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信用卡「缩水」4000万张,你「销卡」了吗?如何解读这一趋势?

发布时间:
2025-04-27 11:37
阅读量:
1

信用卡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借贷。之所以目前在中国不流行,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大潮下的支付手段的更新,替代了信用卡的部分作用。

一、海外的信用卡模式:几乎为消费必须

成熟海外市场的信用卡模式,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地区均极为流行及稳定;信用卡的主要作用包括:

1、信用消费:消费卡中的信用额度,到期一并归还;若归还不及时则产生罚息;

2、信用借贷:通过预借现金的方式获取信用卡限额中的部分现金;如若直接借取现金,利息极高;不少银行专门批核信用借贷以让信用卡持卡人获取一定的信用借款;

3、身份象征:无论是普通卡还是高级别信用卡均提供额外服务,主要由发卡机构提供;而尊享卡还有大量尊享服务,例如酒店、机票、飞行里数等。

中国香港地区:用信用卡累计Asia Miles非常流行

在海外地区,信用卡签账时是不需要密码的,只需要出示卡片及签名即可完成交易。

可以看出,信用卡在移动支付时代来临之前其实极其受到市场的欢迎。不过移动支付体系,以及伴随而来的信用体系,改变了这一切。

二、中国市场:移动支付主导下信用卡逐渐式微

在移动支付兴起之后,主要的移动支付商同步提供了信用服务,包括蚂蚁信用,微信信用等,逐渐蚕食部分信用卡原有的功能。而移动支付对于信用卡支付渠道的整合,更是加快了这一步伐。

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消费者出门消费时并不需要带一张卡片,尽管消费的背后可能还是通过这张卡去支付的。在卡片作用被弱化之后,信用卡在中国市场便逐渐式微。

而在信用借贷方面,由于蚂蚁信用、微信信用的流行,以及背后网络银行的兴起,也让通过信用卡进行消费借贷的份额逐渐下降。

因此,整体而言,信用卡在中国市场不再受到欢迎,移动支付生态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