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大学的宿舍制度?
唉,几千个答案,全都忽略了一个概念:旧时代的残党。
别看大家现在对学伴和留学生公寓就受不了,当我向诸位描绘了旧时代的画卷,你反而会沉默,连牢骚都不知道怎么发。
我带你们回忆一下。
我上的大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没合并之前叫中南政法学院,法学界“五院四系”之一。
我是1999年入学的。
我先提供几个概念,看有没有知道的:
1.单教。
2.每个月伙食补助17元。
3.干部编制。
4.转正定级表。
5.中南疗养院。
当然了,现在的学生多半是不知道的,我帮大家解释一下:
1.单教——这个“教”不是教学楼,而是“教职工宿舍楼”,单教就是“单身教职工宿舍楼”,顾名思义,那是单人间——至少在1999年之前是这样,1999年扩招之后,改成了男生寝室六人间,我住的就是这里。至于女生,住的是八人间,但是,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八人间,每个房间四人,还能自己做饭——只住了一年,大二女生就搬去了现在经典款的“上床下桌四人间”。厅没了,厨没了。
2.每个月伙食补助17元——这是每个本科生都有的。我们读书的时候是直接打到饭卡上,按当时的物价,也就够吃几个鸡腿。但是,这个补助标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的,而八十年代好多人的正式工资也才几十块,所以,你们想象一下,一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光上学就能一个月领到相当于别人工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补助是什么情景?
3.干部编制——从上学开始,你就已经具备国家干部(对口司法机关)编制,毕业之后也是分配到公检法。当然,那TM是以前。
4.转正定级表——这玩意儿是配合上面的干部编制使用的。就是说,你毕业的时候,会有这个表放在你的档案袋里,分配去单位之后,记得转正,算资历,定级别。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的工龄不是从你分配到单位那天开始算,而是从你入学就开始算。等同于说,你一去单位,就相当于一个已经有着四年工龄的司法干部。在那个年代,这个东西对于熬资历,度年限,定待遇,分房子等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是为什么当年有些大学生一到工作单位就火箭提拔以及分房子,你别看人家刚毕业,身份未必比你低(人家一入学就占干部编制),工龄未必比你短(一入学就开始算)。
5.中南疗养院——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一群刚入学就占干部编制,读书的时候就拿相当于工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补助,毕业包分配到公检法,一去工作单位就算四年工龄,等着分房子的——储备干部——比你们恨之入骨的工贵还贵。那么,这群“储备贵族”大学四年过的是如何惬意,你自己去想象,你就说养不养人吧。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宿舍问题。
第一,且不说当年大学还没扩招,住宿大学生的“人口密度”还没那么高,人少,住宿条件自然也就没那么恶劣。
第二,就当年这住宿条件,比同时期的农民好,比工人宿舍也不差。
第三,看在将来锦绣前程的面子上,没人会在意这四年住集体宿舍,相反,还当做是生活中难得的体验和回忆。就好比《亮剑》中的“学个屁”三人组,他们在部队的职位都能配警卫员,住“将军楼”了,叫他们去军校住集体宿舍,你看他们有觉得受委屈吗?废话,你要是有个毕业之后如锦似绣,再上层楼的前程,你也不会认为这段时间是委屈,只会抓紧时间享受这份新奇。
集体宿舍,几乎是对这群“储备贵族”唯一的历练。吃的苦只有多到一定程度才能算是苦,否则,那一段一点点苦只不过是换换口味,体验一下新奇的人生——就好比西方贵族津津乐道的骑士学院——贵族老爷不认为这是吃苦,他们反而会觉得有趣。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阵子。
然后,上面描述的所有这些,都随着旧时代远去了。
大下岗,大扩招,取消毕业分配,双向自主择业,经济发展,物价上涨……
当被剥去了一切“贵族”要素,剩下来的可不就是只有委屈。
集体宿舍不再是预备贵族路途中的新奇体验,不再是情怀,它就是单纯的人多,住宿体验感极差。
每个月17块钱的补助在如今的物价看来相当于是羞辱。
再才轮得到上眼药,对比学伴和留学生公寓。
如果没有前面那一系列连招,单只是学伴和留学生公寓是不够酸的,毕竟,你享受你的留学生活,我做我的储备干部,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而现在,我的贵族光环没有了,你的还在,这才酸。
你们没见过旧时代的残党,关注点在于“没享受过什么的现在”,还没关注过“失去的过去”。
只关注“没享受过什么的现在”,你们会不爽,会叫,会酸。
若是关注过“失去的过去”,反倒叫不出来,只能“唉”一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