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后炮轰大学水课,专业课 PPT 多年没变,课堂成双向表演,反映了哪些问题?大学课程要定期更新吗?

发布时间:
2025-04-21 22:02
阅读量:
0

一个教育资源严重过剩的国家,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却少的可怜,这种行为在全世界看来都是极其不光彩的

这种问题那矛盾纠纷点到底出在哪里?

先从老师的角度看

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自己的专业项目,平时有着自己的事业,绝大多数大学教授教书的原因都是因为大学这个基层行政管理机构要求他去讲课。所以站在大学教授的角度讲课对他来说是一门负担,于是糊弄式讲课使用格式条款一样批发的老旧PPT,毫无精力似的念稿子式讲述,逃避式的让学生帮忙顶班,象征性的留作业并且胡乱的批改。而学校这门基层管理部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监督任务,用考察出勤率前排率完成率积分制等各种方法把教授拴在讲台上完成一个半小时的舞台表演。

其次,我们从学生角度看

作为学生,平时根本就不会用学校这个行政部门统一发的课本,诸如马工程之类的课本堪比安装了防自学机制,排版逆天言论矛盾,于是学生会纷纷购买民间机构制定的教材或者小红书b站微信公众号里同桌也前辈制作的笔记,看自购教材刷自选习题,而三尺讲台上传来的声音就是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影响最大的噪音。

最后,就算老师真的想教,学生真的想学,那又能怎么样?

我认识一些真的是热爱教育这个行业希望给学生讲懂一些东西的年轻女老师,我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一些刚入职的女老师讲课真的会很认真,用自己连夜制作的PPT配上新修的法条,用不一样的字体还有可爱的猫猫表情包,上课夹带各种历史哲学小故事

结果台下学生个个睡的哈欠连天,带着耳机打的游戏飞机,带早餐进课堂吃饭以及带女朋友说悄悄话,前三排几乎都没学生坐,仿佛老师会吃人一般,抛下一个问题下面死的一般安静,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大二的时候在上民法学,老师分享了她对王泽鉴的“天龙八部”全套读书笔记,用iPad手写的,字迹非常可爱,如果要是在外面买这套解析成百上千,可是学生依然不愿意抬头多看一眼,那节课老师尴尬的完全讲不下去,叫了两个学生上台帮她念PPT就算过去了。

我同样也认识一些极其热爱学习的学生,她们和高中生一样,从来都不逃课,即使是形势与政策或者大学生就业指导,上课每次都坐第一排正对讲台抢答,课间追着老师问问题,下课甚至还跑到办公室,每次都积极完成作业并且争取夺得满分。

可是如果你真的想学好一门科目上课那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够吗?上课的那点儿仅限于普法的深度,能把知识点讲透吗? 我认识这位特别积极的女生在法考的时候翻了车,仅仅拿了个b证,在一干人等排行倒数,平时从来不上课打游戏在宿舍一待外卖都不愿意下楼拿,在哔哩哔哩大学上网课的最懒的那批男生都轻而易举高她10来分儿。显然这个女同学是不知道大学老师要一个星期能讲清楚的知识点,b站上面20分钟就能讲清楚。

所以这说明了什么?

老师没有必要在课上好好讲课
学生更没有必要在课上好好听课
老师好好讲课,不意味着学生会好好听课
学生好好听课,不意味着老师会好好讲课

我们仿佛得出了两组极其矛盾的结论,这样下去怎么可能让人学的好?

实际上我们只要明晰一个思想误区,就会发现矛盾油刃而解了

这个思想误区就是

中国的大学并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

大学主要作用并不是传输某种知识或教授某种技能,而是为了达成上级规定的某个特定的目的,只是这个目的在绝大多数时候看起来都比较像教学而已,教学质量在一所大学里只占极小的一部分权重

这本质上是罗刹计划经济式全民义务教育和孔儒管理式服从性八股教育结合的产物

当代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真正的目的不是教育,而是管理

这点我们从大学生所居住的宿舍环境就能看出来

我国当代土建行业产能过剩的比教育要严重的多的多,而大学生连有独卫的四人间都是奢望,有大量学生依然像笼子里的鸡一样,被随意塞在6人间,8人间,10人间乃至12人间里,其生存状况和卫生条件甚至有可能与日内瓦协议对战俘的要求。

明明利维坦只要稍微再多分配一点土建多余的部分产能在学校基建上,就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住上正常的标间,不至于让6个生活不同,作息不同的成年人强制生活在一个20㎡的小隔间互相忍受对方的生活习惯爆发矛盾不可调容还被裹挟的集体荣誉感强行要求做朋友和谐相处足足4~5年的时间

而国内学校普遍对这种恶劣的条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将其视为对学生的规训和教育的一部分。

这一点说明了个什么道理?

说明这样的居住条件足够管理学生群体,因为足够管理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追求更高的需求了

这种行为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充斥着思想配得上苦难的恶臭。

那么这种表演性管理型大学是怎么来的呢?

其本质属于计划经济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延伸,愿称之为计划教育模式。如同农业国在看到外国工业之后实施计划经济一样大力操办国有工厂进行追赶,这边也是文盲国再看到外国现代化教育之后实施计划教育创办大学进行追赶。

于是国内绝大多数大学都诞生了。

所以国内实际上有两种大学

第一种是在计划经济前就已经兴起的民族资本,被招安后进行改造,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

这些大学还保留着部分被他们腐蚀前的特征,还有一部分教育机构的能力

第二种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被下了指标批量制作出来的“国有企业”,这些大学最后或多或少的都变成了彻头彻尾以管理人为目的而存在的18-23岁青少年看管所,更类似一个大号的托儿班

学生的任务就是要表演好一个乖宝宝,定时上课下课打卡签到,坐在教堂的椅子上一个半小时

教授的任务就是要表演好一个好老师,定时上课下课打卡签到,站在教室的讲台上一个半小时

等到这出戏演完了,老师终于可以回去搞自己的科研,学生也可以安静的好好阅读阅读自己买的机构教材了

当代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的窘境,就类似早些年间东北国有大型企业的窘境

而这种大学模式人诟病是合理的,在一个大国中普遍应用更是应令人感到可耻的,这种双向式表演恰恰出现在了一个人青年认知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对一代人的消极影响不可估量,更是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基层生命力产生可耻的影响


最后我们再总结说一下题目的问题

首先,大学老师并不会把PPT进行更新,他宁可把这个知识点跳过不讲,把学生拉上讲台帮他水时长 ,他也不会更新

其次,不更新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意义,因为整个课堂只是一个表演,表演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让行政观察者得到满意。谁是是权力的支持者,权力就应该为谁负责,大学又不是因为学生的学费而支持存在的,大学老师要做的事情仅仅是能讨得行政管理者的满意,而不是讨得学生的满意。

再次,学生学不到知识会自己去找东西学,课堂讲成什么样对大多数学生都无所吊谓。有的是民间机构讲解知识点,很多课堂上需要2~3周才能讲明白的东西在很多视频网站上几个小时就能讲的清晰又干净。

最后,人究竟是什么?是发展的原料还是发展的目的?有人不把人当人看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源太发达了,伊拉克和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带来了无休止的战争和恐怖分子,巴西和刚果丰富的森林和耕地资源带来了大面积的饥荒和贫民窟,说一千道一万,人力资源也是一种资源,是资源就有资源诅咒,人力资源的极大丰富让有些人的日子过的实在是太平顺了,太滋润了,太舒服了,太容易了。这就导致在某些群体眼里,你到底学成什么样根本就不重要,你学不学的懂我也压根儿不在乎, 你宿舍和生活过得怎么样只要勉强能活的下去不出事儿就行了。反正你不学有的是人学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上面的政策只需要瞎几把写写下面极丰富的人力资源总会有大量的少数人才挤破门槛的满足他的需求,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的无吊所谓性,上面看着差不多,中间看着差不多,下面看着差不多,差不多差不多就糊弄过去了

上面的人看来,由于人力资源丰富,这套政策每年还是能源源不断的给我提供稳定的人才

中间的教师看来,由于表演性的行为可以满足外行的上位者,实质性的讲课内容只能满足基层学生,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前者

下层的学生来说,由于网课和民间机构的发达导致他获取知识的途径完全不依赖上课,所以老师上成什么样也不会影响他的知识储备,于是就选择了默认

这就是这份恶性僵化的运行模式的现状

在文章的最后,我要高度称赞一下这些敢于站出来指出该体制不健康的学生

万分感谢他们勇于维护切身利益,指出不公的勇气。这种人拥有着健康的法感,这些年轻人能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还能意识到错的东西需要改正,这种朴素的正义观相当可贵。未来这种00后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就会越健康,我们的种族就会越繁荣。


最后的最后,容我再夹带私货痛批一下这种形式主义的表演式课堂的拥戴者

因为我本人也是一名大学生,我曾经逃课去网课机构面试被点名的时候查到,而我逃的那节课恰恰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受到处分后因为拒绝写检讨书还被拉进过学校的心理治疗室。

那时我真觉得该进行心理疏导的应该是那些得了心肌梗死的策划者们,他们居然让一个不接触社会的大学老师在晚上8点给学生讲就业生涯指导,从而耽误了很多学生去做兼职的机会。

最后我再引用帽子姐本尊的一句名言

一个强壮的社会是不可能由一群温顺的绵羊组成的,很高兴学生们表现出了生龙活虎的一面。


本篇文章的结尾向大家解释一下我和帽子姐的关系

本账号是帽子姐文章的代发账号,我本人只是帽子姐的朋友,平时自己也会写一些文章,姐写的文章我会在开头注明

我本人只是年龄刚十几岁的女学生,知识储备量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完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请多多关照。

再说句题外话

其实在一年多前本人在早年间是对政史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只会背书的粉红,连400字的作文都没法组织出来。在阅读了姐的文章后开始对人文社科感了兴趣,并且完成了意识形态的转变,姐对我来说是有开化之恩,我们也希望继续能把文章写下去,。。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