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媳妇不愿回婆家?

发布时间:
2025-04-16 19:47
阅读量:
1

8 年前,我和丈夫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双方父母首次会面。


其间,公婆提出 21 世纪提倡男女平等,彩礼这种封建陋习就免了。


他们直接剥夺了我们谈论彩礼的机会,后来他们对这个决定懊悔不已。


2013 年底,我和相恋三年的男友(现在的老公)邀请双方父母在饭店用餐,商讨结婚事宜。这顿饭,也算是我们的订婚宴。


饭局的前半段还算和谐,然而,准公婆突然说道:“如今已是 21 世纪,讲究男女平等,就别搞彩礼那一套了。”


这让我和我的父母都倍感意外,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我和男友,还是我的父母,都从未考虑过彩礼的问题。


毕竟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要彩礼的必要。当然,我们也确实没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


由于彩礼的话题,6 个人在一阵尴尬中结束了这顿饭。


饭后,我和父母商量了一下,然后分头行动。我与男友沟通,父母则与他的父母交流。我们女方的主要想法是:


我们家只有一个女儿,从未想过收取男方彩礼。如果男方给彩礼,我们会按照传统习俗配合婚礼细节,并在彩礼基础上加倍作为嫁妆。


如果男方不给彩礼,决定不按传统办,那我们也会愉快地配合举办新式婚礼,但我们就不会给嫁妆了,婚后生活小两口需要自己奋斗。


再者,无论怎样新潮,都需要有个房子居住。既然讲究男女平等,就不存在男方独自买房的道理。我们双方各出一半首付,房子写小两口的名字,婚后他们自己还房贷。


至于婚后生活,也不必遵循传统,过年过节小两口可以各回各家陪伴自己的父母。将来有了孩子,跟谁姓由小两口自己决定。此外,婚后的各种事情,双方父母都不得干涉。


说到这里,公婆当场就不高兴了,表示无法接受。我的父母也不争辩:“男女平等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们不同意,那我们就按照传统来办,但到时你们就得给彩礼了。”


公婆似乎颇为纠结,并未当场表态,但最终还是没有给彩礼。


公婆明确表示,我们的婚礼他们不会插手,我的父母则认为他们对我这个儿媳不满意,因此一度劝我分手,担心我得不到公婆的支持,婚姻会不幸福。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老公第一次去我家时,带了五粮液和养生补品,我的父母按照家里的最高规格设宴款待,他离开时,我妈妈给了他 2000 元红包。


后来,我第一次去公婆家,按照老公的礼物买了一份,他们热情地请我去饭店吃饭,整个过程都很愉快。然而,我离开时,他们没有给红包。这让我有些困惑,通常这被认为是不满意的表现。


不过,我和老公毕竟是有感情基础的,我们两人本身没有问题,而且他心地善良,积极上进,他的实际行动说服了我和我的父母。


由于红包和彩礼的问题,我们没有分手。


我们先买房后领证结婚,买房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积蓄,所以婚后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非常拮据,没钱举办婚礼。


那时我的积蓄比他多,支付一半首付后,我还有些许盈余。但他不同意用我的钱举办婚礼,所以我们没有举行婚礼。


我父母只有我这一个女儿,结婚是件大事,必须要宴请亲朋好友,所以我父母在我家这边摆了酒席。公婆对此很不高兴,要求我父母取消酒席并拒绝出席。他们的理由是男方还没有摆酒,女方先摆酒不符合规矩。


我父母表示,如果你们确定了婚礼的日期,我们可以在同一天摆酒,或者在你们之后办回门宴也行。然而,举办婚礼需要资金,公婆不愿意支付酒席的费用,所以我们家单独摆了酒,而老公家没有摆酒。


后来孩子出生了,经济压力还没有缓解,满月酒和周岁宴都没有举办。也正因如此,我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场合去见他们家的亲戚,我倒也乐得自在


刚结婚时,公婆拼命催促我们生孩子。可当我怀孕后,婆婆就急切地跟我说,还是让我自己的妈妈来照顾我更好,毕竟母女之间更贴心、更方便。


我甚至想过,如果婆婆是为了宝贝孙子要过来照顾我,我该如何拒绝呢?没想到这倒让我省事了。


怀孕期间,一直是老公在照顾我,我也像往常一样上班,直到预产期的前一天。我按照书上的流程,收拾好自己,拎着包就去了医院。


坐月子时,我妈妈一个人既要照顾我又要照顾孩子,老公只有下班回家后才能帮她一把。相比之下,婆婆只是在我们出院后到家里看了看,真的只是看了看,没有任何表示,既没有红包,也没有礼物。


我产假结束回到公司上班后,也是我父母一直在帮忙带孩子。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毫无怨言,既出钱又出力。


我的父母还在手机上下载了各种育儿 App,不断学习各种育儿理念和方法。即使偶尔出现分歧,只要我和老公提出,他们也能及时改正,尊重我们的意见。


问题出现了,孩子出生后,姓什么?由于公婆最初灌输的“男女平等观念”,在孩子姓氏的问题上,我们没有过多讨论,直接采用了随缘的猜拳方式来决定。


三局两胜,我赢了,所以孩子随我姓。为了体现公平,孩子的命名权我交给了老公,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也没有找高人测算八字,就这样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名字。


公婆知道孩子没有随他们家的姓,是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他们直接崩溃发怒,冲到我家质问我为什么这么恶毒。


我实在担不起这个恶毒的名声,也不想背这个锅。


我直接回怼:“当初是你们二老自己决定抛弃封建糟粕,要求男女平等的,现在我们只是在贯彻你们二老的主张。”


这句话让公婆无话可说,他们非常后悔,提出要按照传统方式,给我们补上彩礼和婚礼,希望借此让我同意修改孩子的姓氏。


老公明确表示尊重我的意愿,当初决定让孩子随我姓,也是我们共同的决定。


其实,我真的不在乎孩子跟谁姓。但是一想到我父母为我们的小家庭所付出的一切,我拒绝了给孩子改姓的提议。


此后,老公成了公婆的出气对象,动不动就说他软弱,管不住妻子,让他们丢了脸等等。


在孩子姓氏的问题上,我父母也不太在意。毕竟按照传统,孩子随妈妈姓的情况并不多,我们选择非传统路线并非出于自愿。


我不得不承认,孩子随我姓这件事,对我父母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更积极、更尽心地照顾孩子。


结婚 8 年,孩子现在 6 岁了。我偶尔会带孩子去公婆家看望他们,就像走普通亲戚一样。但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去过公婆家,每次都是安心在自己家陪父母。


至于我老公,他毕竟是公婆的独生子,过年过节会回去陪公婆,我从来没有阻止过他,也没有阻止过他带孩子去看公婆。


只是,孩子小的时候,老公一个人带不了。后来孩子大了,会认人了,对长期照顾他的外公外婆感情很深,不太愿意去爷爷奶奶那里,老公也不能强迫他。


然而,时间一久,公婆有些难以忍受了,他们受到了亲戚朋友的指责。每次老公回家陪他们过节时,婆婆都会和他吵架,责备他为什么不带媳妇回家过节。


老公不胜其烦,便说,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人家也要陪自己的父母啊。婆婆则说,平时离娘家近就算了,在婆家过年是传统。


老公反驳道,现在知道传统了,当初你们强调男女平等,说彩礼是封建糟粕,新时代要有新方式,媳妇一定要在婆家过年就不是封建陋习了?


公婆气得说不出话来,直说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有一次,婆家一位可能比较有威望的大伯,听了婆婆的一面之词后,直接打电话给我,说就算婆媳有矛盾,该顾的面子还是要顾,既然做了人家的媳妇,过年就应该在婆家过。


我也不生气,直接对他说,大伯您好,我们结婚的时候,公婆就说过,现在是新世纪了,男女平等,我不给彩礼,过年也可以不回婆家。


后来听说,大伯怒不可遏,把公婆训斥了一顿,要求他们立刻补上彩礼并补办婚礼,但我拒绝了。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回家过年”通常指的


回婆家过年,儿媳不回婆家过年,自然会让公婆脸上无光。


以我为例,我不回婆家过年,真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除了公婆,我在婆家基本不认识其他人,他们也不认识我。即使他们对我有一些看法,我听不到也看不到,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但是公婆就不一样了,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亲朋好友圈子里。每次过年过节,儿媳不回家,亲朋好友出于关心或看热闹的心理,都会问一问。即使本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人问多了也会变得尴尬。


男女平等意味着权利平等,责任也平等。我和老公自身以及家庭都是门当户对的,也有感情基础。如果稍有不匹配或者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很难维持下去。


毕竟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没有多少儿子能够承受我老公目前所承受的来自父母的压力。感谢我的老公,他给了我尊重和爱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个新知识,近年来在江浙地区流行一种叫做“两头婚”的婚姻方式,指的是结婚的双方不娶不嫁,没有彩礼和嫁妆,孩子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


ps:朋友的故事,她口述我来编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