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会承认自己「其实并不优秀」吗?
“认为自己优秀”是一种性幻想,是一种高级奶头乐,是自己浅薄生命中抽教育体系和牛马身份的叶子抽出来一种神经高潮。
一个人谈论自己优不优秀简直像幼儿园小朋友谈论自己得了多少小红花一样无聊幼稚,这种人是不配进入成人世界的。
请觉察这其中的荒诞:优秀始终是一种对工具的评价,人不需要是优秀的。
人只需要是活着的,自洽地存在着的。
自然,这和我们被学校和社会标准化的异化过程是分不开的:这个体系为牛马定下了一些标准,优秀的牛马会得到“优秀”这个戳,并且被分配更加困难的任务。
但这对牛马本身实际上是没有裨益的,牛马的生命能量始终是在被攫取的。
有趣的是牛马们并没有反抗,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优秀”,并且得到了更多的“草料”,这是一剂致幻剂或者说强心针,让他们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此,进而接受了长年累月的辛苦的劳作。
现实的情况是:真正自由的“人”,他们不需要接受教育,也不需要成为“优秀的”,他们只需要无节制地挥霍他们父母给他们盗窃的财富,就可以得到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认可。
所以牛马不应该沉浸在“优秀”这个评价体系里,而是应该成为“强大的”,“能动的”,“批判的”。
去看看这个“优秀”体系之外的事情,去看看那些不需要“优秀”的人怎么活。然后你就能突然意识到:本质上这个体系和幼儿园的红花榜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哄孩子的手段。
而追求“优秀”只是幼儿园制定的一种让大家都懂事的幼稚游戏,你或许会因此获得一个苹果,但那个制定规则的人手中还有一片果园,他们的孩子在其中拥有无数的苹果,那简直是伊甸园,里面的生命自由极了。
人要长大,要思考。
要深刻地质疑那些不知从何而来束缚我们生命自由度的规则,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解放。
有人认为达到“优秀”的标准,就能获得恒常的奖励,这简直是童话故事,只能庆幸你们生活在一个火鸡的世界。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默默死掉的诚实努力的天才数不胜数,倒是那些愿意说假话吹嘘自己的懒惰的庸人占据了话语权。如果你愿意观察周围,你会发现既得利益者永远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向下或向上的认知,他们的认知永远被局限那个被他们的出身和运气局限好的体系内。
自然,这种人会继续制定“优秀”的规则,以便让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能够永远享有话语权和劳动力。
但普通人要清醒一点:我们中的大多数,是不会因为这个“优秀”体系获得任何利益的(工资不是利益,那点儿工资是牛马应得的用以维持发电量的补给)。
剥削普通人,滥用他们的劳动力和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视而不见的常态,尤其是话语权的剥削。正如现在我们甚至要去赞美那些资本家后代和明星们“优秀”。当对“优秀”的定义已经歪斜甚至颠倒的时候,我只能认为这个词是恶臭的乃至荒谬的。另外,赞美资本家优秀这件事,有一种把幼儿园红花榜应用到到中世纪奴隶主上的荒谬。
前面说过,他们不需要是“优秀”的,“优秀”这个词只是施舍给工具人的兴奋剂,你对他们说“你好优秀”,他们只会奇怪地看着你笑。
综上,“优秀”这个词的荒谬在于:
在学生时代,“优秀”用来衡量你做牛马的质量,也就是能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甚至衡量的标准也是相对单一和粗暴的)。在成人时代,“优秀”则突然变成了用来衡量你占用社会资源的多少。他们把这个时期的优秀称为“社会化”。但在此之上的遮羞布是:没有人告诉你占用社会资源的人中的大多数并不创造社会价值。
说白了,一切“优秀”的定义都被金钱和权力掌握,只有靠近资本的人才是“优秀”的。
比如我无法定义一个深耕乡村教育的师范生,一个在大厂码字的程序员,一个在上海赚了钱买房的金融男三个人哪个更优秀。但我们的资本话语体系显然可以分出优劣,因为收入和资产是可以量化的,这是一种结果导向的价值思维。
看看社会层面,我们的媒体在宣扬什么价值观:
我们不再认为一个穿着简陋买不到房子但想拼尽全力留在大城市的寒门学子优秀(#乡下人或老鼠),我们认为一个拎着名牌包在国外混学历的资本家孩子或小三优秀(#自律国外名校学生)。事实上,前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后者的百倍,但很可惜我们并不量化这些贡献并为此塑立“优秀”的丰碑。
从优秀程度上来排序:资本>资本衍生人群(比如明星,富二代)>高净值群体>打工人>老鼠人
(不用怀疑,所有学生或社会人思维中的“优秀”,最终都会指向这个坐标体系,事实上学校和社会都这样教导我们。)
但老鼠人不是因为能力的原因做老鼠人,只是因为出生这一条就被打倒了,因为没有资源,就要一辈子“不优秀”。而天龙人自然是出生就“优秀”,一辈子“优秀”,最后“优秀”死了。这自然不公平,而如果一个“优秀”体系做不到公平,在我这里就没有必要存在。请记得,每次你在比较中获得“优秀”的精神快感时,就有一个老鼠人受到伤害。
而这不是老鼠人不努力的错,这是规则的错误。
如果你反驳我,那么不用怀疑,你就是既得利益者,无论是出生,资源,运气,都让你觉得自己靠着努力成为了“优秀”的,并且“优秀”还给了你奖励和回报(一种严重的幻觉)。
当然,我不否认在前现代有那种农村少年逆袭的剧本,但最早也要追溯到40年前了。
事实上,如今的阶级固化不是用个人能动性就能冲破的大山,光脚的孩子没必要去和穿鞋的孩子比谁更“优秀”,因为标准是他们定下的,赛道是他们先占的,不要陷入这套话语体系。
诸君,我并没有否认劳作和进步的价值。我只是在否认被异化的劳作,被曲解的进步。
事实上,我厌恶后现代的一切,我是一个落后的被前现代滋养和哺育的灵魂,我在后现代这个世界里找不到一点儿可以依靠的称得上实体的东西配,我能做的只是不断去解构它。
仅仅就个人的视角,我并不认为这个时代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事情是进步的,当然我也无法像大多数人解释为什么这不是进步的,因为这很深刻,需要很强的哲学思维,并且你需要有一套剥离一切的朴素到极致的关于人的价值观。
回到现实层面,我还是想谈论优秀。
一个真正优秀的灵魂(这里的优秀指的是剥脱了所有现世意义的优秀),只会听从自己的本能去劳动和创造,并且善用上天给自己的躯体和灵魂。这种能量的挥洒自然可以是在工作中完成的,并且这种人会自然而然达到世俗所追求的“优秀”标准。这种浑然天成的优秀和为了“优秀”去“优秀”,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是人和器的区别。
就算你没有这样的天赋,你也不见得失去了优秀的资格,普通人同样可以在社会体系中成为优秀的。工作对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承担责任,去养家糊口。这里的优秀在于:你作为一个人,承担了责任(人依旧是主体,不得已的工具性只是一种手段)。
而在满足这个基本目的基础上,如果你再以“优秀”的目的去追求“优秀”,那就是把自己彻底工具化,这对任何一个个体来说都是悲哀的,并且大概率也不会为整个社会创造什么正面价值。因为这种以个人目的为导向的人往往是自私的,是吸收周围环境和人的能量的。
而这就是我所批判的“优秀”,但事实上已经在这个世界大行其道并且成为主流。
至少我在所谓酒吧舞大学见到的九成的学生,以及在大城市见到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他们的价值观已经被塑造成这样的,他们自己的禀赋和社会的风气已经全部被异化了。很多有天赋的人,被压在这套诡异的体系里,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原本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补一张梗图作为注解:
正是因为追求“优秀”的人太多,我们的时代才会成为一个大师枯竭的时代,因为标准把一切都固化了,人们没有真正的探索精神了,他们太害怕被这个“优秀”体系抛弃了。
给没看过的朋友推荐一篇刘慈欣的短篇小说《镜子》,这篇如知识分子狂想一般的文章完全表达了我想说的一切。或许过于理想主义和富有悲剧性,但那个科学家在我看来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摆脱了这个体系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