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考公务员做行测两个小时真的能做完吗?
如果有人能做完的话,可以直接去找行测最早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谢小庆谈谈,就不用考公了,做国家考试中心的顾问去吧,帮助行测命题专家调整命题方案去吧!
开什么国际玩笑,行测两个小时把每道题都看一遍再简单想一下可以做到,但行测两个小时把每道题都做一遍(做完指的是用解题思路解出每道题)只能说可能有。
1.从行测设计研发的历史看,两小时内答完可能性不大
行测的研发大概经历了好几个版本,这些版本每次考完都进行过测试分析,直至现在,行测两个小时成为标准版本。设计者不是傻子,让考生2个小时内能答完,那岂不显示出设计者的无能。
下面是设计者谢小庆的描述。
“行测Ⅰ型”是一个研究实验版本,曾被应用于一些企业的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收集了测试数据,对试卷质量和题目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Ⅰ型”使用的名称是“中初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曾包含7个部分。在试测的基础上,对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包含5个部分的测验。“行测Ⅰ型”并未在政府招聘中使用过。1989年6月18日,“行测Ⅲ型”被应用监察部、环保总局、审计署等6个中央部门的补充工作人员考试。这两次考试都是6个科目,“行测”所占分数比重都是10%。
其后,“行测”的Ⅳ、Ⅴ、Ⅵ、Ⅶ型分别应用于历年的中央机关统一录用考试,在总分数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在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颁布后的首次正式“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采用了Ⅷ型试卷,比重增加到公共科目笔试总分的50%。
2.从行测设计目的和初衷看,两个小时内答完可能性不大。
《行测》所测查的是与从事行政性工作密切相关的认知聪慧性和敏捷性。严格意义上,录用考试的《行测》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的分类《职业能力测验》主功能是汰劣而非择优,《申论》仅在公务员职业中具有明显的择优功效。
行测设计者谢小庆谈了很多次,行测的目的不是择优而是劣汰。
所以从设计者的目的和初衷看,你能不能答完不是人家关心考虑的,人家关心的是你是不是相对是劣质产品。
站在设计者的角度去想想,如果有较多考生轻松答完了,那如何体现劣汰的功能呢?所以只有大家都在2小时答不完,才能发挥其劣汰的功能和作用。
3.从行测设计者关心的测查要素和能力看,两个小时内答完的可能性不大。
行测设计者谢小庆曾经谈过,行测想考察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东西,即短期内培训难以提升的。
也就说,设计者通过庞杂的内容覆盖,各种能力要素的穿插,使得考试涉及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者说,知识很少,更多的是思维,能力,素养。可以想想,这么多要素的综合,两个小时内有几个人能答完?
4.从公务员的基本素养要求看,两个小时内答完的可能性不大
公务员有一项基本素养:统筹规划能力。这在行测的两个小时中也得到体现。
公务员日常面临很多工作,不可能所有的都能亲历亲为,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统筹规划能力,即懂得取舍。行测其实也在测试这项要素,两个小时,就让考生答不完,看考生如何抉择。
综上,2小时内答完行测,可能性几乎没有。
所以,不要请教大神怎么2小时内完了,请教做题顺序,策略等可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