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钱人的孩子和穷人(小康?)的孩子能一眼就分辨出来呢?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中描述了富豪兄弟俩为了打赌,将一张百万英镑支票借给了因意外流落英国街头的股票交易员亨利,其中一个赌除非他把支票兑现,否则他一定会再次流落街头变成流浪汉;另一个则大胆地赌亨利不需要兑现支票,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后者赌赢了,亨利真的在没有兑现支票的情况下白吃白喝白住了一个月,锦衣玉食。
且超乎两兄弟预料的是:亨利还在一分钱都没花的情况下以“百万富翁”的身份技术入股一个矿产交易所,赚到了一笔钱。
奉俊昊编导的电影《寄生虫》中,金家兄妹高考艺考双双落榜,他们分别给自己编造的人设是:韩国排名最高的大学之一的延世大学在读高材生,和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艺术系的海归精英。
哥哥凭着朋友的引荐,拿着一张伪造的延世大学在读证书,妹妹从网上搜索了一些美术学相关的资料,兄妹二人就这样骗过了科技行业高层富人一家,混进豪宅给真正的少爷小姐们做家庭教师,还成功给自己待业的老父亲老母亲也编出了高端人设,赶走了原本的司机和管家,让父母也混进来工作。
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现实可比艺术创作癫多了。
癫到马克吐温和奉俊昊要是知道了,恐怕都要大呼:我都不敢这么写/这么拍啊!!!
前两年央美毕业生拍摄了一支纪录片,记录自己假扮成有钱人,在北京一分钱没花,好吃好喝过了一个月——乍一听,似乎是二十一世纪版本《百万英镑》,不同于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的是,这是一部现实的纪录片。
创作者名叫邹雅琦,她在一次逛商场的时候留意到奢侈品商店里的店员会为客户免费提供高档甜品酒水。可是这些甜品酒水对于买得起奢侈品的人来说,是他们完全消费得起的,而且他们不见得会吃那些店员端上来的甜品酒水,这样一来甜品酒水也就被浪费掉了,无法被分配给那些真正需要这些食物的人,店员们端上来的这些免费的赠品于有钱人而言,完全属于过剩资源。
邹雅琦逐渐意识到:其实对于有钱人来说,很多资源他们根本不用花钱就可以轻松获得,这些资源甚至可能是直接送上门的。
邹雅琦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假扮名媛,用这些过剩资源生活一个月,并拍摄成纪录片。
说干就干!邹雅琦开始着手调查那些有钱人常常光顾的场所,比如机场贵宾室,五星级大酒店,奢侈品牌专卖店等,她埋伏在在这些场所里悄悄观察有钱人的言行举止,记录他们的穿搭。
之后邹雅琦在酒吧打工了一段时间,赚来的几百块钱工资就成为了这支纪录片的制片经费:
最大的几百块钱的支出,是夜市和地摊上买来的几件假货:大牌款式的伪劣衣服鞋子假皮草,超大号的假爱马仕包,Logo醒目到八百米外就能看见;
还有一百多块,买了一张短途的经济舱机票;
不到一百块,买了一些临期甩卖的化妆品;
剩下的几十块钱,在路边买了几件假珠宝,都是能闪瞎眼的款式,大水钻,大金戒指,大金链子。
【不是影视剧和坊间流言里那些美化过的什么“贵族”,“名媛”,“有气质的有钱人”,“低调但有格调”的扮相,没有什么“看不出牌子的老钱穿搭”,而是刻板印象中的“暴发户”扮相,皮草袄子配紫色丝绒,超大爱马仕,黑色恨天高配白丝袜。而且走哪都翘个兰花指。】
然后,邹雅琦就穿着这一身假大牌,戴着假珠宝,拎着假爱马仕,在北京一分钱没花,白吃白喝白住,过了一个月。
首先,邹雅琦拿着机票来到了机场,办理值机手续,拿到经济舱登机牌,过了安检之后,直奔贵宾休息室。前台没有检查她的登机牌和会员,于是她在贵宾室里生活了好几天,每天三餐都有热菜热饭自助餐供应,还有吃不完的饮料零食甜品水果,wifi不断,还有洗手间可以洗漱,到处都是可以给手机充电的插座,宽敞到足够躺着睡觉的沙发卡座,毯子枕头毛巾等也是一应俱全。后来邹雅琦查了一下,这家航司其实有规定贵宾休息室一次最多可以待多少个小时,然而别说几个小时了,邹雅琦在贵宾休息室吃喝拉撒几天下来都没人查过她的登机牌,也没人查会员。
后来邹雅琦在采访中提到,由于她那些天一直在机场,工作人员大概是把她当成了一个经常飞来飞去的富婆,有一天她走出贵宾休息室在机场里溜达的时候,另一家航司的贵宾休息室工作人员居然还拉住她说:“我们航司的贵宾室可比XX航司舒服多了”,主动把她请进了这家航司的贵宾休息室。
但是这样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拍摄素材高度重复,邹雅琦于是决定进城寻找新的素材。离开机场前,她吃着贵宾休息室里免费的零食饮料觉着还挺好吃,想带走一些,便走进了一家奢侈品牌免税店问柜姐,能不能给个袋子,下次飞一定来消费。柜姐听到这里,免费给了她一个超大号纸袋。后来她一查才发现其实这纸袋都是得花钱买的,平时卖二十块一个。
进城后邹雅琦找了个五星级酒店,但她没有开房,还是一分钱没花,继续白吃白住:每天三餐到饭点就混进酒店自助餐厅里吃他们供应的餐点,吃完还有小零食饮料水果甜品等;混进酒店的健身房设施洗漱,洗完还能蒸桑拿,没事还能去里面健身锻炼游泳。晚上她就睡酒店大堂,wifi不断,24小时开着空调,冬暖夏凉,沙发宽敞,没有人赶她走。
邹雅琦睡在酒店大堂那几天原本还有些担心,一个年轻女孩子天天蹲酒店大堂,会不会被当成特殊工作者赶出去,那样纪录片拍摄就得中断了。
还记得《百万英镑》中的那个西装店老板吗?当衣衫褴褛的亨利走进西装店,老板原本冷眼相待,将店员拨给亨利,店员又将小学徒拨给亨利,看到两位富豪借给亨利的百万英镑支票之后,西装店老板一边鞍前马后地伺候亨利,一边教育店员和小学徒:“人家随身带一百万现金的有钱人不穿得低调一点那不是等着被零元购吗?你们这群没见识的傻瓜,居然把一位有个性的富豪当成了流浪汉!”
现实也是如此,自有大儒为一身大logo的邹雅琦辩经。
某天晚上,邹雅琦正要睡下,偶然间她听到工作人员窃窃私语:“她在这好几天了,到底是来干啥的啊?”,“她该不会是做特殊职业的吧?你们看她,每天晚上都守在这大堂里!”,“可是你看她那一身,我瞅着挺贵的,会不会是哪家千金小姐离家出走?”。邹雅琦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里,想着如果他们要找她查房卡,或许可以拿“等约会对象”当借口。没想到大堂经理笃定道:“你们几个懂啥?看到她手上那颗鸽子蛋【十几块的地摊儿货】没,还有这貂,这爱马仕【假货】,肯定是豪门正室!依我看呐,她每天晚上守在这大堂里,肯定是来捉奸的!估计她老公这会儿就在楼上跟小三开房呢!”,“woc!这可怎么是好?有钱人真是drama多!她会不会在我们这闹起来啊?”,“所以啊,你们几个可万万不能得罪她,千万别把她给惹了,她要是一冲动,直接杀到上楼抓小三,那可不好收拾了!”。
于是邹雅琦彻底放下了心,高枕无忧,有一次用酒店健身房的时候她随手填了个动漫角色的名字被员工留意到了,她随口说自己今天退房,临走前补个妆,工作人员就没拦着也没再追问。这些天里邹雅琦也没闲着,每天吃饱喝足就出门逛逛,专门混进奢侈品店和美术馆的活动四处溜达,试穿各种大牌衣服,最重要的是蹭免费的食物饮料。有时候,碰到那些受邀来参加活动或消费的有钱人聊上了,还能搭上他们的豪车车接车送。吃腻了就去海底捞假装等朋友,喝免费的酸梅汤吃免费的银耳粥水果小零食,还有免费的小玩具可以拿【拍完纪录片之后她去那家海底捞给工作人员送了饮料】。
然后最讽刺的一幕来了。
最后一天,邹雅琦穿着那身已经沾了黄油食物渣的假皮草,混进了嘉德拍卖——中国最大的拍卖行,这里多说一点,如今想在拍卖行消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都是实名制的,规定注册账户和登记都需要查身份证地址证明,尤其国内拍卖行还要缴押金【不信的不妨上网查查看,嘉德官网都有明文规定,而且有的比较重要的场子可能还需要银行等资金证明】,这些邹雅琦一个都没有,她过去也没有在中国嘉德消费过,对于员工们来说完全就是一张生面孔。
拍卖行员工们瞧邹雅琦一身穿金戴银的打扮,就忙不迭地把她请进去了,并且争先恐后地服务她,端茶送水。那一场拍卖是珠宝专场,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是嘉德的珠宝专家【这里的“专家”不是形容词,而是职称,他们每天光验货估值鉴定都得过手几十甚至上百件珠宝】,最值钱的几件大货工作人员全都拿给她请她试戴,其中压轴的拍品是一个估价一千多万的翡翠镯子【查了下,镯子当晚以一千二百万rmb落槌】,工作人员献宝似的拿给她,一个劲地求她戴。
盛情难却,邹雅琦戴上了这个价值连城的镯子。邹雅琦费了老大劲才把手套进镯子里,一边吐槽:“这镯子对于我来说尺寸还是小了。”嘉德拍卖行的珠宝专家却在一边拼命拍马屁:“您瞧这翡翠,您戴着可真好看!这镯子跟您手上那枚钻戒,还有您这珍珠项链【都是路边几十块买来的】,真配啊!”邹雅琦听到这离谱的扯淡差点笑场,险些演不下去了。她并不关注也不消费奢侈品和珠宝,这一趟也不是来举牌买东西的,而是来吃好吃的,看到一边自助餐区端上了香槟鹅肝巧克力甜品等,她便过去连吃带拿,一整盘鹅肝吃完之后她还有点不好意思,没想到工作人员见她吃得欢还催促后厨:来了个大客户,快快快,赶紧上菜!!!【此处强烈推荐原片,台上的拍卖师喊得热火朝天,她坐在台下从包里掏出一颗酒店里顺的粽子扒开大口吃】
好不容易演完了,另一名工作人员,一位年轻的保安又来献殷勤,一口一个“小姐姐”喊得十分热切,一会儿问她想不想喝杯咖啡,一会儿又问她买完珠宝想不想喝杯奶茶,求着她加微信。邹雅琦随口说自己已婚,想借此拒绝,谁知保安还是不依不饶,求着她加了微信。其他来参加拍卖的藏家看到她一身大牌也拿着图录走过来跟她聊天搭话,讨论起拍品,临走前她还搭一个藏家的顺风车回了学校宿舍。
引用几条邹雅琦后续在采访中和微博上的回应:
针对“创作者本来就是名媛,只是作秀”的争议,邹雅琦回应,自己是无产阶级,原生家庭就是小城市里小康水平的四口之家,甚至不支持她在美术学院念书,更希望她考个公务员找个稳定工作。且在她另一件作品《重金求母》相关的访谈中,她提到自己在上大一那年爷爷过世之后,已经跟原生家庭切断联系,大学几年里勤工俭学,生活费都是自己兼职打工赚来的钱。从小到大一件奢侈品都没有买过,更没有在这些有钱人成堆的场所里消费过,大学几年,自己吃住都是食堂和宿舍,吃穿用度都是pdd和咸鱼解决的。
知道哪里可以蹭吃蹭住和装得像是因为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在北京的各种奢侈品门店附近观察进门消费的有钱人都穿什么,然后找类似款式的假货;2.观察身边家里有钱的同学朋友怎样谈吐举止,并且多次采访她们,了解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3.四处踩点考察,观察哪些机场贵宾室不检查登机牌和会员卡,哪些酒店的自助餐厅和健身房不需要房卡。
邹雅琦表示,自己的本意在于揭露信息差,记录下这些对于有钱人来说可以免费取得,无限量供应,却过剩,时常被他们随意浪费掉的资源,并且希望这些资源可以被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挑拨阶级矛盾。
除此之外,邹雅琦表示,自己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实验:自己是否可以不花钱活下去?因为在北京念书的这几年,邹雅琦一直勤工俭学,她切身感受到大城市的物价房价等带给人的生存压力,所以大四一年她都在思考,如果搞艺术养不活自己,那自己是不是就得继续打工才能活下去?毕竟当今社会,想讨一口热饭吃都不容易,在这种环境下还想搞艺术,简直是奢侈。
——但这样看来也不尽然,有很多资源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用劳动换取,但是对于另一些群体来说其实唾手可得,只是被他们随意地浪费掉了而已。
ps.
我看到有人在评论区讨论“她自己就是有钱人所以穿什么都显得贵”,额,其实,你们不妨可以去看看原片,那身假皮草裹得人跟熊一样,衣服也是姹紫嫣红,假戒指假项链都是俗不可耐的款式。这部纪录片是她的毕设作品,她后来还把这一身行头摆在毕设展厅里自己的展位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身假货,不仅骗过了贵宾室前台,酒店大堂经理,奢侈品店柜姐,还骗过了人家中国嘉德拍卖行的珠宝专家。
这是邹雅琦在中国嘉德试戴珠宝的照片,摄影师是当时那位追着她求包养的保安。
如果我不告诉你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会觉得下图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衣服?项链?左手那个戒指?右手那个戒指?...
顺带说一句,拍卖行基本上都是不保真的,别说中国第一的嘉德,就是全球最大的,什么苏记,佳记,也是不保真的。
而且,邹雅琦的纪录片火了之后,还有媒体去过嘉德,想要采访那位拍马屁的专家和求包养的保安,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承认。
这是邹雅琦免费住五星级酒店大堂期间的截图。
如果我不告诉你她的真实身份是《瞬间所有制》纪录片创作者,这是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你会觉得她是谁?这是在哪?在五星级酒店消费的名媛千金?酒店工作人员猜测中“来抓小三的阔太太”?逛街累了走进一家咖啡厅躺着看看杂志的路人?
吐槽一句,很多大牌的设计我一个学美术,做艺术品行业的人看来...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很多什么什么印花刺绣,我姥姥都不会穿;而且很多大牌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前几年某大牌热销的鞋被人吐槽质量差到穿几次就破,穿几个月还没坏的反而是假货。
至于评论区里其他用户提到的天天跟你强调“奢侈品跟假货有什么什么品质区别,你用了才知道”,“几百块的假货一眼假”的那些视频,我也看过一些,除了一些不吃不喝也要把工资贡献给商场,坚定不移的消费主义信徒之外,基本上都是卖高仿的,人家当然要跟你强调他们卖一两千照着真品一寸一寸打出来的高仿跟几十上百的地摊儿货有什么区别。
看来他们这思想工作是做得挺到位,嗯。
再更。
如果你觉得邹雅琦这纪录片是假的,或是她本来就是假装成假名媛实际去消费的真名媛——啊对对对!
但是美剧《制造安娜》和韩剧《安娜》中假名媛的原型,Anna Sorokin的故事可是真的,这会儿她还在笼子里蹲着呢。
假如马克吐温穿越到21世纪,知道了Anna Sorokin,一定会反思:我的文学创作似乎还是太保守了。
论假扮名媛,Anna Sorokin比邹雅琦狠多了,艺高人胆大。
毕竟,邹雅琦穿假货装名媛白吃白喝,是为了拍拍摄一部纪录片当作毕设作品;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中,有一位濒临破产的矿业代理,他求助于持有百万英镑支票的亨利,亨利不费吹灰之力,只是向那些富豪们动动嘴皮就卖出了囤积的矿产,亨利不仅盘活了矿厂,还给自己赚来了二十万英镑的中介费。
但是事实证明,人的想象力还是有限的,即使是马克吐温这样的文豪也并不例外。
Anna Sorokin假扮名媛全靠演技,差点在纽约曼哈顿骗到了两千二百万美金的贷款,以及一栋楼。
或许,她给自己取的假名字——“安娜德尔维/Anna Delvey”——更加广为人知。
她给自己立下的人设包括但不限于: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高层官员家的名媛官二代;
坐拥俄罗斯大量油田的石油行业寡头家的千金;
西欧某国皇亲国戚,神秘贵族后代;
德国老钱世家的继承人;
在英国牛剑/美国常春藤大学取得了一个MBA学位,会说七国语言;
在瑞士银行拥有六千万欧元的信托基金;
拥有一个慈善基金会和一家美术馆,同时更是致力于投资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新生代企业家创业家领军人物,股神巴菲特等华尔街巨头,对冲基金,顶级投行,以及曼哈顿各种顶级律所的座上宾;
家住德国大庄园,兴趣爱好是收藏艺术品,家中藏有某印象派大师的代表作,价值四千二百万美金...
你说这么个人设,该得多贵气才撑得起来?
实际上Anna Sorokin也就是来自德国小镇上蓝领阶级家庭的女孩,出生在莫斯科郊区,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是家庭主妇,高中文化水平【我们这一代人没接受过高等教育都算另类了】,平时在二三线时装杂志打打零工,工资连房租都不够付,每天的爱好就是玩手机,看ins等社交媒体和各种时尚杂志上的时尚博主千金小姐们穿金戴银,英语德语都说不利索。
实打实的草根。
这就是Anna Sorokin,如果我不告诉你她的案底,你会想到她扮假名媛扮得这么成功吗?
你可以说:
“有钱人都是这样的,自信,反而不喜欢花枝招展,医美保养!”
也可以说:
“难怪露馅,草根阶层就是保养得差,皮肤不好!”
反正都说得通。
而且,Anna Sorokin可不仅骗倒了服务人员,在纽约各种五星级大酒店白住,在米其林三星吃霸王餐;她还骗倒了一大票子真少爷真名媛,让他们请客吃大餐,住豪宅,送奢侈品,在世界各地逛博览会艺术节,出席各种酒会晚宴,搭私人飞机,出入各种社会名流常常光顾的顶级私人会所俱乐部;
她甚至骗倒了少爷千金们的父母长辈,老爷夫人。
她骗倒的“上流人”包括但不限于: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信贷公司,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的银行家们;
亲手把现实中的“华尔街之狼”送进监狱的大律师Joel Cohen,以及他的朋友,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投资法律顾问;
设计出包括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车站,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等多个顶级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师;
蓝筹艺术品收藏家【拥有两家美术馆的京圈二代】。
《百万英镑》的改编电影中,亨利在身无分文地意外登陆英国后来到美国大使馆求助,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快点回到美国,或是找一份工作在英国攒点路费回去,前台办事员一边吃着零食一边漫不经心地说:“您的要求得等起码一个月!”
在富豪两兄弟借给他百万英镑支票后,亨利再一次来到美国大使馆,驻英国大使亲自接待:“我滴个姥爷哟,您怎么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揣着一百万英镑来英国体验生活了!快快快,什么古巴雪茄都给拿过来,还有多拿点现金,姥爷在英国没零钱多不方便!哦对了,再介绍一些英国上流人,什么贵族富豪还有国会议员,都喊过来跟姥爷作陪,姥爷在英国无亲无故没人唠嗑解闷儿可不行!”
这是Anna Sorokin假扮名媛的时期跟纽约上东区某真千金的合照。她当初跟其他千金小姐大少爷们一样,被Anna Sorokin骗得团团转,并且真千金这样形容他们的圈子:“Anna Delvey”【Anna Sorokin的假名】在我们的圈子里是食物链顶尖的大姐大,所以她有权利搞霸凌搞鄙视链,见谁ins粉丝少啊,穿的是过季货或者不够有品位啦,住的公寓不如她下榻的酒店豪华啦,或者豪车不如她坐的私人飞机高档...那都是没有资格跟她成为好姐妹站c位的,会被她讽刺,挖苦,毒舌一条龙...所以大家都在努力讨好她。
他们的聚会中,很常见的就是到了该买单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拿出信用卡,放在桌上打混,然后Anna Sorokin闭上眼睛,从中盲选出一张。
下图右边是无产阶级小镇女孩,卡车司机的女儿Anna Sorokin,左边是那个出身豪门,却被前者骗得怂兮兮不敢喘大气的真千金。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觉得她们分别是谁?
《百万英镑》中,有一位专门研究贵族世家家谱的史学家对亨利说:“我认识您的老父亲,尊敬的老亚当斯先生!”亨利听到后忍俊不禁——他其实是孤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身在何方。
改编电影中,西装店老板忙不迭地伺候亨利,不停地询问他:我来看看有什么适合您穿的?您至少需要三十套西装,我知道您这样尊贵的绅士都喜欢骑自行车,欣赏歌剧,跳舞,当然还有皇室成员都喜欢的马术!在造船厂上班的亨利无奈道:额,这些我都没有尝试过,我有一艘小船,休息日会划着它在海面上晒太阳...西装店老板急忙接话恭维:划船!多么高雅的志趣呀!看来,划船正在上流社会兴起,很快就会取代马术成为新的皇室项目了!
老公爵开了个玩笑,指使佣人藏起了支票。在支票不翼而飞的事情传开后,酒店老板把亨利赶出了套房,西装店老板收回了为亨利做的那些好衣服,股民们纷纷抛售亨利的股票。他们是这样说的:“他连酒店/西装的钱都没有付,怎么可能是富豪!”在老公爵意识到玩笑过火归还了支票后,这群人的态度又是180度大反转,将亨利迎接回套房,送上香槟,西装...
很多人都习惯根据结果反向推理过程,根据自己的所见去合理化那些不合理的现象。现实中,Anna Sorokin行骗曝光后,她所接触过的那些“上流人”里,也不乏事后诸葛亮。
其中也包括上面这位被Anna Sorokin骗得五体投地,甚至因为被她鄙视而惶恐不已的真千金,Anna Sorokin行骗曝光后,她又赶紧补充:“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根本不是什么‘俄罗斯寡头家的名媛’!我从不相信她在瑞士银行有什么六千万欧元的信托基金,在德国有大豪斯大庄园!”
还包括上述的蓝筹艺术品收藏家——一位来自我国的京圈少爷,事后有人就Anna Sorokin行骗骗走他不少钱一事采访他,他连忙表示:“我打从一开始,就觉得她老奇怪了,而且她不漂亮,横看竖看都不像什么‘德国老钱世家千金’!”
话是这么说,但是,当初这位少爷通过一名艺术品交易商,认识了Anna Sorokin,听闻她是一名来自德国老钱家族的女继承人且对艺术品感兴趣,这位“打从一开始就觉得她老奇怪了,长得不漂亮,根本不像千金”的少爷果断为她定下了往返意大利的头等舱机票,豪华酒店,以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的门票。事后Anna Sorokin全然没有给钱的意思,他也一点都不着急:“她可是德国老钱世家的继承人!机票酒店于她而言微不足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被Anna Sorokin骗倒的一位姥爷还曾经拿她当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家孩子:你说你,成天除了买买买还知道个锤子,书也读不好打工也不行,就不能学学人家“Anna Delvey”,人家爸爸是石油大王,妈妈是皇亲国戚,就这,人家还发奋读书,在纽约只身创业打拼,同样的年纪,你找我要零花钱,人家是我的大客户!!!
奉俊昊的《寄生虫》里,穷困的金家寄生于富裕的朴家,他们行骗的流程是这样的:
就读于名牌大学并准备海外留学的朋友向富家太太引荐了哥哥,妹妹在网吧里用简单的修图软件给哥哥伪造了延世大学的在读证明,哥哥凭借这两点骗过了富家太太,成为了千金的家教,取得富家太太的信任之后又把金家妹妹推荐给富家太太;
金家妹妹在取得了富家太太的信任后成为了富家小少爷的美术老师,之后又通过富家太太,向富家老爷推荐了金家爸爸去当司机;
金家爸爸在取得了富家老爷的信任之后,金家伪造出了一张高档家政公司的名片,通过富家老爷转交给了富家太太,金家妹妹捏着鼻子假扮成客服接听了富家太太的电话,将金家妈妈介绍给富家太太,成为了金家的管家;
至此,金家一家四口寄生到了富人一家身上,每天各自下班之后,回到他们住的地下室里,痛快地吃着烤肉喝啤酒。
而现实中,Anna Sorokin单枪匹马就骗到了上百万rmb的现金,还在没有收入和身份证明的情况下骗到了银行贷款和信用卡,最后还差点在一家纽约证交所上市的投资集团骗到两千二百万美金的贷款,和一栋位于纽约曼哈顿,被登记在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列表里的大楼。
这一切直到Anna Sorokin由于高额诈骗被起诉才曝光,她身边那些走得近的真名媛,真少爷们都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她是怎么混进这个圈子里,还骗走这么多钱,还差点骗来了一栋楼的?
《名利场》的记者Jessica Pressler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调查,采访,信息搜集以及整理总结之后大致梳理出了Anna Sorokin行骗的流程:
首先,创作出“Anna Delvey”的人设,怎么“上流”怎么来,有钱人常见的各种关键词,什么神秘的俄罗斯寡头,低调的德国老钱世家,西欧皇亲国戚,信托基金,慈善基金,艺术品收藏,投资人——都往身上套;
其次,准备好一些假证件,拿来向银行申请小额度的贷款,不需要太多,够置办一身昂贵的行头,在高档餐厅酒店下馆子就行;
之后,雇佣一家公共关系公司PR Agency,通过他们拿到“社会名流”的联系方式,把自己想要认识的那些人,什么真千金名媛,真少爷,华尔街银行家,律政精英,奢侈品牌设计师,找个由头邀请来参加自己组的局,各种酒会晚宴聚会等,当这些人齐聚一堂,看到来其他宾客也都是“上流人”,就会自动认为这个能把纽约“上流社会”聚在一起组局的“Anna Delvey”肯定也是个上流人;
然后趁热打铁,向上述这些人介绍自己,搬出各种人设;
最后,通过这些有钱人的引荐,找来一群商业精英和行内专家作为商业和技术顾问,制作出ADF私人会所的商业企划书;同时准备一些伪证,假装自己在德国的资产;再加上有钱人所引荐的银行家和律师出面协助申请并担保,向投资集团或银行申请大额贷款,然后启动商业计划【最后因为出生证造假被发现功亏一篑】。
一位被Anna Sorokin忽悠的华尔街银行家后来在采访中这样说:
“For an equity partner, that's money in perpetuity. Should the vetting be more thorough? Of course. But sometimes, a big fish swims by, you don't waste time deciding if it's a marl or a carp. You just cast a net and reel it in.”
结合当时的情况和Anna Sorokin行骗的流程,简单来说,那群有钱人和精英就是这样被她骗倒的:
Anna Sorokin请那些她在组局时认识的商业顾问,技术顾问和设计师组成了一支梦之队,设计出了宏伟的ADF俱乐部商业企划,金额涉及几千万美金,并且估算出了每年超过两亿美金的净利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全球业务拓展计划。同时,摆出人设忽悠,并且拉出各种有钱人为自己的商业计划背书。另一方面,持续拓展“上流社会”的人脉,邀请他们提前申请加入“ADF俱乐部”,作为潜在业务。
对于她想拉入局的那些合伙人,投资人来说,这就是商机,巨大的商机。审核工作和调查应不应该更加彻底,更加谨慎?当然应该。但是如今眼前这个“Anna Delvey”和她的梦之队,以及那些有钱人源源不断上车,画出的饼是如此之大,现在抓住这一单,未来就能稳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钱,那后半辈子就直接财务自由啦!
所以这些银行家选择了抓紧时间抓住“Anna Delvey”这一单生意。其余的,可以之后再说!否则错过这个村没了这个店,还得在华尔街揣着速效救心丸干到油尽灯枯才能退休。
一旦有谁质疑这件事不合理——比如,这个“Anna Delvey”到底谁呀?谁认识她背后的“皇亲国戚老妈”,或是“石油寡头老爸”?谁在她在德国的豪宅庄园串过门儿?谁见过她在瑞士银行的信托基金和存款证明?从而放慢贷款流程——
那就搬出“Anna Delvey”的身边那些“上流人”圈子——瞧瞧,上东区这些喊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小姐,还有他们身经百战的父母,那些姥爷太太,都急着巴结这个“Anna Delvey”,全纽约的“上流社会”都要阿谀奉承的人,肯定来头不小,最起码也是个有钱人中的有钱人!
再说了,梦之队这些个顶级设计师,顶级建筑师,还有商业精英都技术入股了,他们的眼光能有错吗?申请加入这个“ADF俱乐部”的人,什么千金,少爷,姥爷,夫人,华尔街投行银行家,硅谷高层,蓝筹艺术家,都已经排起长队啦,等“ADF俱乐部”开张剪彩,这些人的消费能力用不了几天就能回本,赚大钱!
错过这一单大几千万美金的生意你来负责?你拿什么负责?你那点工资,还是你哪颗腰子?
其中有个有趣的细节:Anna Sorokin是如何差点骗到纽约曼哈顿一栋楼的?答案是:她差点拿到了一笔高达两千二百万美金的贷款,计划竞标这栋楼,建设自己构想的ADF俱乐部——可是那笔贷款又是哪里来的?
是这样的,Anna Sorokin通过一位大律师,Joel Cohen【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位亲手把“华尔街之狼”送进监狱的律师】,认识了一位纽约金融圈法律圈都声名显赫的国际律师事务所投资法律顾问Andy Lance。起初Andy也有点疑虑:这个“Anna Delvey”真的是什么“德国老钱家族,欧洲皇亲国戚”之后吗?
Anna Sorokin于是用Word伪造出了一份瑞士银行信托基金的资产证明和存款证明,之后花五美金买了个瑞士手机号【电信诈骗常用的手机软件,app store就有】,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个整蛊恶搞用的变声软件,假装成一名瑞士银行家,致电Andy,证明“Anna Delvey”真的有六千万欧元的信托基金。
Andy于是乎相信了“Anna Delvey”的人设,可是他是谁?他是从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化险为夷的顶级投资法律顾问,通讯录里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有钱人的联系方式,想求他帮自己处理投资事宜管理资产的人排成队华尔街都站不下,他凭什么为“ADF俱乐部”干活呀?
于是乎,Anna Sorokin邀请Andy参加了自己的聚会,眼见整个纽约的“上流社会”齐聚一堂,争相向“Anna Delvey”推销自家业务,ADF私人会所的“梦之队”里集齐了建筑,餐饮,奢侈品,时尚,艺术设计等行业的巨头为项目保驾护航,他便笃定——这个ADF项目,就是下一个Soho House俱乐部【一家汇集了全球时尚媒体行业精英的俱乐部】啊?哦不!Soho算啥?!这ADF是全球豪门少爷千金姥爷夫人的俱乐部啊!
于是,他忙不迭加入了“Anna Delvey”的“梦之队”,为ADF私人会所商业计划申请贷款作为启动资金。
名镇纽约的大律师费用可不便宜,更不要说几千万的贷款申请,背后还需要一支由初级律师,律师助理,等等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齐心协力,每小时要一千美金起步。Anna Sorokin当然也不是空手来的,真要花钱,她随时都可以骗出来一笔,但是Anna Sorokin请来Andy,和一支精兵悍将组成的团队,一分钱都没有花——
这家跨国律师事务所,一听说“Anna Delvey”是一名“德国老钱世家继承人”,看到梦之队作出的商业企划中每年净利润超过两亿美金的大饼,再加上Anna Sorokin用word和手机app轻松伪造出的资产证明,态度瞬间卑微——还管什么繁文缛节,先把大客户稳住再说!赶紧把贷款申下来,申不下贷款咱全律所上下提头来见!
再加上,某天Anna Sorokin随口提到,希望ADF俱乐部建成后,提拔Andy进入ADF俱乐部董事会,Andy想都没想便一口答应:好好好!!!在这华尔街我还不知道得熬多少年才能退休,去您的俱乐部当董事那每年分红都够我每天躺沙滩上晒太阳了!就这点工时费,算啥?!
Andy为ADF私人会所相中了两家公司:一个是一家银行,另一个是一家投资集团。
银行比较谨慎,业务人员表示必须先看看“Anna Delvey”在德国的资产证明和在瑞士的信托基金再向她放贷——这些Anna Sorokin早都捏造出一箩筐了,但是业务人员经过一系列评估,认为“Anna Delvey”完全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没有经营过酒店,服务行业,不可能在纽约曼哈顿经营起一家六层楼高,包含了餐饮酒店奢侈品零售艺术品展览等业务在内的俱乐部;再说谁知道这二十出头的“德国老钱世家继承人”会不会就是一时半会脑子发热想创业,到头来却只是千金出来体验生活,三分钟热度搞了个过家家?随后拒绝了她的贷款申请。
而投资集团堪称艺高人胆大,见这位威名赫赫的投资法律顾问都亲自上阵了,听闻“Anna Delvey”是“德国老钱世家继承人”,什么“尽职调查”,“资产证明”,“业绩记录”,“相关行业经验”那都是小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投资集团表示只需要“Anna Delvey”拿出十万美金作为押金就可以向她贷款两千二百万美金。
弄个十万美金对于此时行骗手段已经炉火纯青的Anna Sorokin来说就跟回新手村打个野一样简单,但是Anna Sorokin甚至还没有出手,那家原先拒绝向她贷款的银行却主动申请出战——这家银行当初审理“Anna Delvey”贷款申请的业务人员,听闻投资集团已经把放贷提上了日程,两眼一黑,以为自己错过了一个亿。更糟的是,要是让上司同行知道自己亲手给竞争对手送温暖,弄丢这么大一单生意和这么大一个客户,那自己在华尔街的金融之旅也就结束啦!于是他连忙找上负责“Anna Delvey”的ADF俱乐部贷款事宜的那位投资法律顾问Andy,滑跪认错,并请求他说服“Anna Delvey”在自家银行开户。
于是Anna Sorokin又“勉为其难”地,在三无的情况下在这家银行开户,办理了一张二十万美金透支的信用卡,拿出其中十万美金的额度缴了投资集团的押金。投资集团收到钱后马不停蹄,旋即开启了两千二百万美金的放贷流程。至此,“ADF俱乐部”从小镇女孩Anna Sorokin的诈骗行为,升级成了一个开始奔腾的宏伟商业计划。
直到投资集团的一名业务员偶然间发现“Anna Delvey”的护照模糊难辨,好奇之下打开后台资料一看,发现“Anna Delvey”这个身份和ADF俱乐部项目的账户背后,完全没有可以担保风险的资产证明。紧急叫停了放贷,并派出调查人员赴德国和瑞士查证“Anna Delvey”的资产和信托基金。于是乎,“Anna Delvey”因资金链断裂,终于被多家银行,酒店,航空公司,奢侈品牌以拖欠贷款为由联合送上了法庭,开庭后荣登纽约时报头条。
讽刺的是,Anna Sorokin忽悠的那群千金,少爷,夫人,姥爷,还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看到新闻后,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难以置信,甚至表示:“啊这,这是个误会吧?她爹是俄罗斯寡头/石油大王,她娘是德国老钱世家/欧洲皇亲国戚,她有六千万欧元的信托基金/坐拥慈善基金会和美术馆/AI科研团队,怎么可能是诈骗犯呢?”
就连Jessica Pressler,将“Anna Delvey”的故事送上纽约客头条,之后又跟Anna Sorokin一起把版权卖给Netflix,改编成美剧,韩剧,最后让还蹲在铁栅栏后面戴着电子脚镣的Anna Sorokin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ins上坐拥百万粉丝,举办轰轰烈烈的展会和时装秀的网红的那位精英记者,在彻头彻尾调查了Anna Sorokin,访问了她出生的莫斯科市郊,成长的德国小镇,以及她朴实的蓝领父亲和家庭主妇母亲之后,发现她真的只是,草根出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小镇女孩之后,也只能说出这四个字——
难以置信!
不过,如今的Anna Sorokin,可不仅仅是个网红。
她不仅成为了话题中心,德国小镇的红人,更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一个出生在莫斯科城郊,成长于德国小镇,父亲是朴实的蓝领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高中文化水平,为数不多的社会经验只有在三线杂志打零工,二十出头身无分文的年轻草根,居然把华尔街投行,对冲基金,国际律师事务所,顶级设计事务所,等等行业的精英大腕,还有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成长于曼哈顿上东区的纽约“上流社会”少爷千金们,通通骗上了她的贼船!也就最后功亏一篑。假如行骗要分段位,那这简直是贼船界的泰坦尼克!
艺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现实,但是艺术文学的创作夸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被人质疑:这不合理。
然而现实颠起来比艺术光怪陆离多了。
邹雅琦在拍摄纪录片期间,曾经屡次担心过被人拆穿,被赶出去,被迫中断拍摄;Anna Sorokin后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驳也表示:“很多东西我根本没有伸手找任何人所要,他们听说我是德国富豪家的千金小姐之后就主动给予了我顶级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