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有了丈夫,为什么还要自杀呢?

发布时间:
2025-04-16 15:38
阅读量:
1

因为没有未来。

我很理解她。旁人看她:长得漂亮,家里条件好,当年成绩好,现在文笔又好,就算不工作家里也可以养着。后来还成了作家出书,养活自己也没问题,还结了婚有爱她的老公,她还有几个很好的朋友。

这种人哪怕经历了那些事,生病了,依旧也不算绝路,到最后怎么还是会自杀呢?明明生活有好起来的迹象。

这是没生病的人的视角。

人如果有生的欲望,怎么样都会找寻希望活着的。

可惜她这个病本身,就会一上来剥夺生的欲望。

我没她这么优秀,但是我们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很像。各个方面,包括经历也有相似之处。

我看她的某些面,会有种照镜子的感觉,读她的文字,灵魂会共振。

同样我以前总觉得,我会和她一样,在差不多的年纪里去世,甚至更早。

挣扎过很多年了,能做的能治疗的都试过了: 做的检查、换的医生、吃的药、看的咨询师,我都有积极配合。

我曾经也是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单说我的承受能力,其实不差。

同样我自己也是最不甘心的那个人。

一度在死亡边缘,一次次振作起来,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要撑着活下去,人活着才有希望。

然而,不是不为,而是不能。

重度级别的心理问题,反复下来,一而再再而三,人是会被耗尽的。

旁人看我的表面条件,也不理解我为啥会想死,只觉得多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是我很理解奕含。

我花了很长时间,看了她的书、她的随笔、她的访谈、她的新书发表会/迷你讲座、她的婚礼致辞、她这些年Facebook断断续续写的很多东西:

她会认为自己很废物;

她对自己过去那段经历非常纠结,感受复杂;

她很难回馈爱她的人,因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她其实很怕死,自杀未遂过,也尝试自杀多次后,又放弃了;

她经历过各种绝望挣扎,不良躯体症状,失去了很多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

她会在晚上跑去吃关东煮,让自己又多活一天;

她非常想要一张大学文凭,退学休学心里很不甘心;

奕含厌烦也想攻击很多说风凉话的人,同时却无可奈何,因为她自己也知道很无力。

她是最想让自己好起来的人,没有人比她更不甘心。

她一度也觉得自己结婚成为了新人,就会有新开始了。

人生总会产生这种”一切都过去了,新阶段新开始”的错觉。

所以奕含会在结婚订婚前的晚上,还拼命剖开自己写作。

如果用生命浇灌,写出一本能引发多人共情,且浓缩了自己所有心血的著作。

那么这本书完成的时候,这个人也离死不远了。

这也是为啥我写东西,会尽可能拆分成不同板块。

哪怕是自我剖析,我也会化整为零,不敢从头到尾一气呵成。

因为我知道这个过程不是我能承受的

一个高度敏感,且能把文字运用到一定程度的人,写这种类型的东西,就是在用命换。

所以我爱写无脑的18流小说,而且从来不写BE。

奕含最在乎的两个事:一个是她的病,一个就是那本书。所以书被某个出版社卡住没出版的时候,对她打击很大。

而且她道德感高,从小被教得温和,没有地方可以宣泄,就容易转化为自我伤害。

她太敏感了,有一套自己的系统运转,且这套系统带来的痛苦很多,但是她无法抛弃这套系统。

其实从她的文字能看出来,这是个很有天赋很聪明,却很钻牛角尖的女孩,就是我们说的某种程度上的认死理,所以她好不起来。

她自尊心特别强,好不起来这个事对她打击非常大,但是她又知道这个病会与她长期共生。

这很令人绝望。

抛开她生这个病的根源,抛开那些事件本身,她这个人的很多特点,注定了她是很难走出来的。

她自己也很清楚。

我感受到的也差不多,她经历的那些症状,我都经历过。包括曾经拥有的东西会失去,曾经骄傲的东西会不剩。哪怕曾经一直成绩很好,但是大学读下来,都那么不容易。

一次次地超常发挥其实是很耗人的。我从小到大总觉得,人活着就有做不完的事。外加之前总想自证,太好强了,争做六边形战士,非常累。

现在平衡得好多了。

如果不是这个病,我也会过得更好。但是没有如果,这个病如果是到重度级别,叠加别的心理问题反复的话,可以说很难治好,长期身心折磨。

奕含纠结自我的痛苦,是更折磨她的,她很清楚这点。她也知道自己多半好不起来:放不下,走不动,回馈不了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很难。

她说服不了自己,也接受不了现状。

所以她在,再次准备住院之前,先是要求独居,在自杀前一个晚上,还在问有没有人出少女时代泰妍(少女时代也是我人生第一个喜欢的组合)的演唱会门票。

凌晨给相关人发了邮件以及那篇短文后,没几个小时她就自杀了。

因为在她那里,看不到别的路。

这种长年累月被搓磨掉的希望,和看不到未来本身,就已经是死路了。

活着的每一刻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奕含说的:

“人人要我活下去”

“好想偷偷地死掉啊”

“用意志力克服,什么意志,生的意志吗?克服什么,死的意志吗?”

“人一死,就不会老了”

“光是活下去就是偷生”

“清晰地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欢乐与我无关”

“有口无心的世界里我太认真”

“旁人再爱你心疼你,也无法替你承担痛苦”

“所谓自由,不是想哭就哭,而是想不哭就不哭。不是想我欲想的,而是不想我不欲想的”

“我想我不是十八岁了,我没有时间可以耽误了。又想到,早从十八岁之前,我就一直被耽误着”

2024.05.31

(奕含真的很美)

P.S. 林奕含说过自己不是房思琪,以上是围绕她本人来讨论,不是那本书。

—————————分界线—————————

好久没上这个号了,看到了很多评论。谢谢你们的暖心回复,我目前挺好的,有在积极生活,也希望你们有在开心生活。

我的心理问题从很早开始积累,成因很多也很复杂(我之前写了很长的时间线回忆录和分析笔记,甚至是几代人的一些影响,全方位去捋。毕竟这是我来时的路,我怕自己记忆力变差了记不住,想及时留下来点东西,也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放心我不会过度反刍,我对自己能剖到什么程度心里有数,很多东西写完后,也没怎么看过了。

写作的过程,已经帮我理清了大部分思绪,同时我也留下来了很多快乐的记忆。

我是2016年,高二的时候确诊的。当时已经积累了很久,症状明显,实在撑不下去就主动就医了。

用意志力来对抗重度抑郁的希望不大,毕竟是生理性相关的问题。无论一个人平日里多坚定自律,对抗生理+心理问题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寻求了专业帮助。

在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地,救自己于水火之中这件事上,我做得很好,这也是我最骄傲的事情之一,同时也感谢天意。

11岁之后每过两年,就会迈入一个新阶段,发生很多变动:

我的心理问题,主要从初中开始积累,童年虽说也有一些不好的人和事,但总体比较愉快。初中开始,我越来越焦虑,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生怕搞砸一个环节,人生就会完蛋。

每次早上醒来,“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听着像是诅咒。我总暗戳戳地,盼着自己能够发生一些意外。

那时因为遗传型的严重长痘,长期忌口,很多东西不敢吃:试过各种治疗方法,中西医药,外用内服,日常习惯也各方面注意,可惜作用都不大。一直在看医生,自己也久病成良医。

历程和心理问题差不多,总在寻求专业帮助。每次看到一点希望后,以为快好了,没多久又打回原形,再得去寻找新办法,如此反复。

经常听到不同的人说,你这个脸要去治治,太严重了,然后给出相应的建议。虽是出于关心,但听着是不太舒服,仿佛我什么都没做,是因为放任,而成了这样子。

实际上没有人,会比本人更想好起来,只是我的结果,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我什么都没做。

见过的很多医生说:难得见我那么严重的。因为当时,全脸全身,皮肤覆盖之处,有很多结节囊肿、脓包型聚集痘、疤痕增生和痘坑。

以至于我除了读书,不太愿意出门,只喜欢穿领口到脖子位置,能遮住大部分皮肤的衣服,校服只爱穿秋季款,每天机械地重复两点一线的生活。

小时候属于外貌条件中基因彩票的那种,算是客观上的很好看。但是在不同年龄阶段里,五官变了又变,外加长痘,感受到的一切也随之变化。

那个年纪,一些人的恶意是最不加掩饰的。

好在成年后,激素有所好转,又经过了一系列综合治疗,现在脸上和身上的痕迹少了很多,外加化妆和穿搭等各类捯饬能力有所提升。

一些人看到现在的我,都不信我现对象是我初恋。说你这么漂亮(这点待定,有夸奖成份,实际我现在如果不打扮,也算不上多好看),又这么多优点,肯定挺多人喜欢你。

我还真不关注,一些人对我,有多喜欢,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喜欢。我和我现对象在一起,主要就是因为,他在我状态最不好,没有能力加成,也完全不打扮的时候,依旧看重我这个人。

而且他不仅是对我,他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初中也有过很长一段,很节俭没啥钱的日子。和那时最好的朋友,偶尔吃碗3块钱的碱水面,或者买杯双皮奶,能满足很久。那个时期的朋友,和一些美好,会记一辈子。

由于长期各方面被打击,我爸之前对我又很苛刻,当初总想证明自己,尤其在成绩这一块。所以就拼命学,哪门功课都不敢落下——这也是当初为数不多的,我可以靠努力去有收获的东西了。

中考前几个月,本来把比较薄弱的体育分,练到能接近满分了,结果突然查出膝盖问题,且影响终身。然后我更加拼命学,头发一把把掉,激素也乱掉。后来减掉部分体育分,我中考总分还是得了927/1000,压了全市最好重点高中的公费线,查分那天眼泪唰就下来了。

不过没有直接入学高中,因为我爸又双叒叕来展现他的意愿了。以前总是给我一手烂牌,让我自己去打,实则总是为了实现他的目标。

于是在后来的大考和一些事情上,我继续超常发挥。再后来去加拿大读UA了,没按家里的想法走。没读预科,国家和专业都是我自己选的。读上大学这事,都相当不易,真的是关关难。

2017年,18岁来UA读大学。刚来谁都不认识,从头开始,还停留在学生思维:排课程表,依旧都安排在早8,各科奔着GPA4.0去的。头一年的圣诞、春节、生日等日子,经常一个人在自习室学习。为了快速适应当地,同时又参加了很多社团,总在轮轴转。洗澡和买菜都习惯性掐表计时,和中学时期一样,每天睡不饱,异国他乡挑战还更多。

人生地不熟,踩过很多坑。那时候总自己做饭,也尽量做得营养,3年后才点了在这的第一顿外卖。租房搬家各类手续啥的7788事情,也算是多学多会,人生经验库逐步升级。落地加拿大后,每一笔花费记了账:第一学年,每个月除开住宿400多刀,别的所有花费在300-500刀。外加第一学年有奖学金,所以花费很低。

我们家不是出不起钱,但我那时候很轴,不想花我爸的钱(如果单看我的家庭背景和父母,会容易觉得我这种人从小到大,不太可能有机会吃苦)。

我所在的地区,纬度高日晒少、冬天又冷黑夜又漫长,且我出国前不久,16年已经确诊了抑郁症。所以长期下来,一直在积攒慢性创伤。

有想过放弃,但走上了这条路,还是想坚持下去。第一次严重复发,是18年10月:出现了认知障碍,主动看了医生吃了药也没用,状态太差,不得已回家休了一年学。后来回国又看了医生,同时完成了很多事,以为自己好得差不多了,19年9月回UA复学后,又开始轮轴转。

没多久20年的疫情来了,那段时期全球人民都很不易。我上半年自己一个人住,为了减少出门,背了一大堆冷冻和罐头食品回家。外加不想到处跑,增加风险,也因为某些不可抗力,所以我19年9月——23年4月,连续近4年没回过家,4年里没见过家人(学业完成,实习完后回了趟家)。

之后又复发过几次,好在有学校院系、教授、咨询师、医生等多方面的帮助,外加遇到了我对象。我妈和几个国内的好朋友,虽不在身边,也和加拿大的朋友们,一起在支持我。在众人和自己的努力下,我才能继续把GPA每学年都稳在3.0以上,去完成学业。

非常感谢他们|-|

反反复复下,我的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一起长期共存了下来。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日子才真的好过一些。外加后来我爸再给我转大头的钱,我都会收:这么多年为了争口气,已经付出过很多。何况高中之前,很多支出,都是我妈出钱,现在不想跟钱过不去。

之前日子最不好过的时候,怎么说难,都不为过。但总有人会说,那也不算太苦,还有人比你更苦。

我自然知道只要是人,就各有各的难处——苦难本就不是用来比较的:压在个人身上,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座座大山。

我以前会想证明:我说的东西,做的事情,发生过的种种,都是真实的。

现在不一样了,就爱和人聊生活类话题。哪怕是知全貌的,之前最难的时候,一起过来的10几年的朋友,我们现在都只爱聊休闲话题。

大家虽然在不同阶段成长变化了很多,但有些东西心照不宣,现在就主打一个开心健康。

同样,我现在也不愿把负面想法和情绪带给他人。所以那些人和事,以第三人称视角写下来,并且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改变我对它们的perception后,是相对更好的办法。

这些年有持续接受药物治疗,踩过很多雷,换过多次药物和治疗方法。好在遇见了很好的医生和咨询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药物,也意识到很多思维误区,学会了调节技巧。加上尝试一些综合疗法,还是有效果的。

不过好一阵坏一阵,在我这是常态了。之前最严重的时候,什么不良躯体症状和急救状态都经历过。好在目前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全身体检完发现,没留下啥身体上的后遗症。

感谢我亲近的家人朋友们,和一些好心人的支持。他们中很多人真诚善良,充满正能量。我有被影响到,也会好好回馈他们。

现在的我,有不同人可以分享不同类型的话题,无论是娱乐性强的,还是人文社科话题,也有很多快乐搭子。

状态好的时候,在外面聚会也可以变得很E人,活人感比较重。涉及心理问题和精神层面的话题,可以和心理咨询师聊。情绪化的内容,也会写备忘录里。

同时我会继续发展更多爱好,尽可能和这个世界多点好的羁绊,就没那么想死掉了哈哈。以后的事不好说,把当下的每天过好。

新的一年,我们都要加油=)

2024.12.30

—————————分界线—————————

关于抑郁症的躯体化

心理疾病麻烦的,不仅是思维上出现误区,导致人容易陷入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里。

更多地还有因为神经递质,身体也发生改变,然后导致整个人的各种器官功能性紊乱。

然后相辅相成,恶性循环。

有可能这个人上周看起来一切还在按部就班,下周突然弦就崩断了,病来如山倒。

甚至在日子过得容易些的时候,后劲反而容易涌上来,心理状况更糟糕。因为松懈的时候,一直拉紧的弦就容易崩断。

所以不是说,能不能让这个人出去走走,逗她他开心,吃吃好吃的,发展爱好就能解决的。

这是一个长年累月的,从内到外的斗争。

需要综合治疗,且在成效上,个体差异很大。

轻微的时候,就是情绪低落、兴趣不大、想法消极

但是严重的时候,别说出门。

起床穿衣服这种事都做不到,木僵状态。

每天睡20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醒来只会发呆。

能哭的都不算太糟糕,因为还有显化的情绪波动。

林奕含在重症状态下,也从那种曾经全科接近满分的情况,到毕业都困难: 上不了课,只能在寝室睡觉,还要被室友举报。

毕竟他人只看表面的现象,不太在意背后的原因

她还产生过认知障碍:对于一个有文字天赋的人,这是巨大的打击。

我也出现过认知障碍:就是一个个字认识,连在一起看不懂,这种情况,书开了又合,没法学。

所以不用轻飘飘地否定,或者提供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这也算一种傲慢。

虽是出于好心,但是在别人听来,会有些刺耳。仿佛自己是一个很无用,连这些基础建议都想不到,也不愿意去做的人。

不过总的来说,会慢慢不在意了。

不在一个频道的跨服聊天,到最后不是尴尬收场,就是引发争论,没啥实质改变。

自己走出来后,也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理解,因为自身最清楚和了解事情全貌。

都是走过的路: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