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土著中产三本小孩,和农村籍贯考进清北的小孩,谁有前途?

发布时间:
2024-07-03 17:42
阅读量:
11

我是从一个四川的国贫县考出来,到成都七年本科+硕士,然后到北京工作十几年。个人体会:

到了上大学这个年龄段,一个人认识自我和认知外部世界的基本范式已经基本定型了。通俗说,就是怎么理解和看待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运行规律,这种直觉,在二十岁前基本已经定型了。后面就是带着这个范式去不断积累更多强化性素材。当然也有可能因为遭遇重大危机而打破原有范式,但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甚至结果也可能是悲剧的,所谓世界观崩塌。

大学课堂内的教育,尤其是现阶段就业导向压倒一切的大学教育,在修善认知范式这个事情上基本没有作用。如果回扣到题主的假设的话,那么问题的关键是这个“三本”在哪里,如果也在北京,那么这个“三本”和“清北”在影响学生社会认知范式上的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社会认知范式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修正的。反过来,如果是“清北”和西部地区的一流高校,那这个认知影响的差别性反而还更显著。另外,如果一个孩子在上大学以前形成的社会认知,让他怯于走出去,怯于与环境互动,那他即使人在清北,恐怕也很难利用到清北的环境和社会资源,可能还不如题主假设的这个三本小孩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

有些事情,今天的我在北京已经习以为常,但在老家甚至在成都,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想不通的。

—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