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

发布时间:
2025-04-24 14:59
阅读量:
2

癸酉本红楼梦的支持者们始终都不愿意面对一个现实,古籍鉴定本质上也是一种科学,科学是要讲证据的,伏笔这种东西屁用没有,伏笔该怎么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看法,这压根就是玄学,没有任何研究会把玄学当做证据。

什么叫做证据:

第一,古代遗迹和古墓中发现的古书,无论是刻本还是抄本,都是无可置疑的真本,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该遗迹上一次被打开时;

比如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都是从秦代古墓中发现的,所以铁定是秦代的真本;

敦化文献是从莫高窟17号洞里发掘出来的,该洞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被封闭,所以里面发现的古书都是宋代以前的真本;

居延汉简则是在居延烽燧遗址中被发现的,该遗迹于东汉末年废弃,此后一千多年无人开启过,所以这批古书都是东汉以前的真本。

第二,近代藏书家收藏的、传承有序的古书;

古代藏书家在得到一本珍贵的古书时,基本上都会在古书上盖上自己的印章,有的还有写题跋,记叙自己得到该书的过程,自宋代以来的藏书家、藏画家都有这个习惯;

这不是乾隆自己的毛病,历代藏家都是如此,比如褚遂良摹本的《兰亭序》,上面盖了十八位收藏家的三十多个章,在近代收藏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鉴识押署的标准,传承有序是鉴别作品真伪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程甲本红楼梦之所以被广泛承认,并作为现行红楼梦的底本,是因为多部程甲本红楼梦上都有历代名家的印章,有刻工、刊行和流通的记录,能证明这本书确实是从18世纪传下来的,而不是因为什么伏笔或者行文方式。

第三,虽然不是在古代遗迹中直接发现,也没有明确的传承记录,但是碳十四鉴定和工艺鉴定也能作为证据,只要纸张、竹简、刻板、墨迹等等都是古代的,行文方式、装裱工艺也是古代的,也可以勉强认为是古代的真本。

典型的代表就是清华简,虽然是从文物商手中收购的,但是经过碳十四测定后,能够确定竹简大概是战国中期的。

但是这种鉴定方法争议极大,因为只要有一种工艺存在疑点,该书依然有现代伪造的可能,比如纸张是古代的、墨迹是古代的、行文方式也符合古人的习惯,但是书是热塑成型装帧,那这本书也铁定是现代伪造的,包括清华简在内的,通过此方法鉴定出的古书基本上都有争议。

第四,古代文献中提及或者引用的古书,虽然没有发现真本,也可以认为是存在过的古书;

比如一本书成书于西晋年间,在南北朝唐宋时期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引用,虽然并没有古代的真本流传下来,但是如果发现了该书的宋刻本或者明刻本,也可以勉强认为是该书的真本,只不过还也要小心考证该书是不是在宋代有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删改,或者甚至干脆是宋人托古伪造的。

比如有名的《竹书纪年》,就是晋代利用出土的战国时期竹简编辑而成的,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被反复引用提及,在唐朝是散佚,自唐末至北宋皆无可靠的流传记载,但是该书在明初重新出现,有明刻本流传至今,也可以认为是勉强有真本的古书,至于真本里有多少是内容是真的,有多少是明代文人自己编的,这就不好说了。

最后一种也是最复杂的方法——文本鉴定,但是所谓的文本鉴定不是看伏笔,而是看是否存在古人特殊的写作方法;

古人写作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将同时代的机构、事务、专有词汇以及写作习惯带入到书中,或是引用同时代其他书籍的内容。比如《靖康稗史》被认为是伪书,就是因为书中出现了浣衣局、福晋这些明清时代的词汇写入了书中,所以这本书必然不是宋朝的;

《木兰辞》被鉴定为唐朝初年定稿的作品,则是因为“策勋十二转”这个情节,策勋十二转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的,南北朝时期最高为十转。

另一个常用的鉴定方法则是避讳,古代的避讳是非常复杂且严苛的,同时代的人必须掌握,否则就是大不敬,要掉脑袋的;此外,避讳的规则还经常变化,要看朝廷的通知,所以除非是专业的研究者,否则很难掌握其他时代的避讳规则。

比如某本古书中避了康熙的“玄”字却不避雍正的“禛”字,这本书大致就是成与康熙年间的。现在的甲戌本红楼梦的抄本受到质疑,就是因为该版没有避康熙的“玄”字。

除了朝廷要求的之外,古人还要避父母尊长的讳,所以通过避讳还能大致推断出该书是什么人写的,比如怡亲王府的抄本,除了朝廷规定的避讳外,还要避“详”、“晓”等字,这是前两代怡亲王的尊讳,不避也是不行的。如果将来发现了红楼梦的真本,肯定会出现许多曹家特有的避讳方式,至少“寅”,“颙”这些字是要避讳的。

但是避讳也只能鉴定大概得年代,毕竟古代的小说大都是抄本,私人抄本又不是科举考试或者公开发行的作品,故意或者无意的不避讳也是可能发生的。

能理解了这些,就能理解为什么癸酉本不被承认了:

第一,癸酉本没有考古发现;

第二,癸酉本没有有序的传承;

第三,癸酉本没有在任何清代、民国的文献中出现过;

第四,癸酉本甚至连实物都没有,是TXT格式的,而且每年都在更新,谁家的古籍是电子版还带更新的?

所以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癸酉本铁定是现代的伪书,癸酉本持有者声称,该书是其祖父是在民国时作战负伤,认识了医院一个护士,是这个护士把书给了她的祖父。

但是大家知道按照古代的技术,《红楼梦》这种体量的小说装订出来有多大的体量吗?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六十多万字,足足有二十四册之多;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七十多万字,发行出来一共有三十六册;郭德纲相声里说于谦家里一整面墙都是《金瓶梅》,这还真不是闹着玩的。

《红楼梦》的全本有一百多万字,据癸酉本持有者声称,该书的古本最早有12册,且不说谁家的护士会带着这么多书在战争年间乱晃,就装订技术而言,明清时期的装订技术根本不足以十余万字的体量塞进一册书里。

面对这个问题,癸酉本持有者几次改变说辞,最早说是在特殊年代被烧毁了,父母让她把内容背了下来,后来又说为了安全带到海外收藏,最后又说被小偷偷走了,其实与其这么胡编,还不如说是白天参观曹雪芹故居,晚上曹公托梦授真本,这也能解释为啥癸酉本老是改来改去,因为是曹雪芹托梦改的。

其实癸酉本为啥在网上这么流行,其实就是迎合了国宝帮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皇汉和伪史论群体的需求,在知乎上随便一搜就能知道,这几个群体有多大的重合,2018年前后,这个群体在互联网上快速崛起,自然显得癸酉本在网上广受欢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