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两院院士增选正式启动,公布指南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这一次的院士增选,比起以往,名额多了一些。的确不知道为何会最终名额增加了,不过对于很多领域来说是好事。
具体来说,中国科学院院士2025年的名额比起2023年多了21个名额,其中增加最多的学部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可见国家对生命科学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后疫情时代也需要更多战略级别的生命科学大师来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详细看看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指南:
可以看出其中农业科学的名额增加了一个(去年只选了两个:黄三文院士和何祖华院士),医工交叉名额特别提到一个,可见国家现在非常需要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更多的专家,这里面很难预测,因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也很广泛,但肯定是学术和产业都做得好的人才能当选,中科大那位或成为热门人选。
此外,基础生物学五名,也算增加了名额,基础学科里面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经常被提名但是很难当选的结构生物学领域。今年结构生物学,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和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或成最大热门,其他的复旦徐彦辉、上科大刘志杰等估计也都会参与这场竞争。
医学口也算竞争激烈,其中复旦大学的周俭院长应该会成为较大概率当选的热门人选。
另外,其他学部也各有变化,详细变化的如下图所示:
中国工程院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是,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这个在上一轮选拔里面并没有专门设置名额,但是这一次一口气增加了八个名额,可见国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视,以阿里巴巴王坚院士为代表的企业院士会成为本次工程院院士选拔里面的很大亮点。
我在以前的回答里面也说过,中国应该需要更多马斯克和黄仁勋这样没有博士学位,深深扎根民营企业最终为人类的科技做出重大贡献的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里面有不少这样的人,其中一部分已经全职的回到国内,比如CS领域落选过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沈向洋就很应该当选。
民营经济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国家居然今年从院士选举里面都采取了措施,不得不说这个信号释放的非常强烈,也应该成为广大青少年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