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是类似时间上映的乐队作品,有刺无刺的二创假药数量远远少于mygo?
发布时间:
2025-04-21 23:03
阅读量:
0
因为不够二次元。
看GBC的时候能感受到主创有一种执念,就是一定要描述一个前因后果完整的的某个小乐队成团的故事。揭下东映帕鲁手搓的胶皮管3D你会发现,这部作品几乎没有必须依赖动画这一题材才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令人产生一种燃烧的经费残渣从光滑的脑子上溜过的美,批评和夸赞都有些微妙地难以下嘴。
写实不是不好,但是必须适度。写得越过详细,能筛选的观众也就越窄。GBC在剧情表现上的轻重失度,鉴于编剧的年龄和阅历,只能认为是创作理念出了问题。越是彻头彻尾的日常剧,越不能把人物写完,尤其是GBC五人这种典型的浪荡子(Flaneur)形象,这一点反而是贺岁档导演更有发言权。从结果而言,小资的Citywalk没有展现出来,平民的打工生活也没有展现出来,整个故事除了聚餐场景外没有给观众留下多少介入影像中的生活的空间,仿佛拍完这一卡就赶场下一卡,从而缺少了许多夹缝中的快乐,也就难怪观众只能抱着“亚力诺”来生产二创了。
GBC的讲述太多而描绘太少,以至于当结尾仁菜唐突表白说“我喜欢这座城市”时,我一时竟没分清是指东京还是专指川崎。整部番并没有能让我多了解多少川崎,甚至连她们活跃的Livehouse都没记住,一些淅淅沥沥的思念和向往反而来源于我自己的旅日经验。日常番的醍醐味,就像居酒屋平凡的冰水,很容易被忽略,但不能没有。追逐梦想的乐队有很多,GBC的问题不是因为它太平凡,而恰恰是因为它没有抓住最平凡的那一部分,而仅仅只是满足于把自己想讲的故事讲完,这其实是古典主义创作者的一种傲慢。
如果GBC是井芹仁菜导演的毕设,而不是经过东映包装的成熟作品,有一定概率评委老师会毫不留情地说:
“这种故事已经品鉴得够多了,快端下去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