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现在的贸易顺差巨大,我们是不是应该适当让外国赚我们的钱,保持贸易平衡?
港珠澳大桥:只要懂点政治的,就能明白这座桥对中国的意义。可是他们怎么做的呢?
一、沉管隧道安装船:荷兰公司报价:技术咨询费:1.5亿欧元。设备租赁费:单次安装服务报价约 1亿欧元/次(全隧道需33节沉管,总成本不可估量)附加条件:要求中方放弃自主知识产权,且不承诺最终成功率。
二、高精度海底挖沟设备:德国/日本企业报价:用于海底基槽开挖的深水挖沟机,单台设备售价约 3亿-5亿元人民币,且维护成本极高。
盾构机:中国每年新建地铁里程占全球的60%,这么大的市场,他们是怎么丢的?
1、西康铁路秦岭隧道:中国首次在铁路隧道中使用盾构机,但完全依赖进口。从德国维尔特(Wirth)公司购买两台盾构机,每台价格 3.5亿元人民币,是当时国际市场的2倍。设备故障必须由德国工程师处理,每次现场服务费 10万美元/天,且配件更换周期长达3个月。禁止中国工程师参与核心部件调试,操作软件加密。
2.、广州地铁2号线:中国首次在地铁建设中大规模使用盾构机,全部进口。日本三菱重工以“产能不足”为由,延迟交付刀盘刀具,导致工期延误6个月。液压系统故障后,日方要求支付5000万元“技术解密费”才提供维修手册。
3.、南京长江隧道:当时中国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需进口设备。德国海瑞克要求必须同时购买其配套的泥水处理系统(额外1.2亿元)。合同规定“禁止中国工程师进入盾构机核心控制室”。
4、武汉地铁3号线:复杂地层施工需高技术盾构机。德国维尔特设备在掘进到关键段时,系统自动锁死,要求支付2000万元“地质适应性升级费”。外方远程监控所有施工数据,但拒绝向中方提供完整地质分析报告。
非得逼着我们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现在好了,中国盾构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份额。
其他的像龙门吊、深海钻井平台、LNG船液货围护系统、重型燃气机轮、核电站压力容器、高铁轴承、大飞机起落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电子束光刻机等等,哪些不是当时咱们大量需要,他们不是要价虚高,在不就是技术保密。现在好了,咱也不需要你们了,而且还能卖给你们,价格还便宜,你说,去哪讲理呢!给你们机会,也不中啊!
最后上个图吧!希望美国制造业回流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