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导师汇报学习进度的时候没东西写,就只是看了几篇文献,该怎么办?
刚上研一那会,我读文献就跟读教科书一样,后来才知道文献不是这样看的。
后面我去找我导师请教了方法,我导师是长江学者,自有一套好的文献阅读方法,他也把多年的经验传给了我,很感谢他。
下面正式说说关于阅读文献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刚开始读文献的科研小白,最好是先读几篇相关领域的综述性论文,这是了解一个领域动态的最好方法。
综述类的文献要仔细读,它集合了很多前辈的科研成果,所以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不用怕,带着这几个疑问去读:
研究方向的背景是什么(通常在 Introduction 部分介绍清楚);
前人做了哪方面的工作获得了怎样成果(综述类文献会做详细的阐述);
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解决(总结和展望部分会介绍)。
建议大家看此类文献时准备一张A4纸,把上述三个问题写在纸上,读文献时边读边把答案写在纸上。最后再回顾纸上的笔记就ok了。
其他的文献,读的时候,带着这三个问题:
作者想研究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或方案;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很多人习惯从头读到尾,我觉得这种方法会比较费时。
我一般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读:
先看Introduction 部分(知道作者要研究什么);
然后是 Results and Discussion 部分(这部分是作者缜密的论证过程);
把实验方案部分放在最后,我之所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读,是想给自己更多思考和好奇。
具体方法:
在了解作者想研究什么后,我就会先猜想需要些什么数据来证明它的想法,这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思维训练,
想好需要什么数据后,我会回到文献的结果讨论部分,看自己的思路和作者的讨论部分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我又会很好奇作者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些数据,这样就把好奇引导到具体实验方法上。
你也可以试试按照这样的顺序来阅读文献,我觉得这样读文献特别好。建议你也试试!
等你看完文献后,明白作者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是什么、论证过程是什么,能够回答这三点就可以了。
再来补充一点:
当我研二时发现这样读文献的速度是很快了,但我看完文章后提不出任何想法,完全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这时候就要转变到高级的文献阅读方法了,也就是锻炼辩证思考能力。
每次看完文献尝试在文中找几个问题,可以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作者没有考虑到的点,也就是获得Idea的过程。
然后,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搜相关文献,看看有没有人做过研究。
这时候针对各种问题,我们需要读大量的文献,我记得我最高纪录是一天看了40多篇文献,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针对某一个问题(困惑了你很久)我会花一整天的时间搜文献,然后从文献中找答案,其实这时候读文献不用全看,主要看想看的部分。
比如,我想了解该领域常用的实验方法,那我看文献时就只看实验部分,其他部分可以不用看,这样一天下来,几十遍文献完全是没问题的。
用这种方法,不用担心自己的速度跟不上,你只要记住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文章中找,文献看多了你是可以猜到在文献的哪部分有答案的。
这种集中式的阅读文献,比起慢慢积累,能够让知识呈爆炸式聚集在你脑海里,让你感到很有收获。
赶紧去试试吧!
我是本命搞科研的小舒学姐,会持续分享一些科研经验和吐槽贴,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