正是为了保持这种超越性的道德(虽然审查文件的意识形态相当鲜明)。

大萧条时代的公民教科书会告诉孩子们:

学不会顺从的孩子,一生都会吃亏。如果在家不服从,即使他参加选举,选出了制定法律的人,也不可能遵守国家的法律。了解我国政体的男女很快就会发现,服从政府的必要性和在君主制国家一样。

而当时的历史教科书如此描述南方的种植园:

奴隶,虽然他身处一个奴隶制国家,但黑人的种植园生活总是很幸福的。他喜欢和别人共处,喜欢唱歌、舞蹈、讲笑话、捧腹大笑,他很喜欢鲜艳的色彩,骄傲地戴上红色或黄色的头巾。他想得到称赞,他对仁慈的主人或工头忠心耿耿。他从不着急,总是想把事情留到第二天。大多数种植园主明白,要得到最好的回报,靠的不是鞭子,而是重视、善待、奖励奴隶,赢得他们的一片忠心。

当时的好莱坞当然很清楚怎么取悦这些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约翰·福特的西部片,很多人看到西部片以为是歌颂美国佬的“昭昭天命”理论,但在那个年代西部片更多是一种清教徒伦理的体现:艰苦的荒野是上帝的考验,朴素且容易受惊的小镇居民是淳朴的清教徒,入侵的印第安人和土匪是异教徒或异端的威胁,而主角牛仔则是刚毅的清教圣人,对恶人施以毫不留情的处决。让白人们看后感慨先辈们拓荒的艰苦,坚定了god bless America的信心,回去要揍揍我家那个整天只知道弹玻璃球的小逼崽子,然后给他报个男校培养男子气概以免他变成基佬。


但对好莱坞另一部分人而言,如何绞尽脑汁的尽可能创作出更刺激、更有伤风化的作品,意味着他们不但要和审查部门对抗,还要和杂志上的道德评论家们对抗,和愤怒的孩子家长对抗,和那些说男孩摸自己私处会导致手上长毛的牧师对抗,和那些坚持南桐是精神疾病的心理医生对抗。而更重要的是,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作为平民阶层的狂欢,好莱坞清楚,而且观众也清楚,他们其实想看什么:他们想看些刺激的、下流的、违背他们的教养但令他们血脉贲张的东西,但是他们都不能承认这点。而黑色幽默的是,这种审查制度从长远来看未必是件坏事,毕竟好莱坞正是为了规避审查,才发展出现代的视听语言

不准出现超过十秒钟的接吻画面?那就亲五秒钟讲两句话,再亲六秒再讲一句话,而且这样好像更涩了

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




No sex?那就省略掉过程让观众自己想象好了

上一个镜头,男女激情拥抱


下一个镜头,男人衣冠不整抽烟,女人对镜补妆,几乎是明示了

No homo?他们不是homo,他们只是兄弟情,但谁会和兄弟这么说话啊:

1938年的《一世之雄》,贫民窟神父X黑道杀手,卖腐水准直追AO3



用憧憬的眼神看兄弟,感觉下一秒就要告白了



很难不让人多想的台词




唱个歌怎么还害羞了?


事实上,夹带私货这种事情,过去是、现在是、以后依旧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如果说约翰·福特代表的是好莱坞想要呈现的样子,那么现在更广为人知的黑色电影就是好莱坞实际呈现出的样子:在大成本史诗电影之下,夹杂着暴力与软色情的低成本电影,这种实在是太过于典型以至于长期成为了大家对好莱坞的刻板印象:硬汉侦探与致命女人(femme fatale),大部分时候都是后者比较吸引眼球

《死吻》,顶尖级的黑色电影


《上海小姐》


《历劫佳人》

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将这些电影描绘成无意义的博眼球之作,满足人们的低俗欲望,但忽略了这些低成本电影制作者同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早期黑色电影呼应了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平民主义思潮,这种社会情节剧往往是左翼的独有领地,呼吁社会平等与种族宽容。这些左派电影人对拍摄社会和心理的阴暗面很有兴趣。虽然黑色电影和左翼思潮之间的联系往往被忽略。但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黑色电影拒绝政治:黑色电影的原著作者、导演、编剧几乎都是社会现实主义者乃至好莱坞左翼社团的成员。可以说,美国黑色电影的头十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好莱坞左翼艺术运动的产物。事实上,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惊悚片有许多都是激进左翼思想的表达。即使这些左翼文艺工作者没有明确的政治观点,但依旧受到罗斯福时代平民文化的影响。

而且早在麦卡锡主义攻击好莱坞之前,从1941年至1955年本就是好莱坞受到最严格监管的时候,电影局、战争情报部、陆军部都在审查好莱坞电影,最搞笑的是同时期的左右两翼知识分子也都在狂喷好莱坞,激左认为惊悚电影过分妥协,将黑帮分子描述成反法西斯英雄;右翼专家则认为惊悚电影是美国人道德败坏的体现。倒不如说好莱坞从来就没有做到过让两边都满意的状态。只是被麦卡锡主义狂轰滥炸一通后,黑色电影才逐渐从尖锐的政治议题转向更加温和的表达:展现当代美国人的焦虑问题,对资本主义冲击下的不适应和痛苦。

但喜欢也好痛恨也罢,这种冒犯着所有人的黑色电影在1973年终于拍出了惊世之作《出租车司机》。此时麦卡锡议员已经嗝屁十六年了,海斯法典已经废除十三年了,前总统杜鲁门一年前也已经嗝屁了。家长们还是觉得好莱坞在带坏他们的孩子,把好端端的孩子变成连环杀手;左派还是觉得好莱坞真是太他妈右了,居然还热衷于描绘黑道、性、犯罪和暴力而回避真正的问题;右派还是觉得好莱坞真是太他妈左了,居然还热衷于描绘黑道、性、犯罪和暴力而回避真正的问题。世界还在继续前进。

所以川普会把好莱坞怎么样?倒不如说他能把好莱坞怎么样?在电影产量远不如今天的上世纪,拿着尽可能明确详细的海斯法典,坐拥庞大的审查机构,还有成千上万的家长、牧师和教师自发帮你口诛笔伐,都被好莱坞用镜头语言和夹带私货给绕过去,为什么会觉得川普现在就能对好莱坞降下天火?最坏也无非是前文描述的那样,好莱坞继续暗戳戳讲基佬神父和黑道杀手的爱情故事,继续暗戳戳讲男欢女爱,继续暗戳戳满足大家的低级趣味,继续暗戳戳讲政府都是坏蛋。而现在川普有宣布制定审查文件吗?有宣布要逮捕好莱坞什么人吗?又不是说明天就要上刑场了,抹抹眼泪哭一哭也就算了,明早还要上班继续当进步小将呢。

退一万步讲,假如共和党真的要草拟一份逮捕名单,《辛普森一家》可是字面意义上和里根、布什父子打过文化战争并破防老布什的,《南方公园》几乎对每一位政府高官(无论党派)都进行过最下流最恶毒的人身攻击,这两部作品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堪称巨大,怎么到头来别说被逮捕了,连网传的萝莉岛名单上都没有这几位主创,难道搞动画的真就低人一等,连银趴都不准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