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岫烟在《红楼梦》中是怎样的存在?

发布时间:
2025-04-16 18:53
阅读量:
1

我觉得邢岫烟同学是个妙人。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珮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给的。”宝钗点头笑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一般人听到别人这么说,大概率会解释道,三姐姐给的,不戴的话辜负了三姐姐的好意,等等等等,总之就是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一番。而邢同学是怎么回复的呢?

岫烟笑道:“姐姐既这样说,我回去摘了就是了。”

如果薛宝钗就是希望邢岫烟维持钗荆裙布的本色,那说服邢岫烟摘玉佩就达成了她的目的,但显然她不是这么想的,于是有了后面这段话:

宝钗忙笑道:“你也太听说了。这是他好意送你,你不佩着,他岂不疑心。我不过是偶然提到这里,以后知道就是了。”

这里有个“忙”笑道。说明薛宝钗根本不想让邢同学摘掉玉佩导致探春多想。薛宝钗说这段话的目的姑且不论,但邢同学的回答真是太妙了。

戴不戴玉佩,对于穿着蓑衣在一众猩猩毡和羽纱羽缎的小姐们中间还能安之若素的邢同学来说,本来就是无所谓的小事,为了探春的心意戴着,为薛宝钗的缘故摘掉,对于邢同学来说,都能接受。

邢同学的妙处在于,不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花心思,不自证也不求证,不会把自身价值单单锚定在获得他人认可之上。

1、薛宝钗让我摘掉,我就同意。她如果本意就是想让我摘掉,那她达成目的就会满意了;

2、至于三姐姐探春会不会多想,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但我并不在意会不会“人人跟前失于应候”,也无所谓。再说,三姐姐探春这么体贴人,她担心我心存自卑送给我玉佩,心意已经到了,即使发现了我没有戴,也会体贴我的做法,并不介意。

3、如果薛宝钗并不是想让我摘掉,只是为了借机讲讲道理“教导”我一番,那我把话题再推给她,看她怎么回复。哈哈哈哈,果然不出所料。(不过像邢同学这样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不会像我这么恶趣味,所以这段心理活动应该不会出现。)

邢同学大大方方地说妙玉“他也未必真心重我”,评价和妙玉的关系是“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虽然知道妙玉为人有些孤僻,也未必看得起自己,但对有半师之分的妙玉,还是能承她的情。认识真实的妙玉,接受真实的妙玉,和真实的妙玉交好。不攀附也不自愧,这很难得。

就像宝玉写的那个偈子后两句的境界: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可惜红楼里没有对邢同学的判词,我倒是觉得邢同学这种豁达态度,很是担得起那句“霁月光风耀玉堂”。

——————————

补充一下,虽然没有对邢同学的判词,但邢同学写了一首咏红梅。我最喜欢这句“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真真是邢同学本人的写照。

咏红梅的三首诗,在我看来,李纹宝琴水平不相上下,但李纹这个小姑娘是经历了啥,才能写出“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呢?

当然最好的,是邢同学写的这首。浓淡由他冰雪中,我喜欢这种气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