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在外面还有大军的时候选择投降?

发布时间:
2025-04-27 11:02
阅读量:
1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没必要打了…

很多人对季汉政权的理解不够深刻,按照唯物主义一般原则简单的认为他就是一个“割据政权”。

这么理解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是是极其不准确的…

长久以来季汉政权的属性很少有人讲的清楚,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人为了引战引流故意讲不清楚…季汉政权的属性要分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他的最高层是帝国皇族和一群不世出的英雄豪杰,从外地杀进益州,并利用帝国皇族的法统在益州进行帝国主权强宣称,并且利用外来的精兵猛将来维持其统治的稳定性,通过征调益州的物资,来实现其“光复炎汉”的伟大理想。

要注意,这些外来户除了法统和军队以外,并没有什么强大的经济实力,他们的理想,要用益州的资源来实现。

其次,他的中下层统治体系以及经济资源,掌握在益州本地土著豪强手中。经过东汉一百多年的辛勤耕耘,各地豪族已经具备了割据自立的实力,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毕竟所谓“三国”时期,本身就是世家豪族恶性膨胀的结果…

我们简单说就是,益州本身就有一帮掌握本地资源的地头蛇,他们本来是益州实际上的统治者。

按照原本的剧本,益州的地头蛇应该在乱世之中选一个有排面的首领(刘璋,为什么是刘璋以及为什么没有刘焉,最后作为彩蛋出现)作为自己这股势力的排面,割据自保,然后通过观望,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吞并周边势力自肥or通过谈判集体并入某一股势力然后继续当地头蛇。

注意,在原本的剧本中,选择格局然后吞并周边势力自肥,收益是直接归益州地头蛇的,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剧本是当时的中华大地上的普遍剧本,也是魏国和吴国的立国基础,全国2/3的土地上的通行准则。

但是,这个剧本在益州没有执行,而是出了变数,这个变数就是刘备集团入川。

刘备集团,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属于非常异类的存在。

得益于刘皇叔在革命道路上屡战屡败的辉煌战绩,所以该集团就属于那种缺钱缺粮缺地盘,全靠皇叔一张脸刷信誉的存在…这样的政治集团因为缺乏丰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势力小,但是这样的政治集团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纯粹。因为凡是加入他的人,基本都是一帮怀揣“再造炎汉”伟大理想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我们都学过历史,没胆子没信仰的投机商是绝少做出这种“1928年加入共产党”式的选择的。

而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政治集团,在某些出色的政治家的加持下会爆发出什么样的战斗力,1700多年后,由我党亲自演示了一遍。

从刘皇叔挥师西进开始,汉末益州的命运之轮就开始转动了…

刘备入川,刘璋为什么投降?因为打不过,这种政治集团的战斗力岂是你益州地头蛇可以碰瓷儿的?益州豪强不会为这种稳输不赢的战争买单,刘璋当然也知道益州豪强不会买单,而且刘璋也知道刘备铁了不会杀自己(毕竟皇叔那个走哪儿都可以刷脸的汉末最强政治信誉也不是说笑得来的),所以麻溜投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否则,皇叔不杀自己,成都城内可有大把的人想杀了自己拿人头邀功…

而刘备入川之后,利用其团队内优秀的政治家迅速摆平了益州地头蛇,完成了政治勾兑,稳定了政治局势。

这个时候,益州豪强是无所谓的,自己的利益没有受损,益州也不差钱,完全养的起在一个中华大地上远比刘璋有排面的头等政治人物和他的统治班底。

而随后刘备集团展现出来的战斗力,给了益州集团一个政治幻想:拿下汉中称汉中王的刘备,配合关羽打出来的襄樊大捷,非常容易让当时还普遍将“天人合一”的玄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豪强大族联想到当年气吞万里的太祖高皇帝…而如果刘皇叔真是高皇帝一般的人物,自己的投资会换来什么?那不仅仅是益州,那是饮马长安、从龙上洛,自己会成为全国的上层的统治集团…

所以直到关羽毁败之前,季汉政权和益州土著之间的关系整体还是非常良好的,毕竟花钱捧皇帝,花的倾家荡产都值得,因为你付出的每一个铜板未来在帝国首都的政治舞台上都将收到成倍的收益,旁人你想花这个钱还没这个机会呢…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最熟悉的白帝城托孤,“君可自取”,刘备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因为当时的局势是,关羽毁败、荆州全丧,不仅证明了刘备不是高皇帝,更要命的是刘备集团那些有坚定信仰的中高层军政领导死了个七七八八,忠诚的、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损失殆尽。

这种局面下,主要成都的益州土著动了“大位竟归谁”的念头,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都将消散如烟,诸葛亮同意给自己擦屁股那就很不错了…要不然不仅事业没了,自己的傻儿子十有八九会被拿去邀功…

插播:“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他一定不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你自己去拿”,“取”在这里的意思,不是现代汉语字面意义上的“拿走”,“取”在这方面的意思主要是“做判断、做决策”,他可的正确翻译是“您自己看着办”,无论你是支持刘备到底是让诸葛亮自立的还是其他的,这里的正确翻译都是“您自己看着办”,无非就是这个“看着办”到底是让你自立还是别的什么。

联系上下文,我认为刘备的意思是:“您比曹丕厉害多了,太子(刘禅)这个人我瞅着不太行,您看着能辅佐就辅佐,扶不起来您看着办(换一个扶)。”

因为皇叔还安排儿子如何处理和诸葛亮的关系(“事之如父”),而且你也不能太神话刘备,作为一个坚信“汉贼不两立”的宗室后裔,他不太可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突然放弃了理想,而且如果他放弃了理想,益州那边是降是叛都不重要了,毕竟自己已经放弃理想了,在自己咽气儿前,“汉”就先一步死了,那托孤就简单了,别弄死我儿子就行了。

而且汉朝类似皇帝早死托孤大臣的政治循例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霍光了…因为霍光被打倒批臭,所以霍光干的事儿在汉朝是政治禁忌,是要避开的…要打破这个禁忌除非天子亲自点头…所以刘备的表态,是明确表态授予诸葛亮“行伊霍故事”的权力…

好了下面书归正传:

诸葛亮开府执政,展现了极强的政治军事才能,这里我不参与“诸葛亮能力有多强的”争论,我只陈述一个无论是支持诸葛亮强的还是反对诸葛亮强的人都认同的基本事实:诸葛亮的水平比益州土豪强多了…

这个基本事实,就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可以迅速稳定局势,对益州土著来说,虽然刘备战败,丧失失地,但是诸葛亮迅速稳定了局势,自己去不了中央了,按说应该另选排面和北边“谈一谈”(割据选项没了,已经三国了,自己的能耐打不过任何一家),整体并入另外的政治集团,面对现在是诸葛亮为代表的实力严重受损的外来户的时候,自己竟然依然处于胜算为0的状态…

既然还是打不过,那就还是考虑考虑沉没成本,继续投资吧…

诸葛亮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威望,镇住益州土豪,撑起了其执政时期季汉政权这个外来户在益州的稳定统治,然后调集资源,去实现昭烈帝那个遥远的梦想…

这里就要说,为什么诸葛亮在益州的统治被记载为“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首先,汉末益州已经是土豪盘踞的状态了,自己的政治集团作为外来户,如果按照东汉那套统治方法,那就是完全仰人鼻息过日子,什么理想啊完全谈不上,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汉”政权然后光伏故土,那就必须学习西汉中前期的统治方式,打击土豪,把治理体系一竿子插到底,才能稳定自身统治调集资源北伐,反例就是东吴,一个称帝去帝号如儿戏的世家大族把持政治进行投机的政权,而东吴政权为何在历史上不遭人待见而且显得费拉不堪?因为他这种脱胎于汉末世家大族把持资源推举一个话事人的统治模式,就最多只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投机,他没有资源进行一场持续的、有远期政治目标的战争。其次,古代真正的老百姓是很少出现在历史记录中的,那会真泥腿子根本不配有话语权,史书上所谓的“民”,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至少是个比较大的地主,所以说诸葛亮严刑峻法不得民心,你大抵可以理解为“针对地主的严刑峻法把地主搞的苦不堪言”,而根据1400年后的经验,我们大致可以认为这是对诸葛亮统治的夸奖,因为1400年后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帮土豪要是夸你特别好,你这国家离完蛋也不算远了,至少是狂奔在下坡路上了。

反正诸葛亮是真的稳住了局势,开始一次次的去尝试实现昭烈帝宏伟的理想,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用自身威望和政治手腕来震慑住那些不满的土豪,并且割他们的肉来为北伐提供支持。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刻。

诸葛亮死前,已经考虑到了后人的执政能力问题,所以他自己的权利拆分,蒋琬费祎姜维分别继承一块,他死后,无论蒋琬还是费祎,马上就放弃了积极的北伐策略,改为更低成本更稳健的方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作为诸葛亮的实际接班人,蒋琬费祎自然不可能放弃季汉政权伟大的政治目标,但是考虑到自身根本不具有诸葛亮的能力和威望,只能选择部分向益州土豪妥协来换取内部的稳定。

但是蒋琬费祎死的一个比一个早…根本没来及真正的发挥执政才能…他俩死后,诸葛亮政治遗嘱中的三驾马车,就剩姜维一根独苗…

而姜维是属于那种专注于理想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行政水平非常有限,所以在政治活动中不仅没有诸葛亮的威望,反而被挤兑的远离朝堂避祸。

早年蒋琬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姜维肯定没明白其中深意,蒋琬的意思是,咱们的威望比丞相差远了,镇不住场子,你得多关注内部问题…

然后姜维没有关注内部问题…反而被“内部”挤兑出来了…

那最后就是刘禅投降。

刘禅投降是一个必然结局,他并不是说姜维回援能打赢的问题,你打赢了这一次,下一次呢?况且你被排挤出中枢系统,益州土豪现在翻了天了,他们不愿意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刘备集团的理想买单了…而你姜维,镇不住这帮人…甚至你自己都跑路避祸了…

那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刘禅的处境和刘璋一样,他必须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了…姜维可以打赢一次,但是也许在下一次,自己的人头就被周围这帮益州地头蛇拿去邀功了…这不是其他答案说的有多少兵兵在哪里的问题,是刘禅身边已经没有和他爹一样完全忠于他自己的政治班底了。

你姜维老是说远大的力量远大的理想,可是你连脚下的路都走不好,连成都都不敢回…你都没办法保证只要你姜维活着一天,就没人敢打陛下的歪主意…甚至你都保证不了自己活到哪天…

这才是姜维和诸葛亮差距最大的地方…

彩蛋:刘焉是在东汉朝廷还有权威的时候跑去的益州,权威来自于朝廷,不是益州土豪的“排面”,而刘璋的时代,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他是益州土豪扶持的,而益州土豪扶持他,次要原因是因为这是自己手里最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主要原因是名存实亡也是存,用刘璋当排面,万一汉室复兴,自己拥戴宗室自然没错,万一汉统消亡,再把他换下去也不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