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均GDP几乎是中国的七倍,那么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是中国的几倍?
说句实话,可能很多人不爱听。无权无势的美国普通人,也就是绝大部分美国人,其实是过得挺好的。
美国的基建
要说破吧,确实有点儿老胳膊老腿!但你要是仔细琢磨,还真挺耐用。
想想看,那些近百年的公寓楼还能正常住人,电梯还嘎嘎作响着运作,这得多皮实的质量?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两个地方:
一是当初修得太早了,眼看着都要被岁月淘汰了;
二是现在想新建一批实在太贵,人工成本直接把预算拍成纸片。
说白了,还是人力成本太贵了!就这么一个修不起新、丢不掉旧的局面,让美国基础设施呈现出一种“旧中带新、老中混乱”的风采。
在美国找工打工,你会变成什么样?
说到工作,美国真的是年轻人的天堂,尤其是娱乐、金融和科技行业,那机会真是大把大把的!撒网捞鱼都不带空手的。
如果你想过一种“阳光下的生活”,当个建筑工人、卡车司机,那也不赖,开着大卡车驰骋在高速公路上,别提多拉风了。
当然了,如果你还是喜欢安安静静待在办公室里吹着冷气,琢磨着文件也行,美国的白领岗位可不少,就是税收得多交点儿——这事儿,没得商量。
不过,要是想靠兼职养活自己也不是没可能。比如你在餐厅当服务员或者在超市做收银员,现在这类岗位市场上缺人呢,一个月下来能攒2500美元。
当然,税务局可不会让你轻松得意,算上20%的税,也就到手这些钱了。听着还不错吧?那当然,美国人平均工资3500美元呢,合成人民币得有两万多,你说哪个国家比这个水平高?
美国人的周末
到了周末,美国人可不是死宅,基本上都在外面撒欢!
穷人们怎么过周末呢?
带着一家老小开车出去溜达,找个附近的小镇、公园,能远观能近看,别提多快乐了——要不怎么说美国是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呢!随便溜达一圈,油钱花点,别的啥都省了。
大部分美国人还都住在house里,这点儿倒挺幸福的,不论贫富差距如何,起码有车有房。有的房子大,有的房子小,但院子、车库、前后花园这些配置,一个也不少。
夏天时,后院那叫一个热闹,有人种菜,有人烧烤,邻居们隔着篱笆互相搭话,日子倒是挺逍遥。
不少人喜欢拿美国的郊区和中国的郊区做对比,其实这对比就没啥道理。
美国的郊区但凡人口多点儿,设施配套绝对齐全。要是超市、饭馆、医院诊所这类生活必需品都没有,那还叫郊区吗?你放心吧,这些都不缺,甚至医院的水平跟大城市也没啥差别。
不过,买房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个头疼事儿。因为,真心贵!所以租房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租客的待遇还不错——房东不能随便涨房租,也不能随便撵人走。这保护得当,有时候也会催生些“无赖租客”!人家干脆不给房租,房东想撵也撵不走,至少得拖上六个月,等把人请出去,房子可能还被糟蹋得乱七八糟,房东气得直捶胸。
再说说低收入家庭吧
如果一家人均收入低于1500美元,在加州,政府会提供专门的公寓,月租才700美元,还包水电煤气和垃圾处理,环境也不赖。
唯一的麻烦就是申请的时候得排队,等你运气好排上了,就能搬进去住得安安稳稳。
如果不是低收入,现在两室一厅租下来,起码得2000美元。
美帝的物价:“人贵物不贵”
美国物价是个啥水平呢?这个问题,真的要看怎么看!
要说你想开车,那美国太适合了。一辆普通家用车才一万多美元,油价也不算高,每升六毛钱上下,真是便宜得让人有开着车兜风的冲动。
再逛逛超市,八斤的猪肘子13美元,五斤的鸡腿6美元,一磅牛排6美元。水果更是多样化:十根玉米3美元,一盒草莓5美元,40多磅的面粉才10美元,20磅大米13美元。
要说穿得方面,阿迪达斯的T恤15美元,李维斯牛仔裤34美元,耐克运动鞋59美元,甚至连一套西装也就109美元,还别提质量不错。
不过,DIY文化那是真正“逼出来的”!
美国的人工费贵得让你想哭,修个下水道分分钟几百美元。修个车?等着破产吧。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的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自己修屋顶,换车胎,小到补门修窗,大到装空调、换排气管,动手啥都能搞定。修东西成了美国人的家常便饭,动手能力比拼高低。
美国人凑热闹
美国人真是没事就喜欢凑热闹!有人求婚,那场面绝对是里三层外三层,欢呼声能把房顶掀了。搞得我都怀疑,是不是求婚的本人都没他们激动。
还有次我去奥兰多迪士尼,排了半天队,队伍长得看不到头,结果前面忽然有人说“we need two”,搞得队伍前面一个劲儿传话。我英语差劲,但这还是听懂了。
问题是,这么长的队伍,居然没两个同行的!一直传到我们这儿,我脑袋一热,直接喊了声“We are two!”
前面那帮美国人直接炸了锅,什么欢呼啊,鼓掌啊!恨不得跟我击掌庆祝,好像我抢到了个啥大奖一样,我是真没搞明白他们怎么这么开心。
又有一次在亚特兰大登机,因为上飞机晚了点儿,行李架上已经没啥空位了,我找了好半天,看到个小空隙,折腾了半天,总算把行李塞进去了。
然后你猜怎么着?周围的人居然全都鼓起掌来,我当时就懵了!就这点小事,还用得着这么隆重吗?
总之,在美国你想安安静静待着不说话是不可能的,买东西、等车、坐电梯,甚至在饭馆里等上菜,都得寒暄几句,活脱脱一个社交达人训练营。
刚开始觉得挺温馨的,但后来真觉得累啊!你根本不在乎我好不好,我也不想听你说你今天过得咋样,还非得来个“礼貌交锋”。
要说美国的中餐吧,真是个改良奇迹
为了迎合美国人的胃口,这些所谓的“中餐”在油炸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你看那盘糖醋鸡块,炸得焦脆,再浇上一层酸甜咸辣的酱料,滋味说不上正宗,确实抓住了老美的心!咱们中国人要是尝一口,大概会觉得有点不对劲——这哪里是中餐,这不就是糖醋里脊披了件新衣裳嘛?
在美国的中餐馆吃饭,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服务员在你结账前,总会殷勤地送上一小碟“幸运饼干”(fortune cookies)。
这种小饼干金黄酥脆,掰开还能看见里面夹着一张纸条,有时是一句鸡汤,有时是一句祝福语,有时甚至是个小小的预言。
说白了,这玩意儿是餐后甜点的精神支柱,吃完了甜心,心里还要美美地期待点什么“好运气”。
最妙的是,美国人还把这“幸运饼干”当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吃得乐呵呵的,以为中国人每餐都要算一卦,看个吉利才放心。
有不少美国朋友跟我说,“幸运饼干”是吃中餐最喜欢的环节,全家人围在一起,一边掰饼干一边读纸条,还得相互比较谁的最有趣。看他们那认真的样子,仿佛每次吃中餐都得来点“风水仪式”。
其实呢,这“幸运饼干”压根不是中国发明的,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伪中国元素”。
在真正的中国餐桌上,你别说饼干了,纸条都找不到一张。所以美国人吃得那么陶醉,真有点啼笑皆非。
流浪汉的天堂
说到美国的“真实生活”,咱们就得来点真材实料的。纽约可是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大楼高耸入云,人流川流不息,但这儿的地铁站和街头却是一副“另一面”。
各路流浪汉、乞丐、醉鬼、瘾君子甚至卖艺人混杂其中,你走在街上,没准就能听到有人把自己的苦难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求你捐点零钱。乍一看,还真像个大型真人表演秀。
有些人确实是因为生活所迫,但更多的纯属“职业乞丐”,专门赚同情心的快钱!
你也甭试着分辨了,因为这两种人从外表看压根没什么区别,谁也不晓得你刚掏的几块钱,是用来买晚饭,还是去买品了。
无尽的浪费
还记得在国内时,经常听到“环保”这词,好像只要一说环保,脑袋里就自动浮现出欧洲和美国的绿意盎然。
结果真到了美国,发现这事儿根本就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美国的环保口号喊得比谁都响亮,但自己却挥霍得惊人。你随便去个超市,一次性塑料袋还是大把大把地发,夜晚的霓虹灯亮到晃眼,就算没人路过也不带关的。
在加州,用电可真是便宜,晚上更便宜,所以你家哪怕灯火通明、空调24小时开着,电费也压根不用担心。
这就让美国人养成了一个习惯——家里设备几乎不关,灯泡坏了,修个电路或者换灯泡,谁还不是随手就搞定?对他们来说,能源不是节约来的,而是用不完的。
再说说美国的农业,真是工业化到家了。
加州的中央山谷,平坦广阔,一眼望不到头,大型机械在田地里穿梭,年年高效种植各种农作物,产量那叫一个夸张。
可问题来了!东西多了,价格反倒低了,超市里的牛奶比矿泉水还便宜,这你信吗?想想一瓶矿泉水3美元,结果一加仑牛奶才卖2.5美元。
美国的超市就更夸张了,那种仓储式商场,走进去像进了大粮仓,从食物到日常用品,啥都有。大部分便宜的食品保质期不长,三天五天就得吃完。
商场里那些便宜食物不挣钱,但能拉来大量客流,毕竟谁都想省钱啊。吃完了,再顺手买点别的,这一来二去,沃尔玛的算盘就打得飞快。
有时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东西卖得这么便宜,难怪浪费严重。你看看迪士尼乐园里的餐饮,食物一旦过了“最佳温度”或者摆久了,甭管顾客吃没吃完,都得换新的。
美国人的圣诞树“仪式”
还记得第一次到美国过圣诞节时,我被他们的圣诞树文化吓了一跳!在中国,家里摆个圣诞树,多半是塑料的,放几年都没事。
可美国人就讲究“真材实料”,每年得专门跑到“圣诞树农场”挑颗小树,拖回家,精心装饰一番,完事儿圣诞节一过,这棵树就被扔到街上去。这种浪费,让人想想都心疼。
全国甚至有个“圣诞树协会”,每年评选最受欢迎的树种。你说这帮人还真是有心,砍了树装饰几天,就为了点仪式感,节一过,树一丢,啥也不剩。
说实话,第一次知道用的是真树,我是真的震惊了。这么辛苦种出来的小树,最后竟然是这么个结局,真是……浪费的艺术。
美国农村:开着拖拉机,赚着大钞票
在美国,说起“农村”,你千万别脑补出我们熟悉的乡间小路、鸡飞狗跳的农家院。
这边的农村,那可是一幅“富饶美景”的图画,农场主们一个个过得比中产还滋润。
你要知道,美国的农场主不是你想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而是地广人稀的“土地霸主”。
一人拥有成片成片的土地,收入轻松秒杀中产阶级,年收入普遍20万美元起,这可是妥妥的富豪级别。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田园版的“小李总”?
美国的农村生活自由随意,没有户籍限制,搬家就跟玩儿似的!你想搬到哪个州?随便,开着车就去了。
想在那儿买块地种种菜、养几头牛,没问题;想体验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也没人拦着你。
唯一需要的,就是去车管所把驾照换一下,因为在美国,驾照是开车的“通行证”,还是你的身份证明。
再说说买房子,美国中产阶级特别喜欢在郊区安家落户。
你要是越有钱,那房子就住得离城市越远。毕竟,有钱人追求的不是热闹的生活,而是那种“清风徐来、明月入怀”的田园风。
于是,美国的农村和城市呈现出了两极分化——市区是热闹繁华的高楼大厦,郊区和农村则是一片宁静祥和的绿意田园。
虽然真正的美国农村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全是豪华别墅,更多的是木制的小屋,房子本身不算特别大,但屋前屋后那宽敞的草坪,几百平的院子,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的森林草地,开车出去连个红绿灯都看不见,这才是真正的“快活”。
婚礼习俗
在这边,结婚的花费全由女方家来承担,男方只需买个结婚戒指,真是“男方省心省钱好买卖”。
婚礼上,你也别指望收到什么厚厚的红包,这边的宾客送的是礼物,不是现金。
更有趣的是,新婚夫妇早早准备好了礼品清单,朋友们按单挑礼物,不用绞尽脑汁琢磨送什么最合适,这叫一个贴心!
至于“18岁赶出家门”这种事,确实有,但没你想象的那么普遍!
别看老美说孩子成年就独立,可“Obama Care”还专门有条款,规定子女可以跟着父母的保险到26岁,父母真要“无情”,也没那么快动手赶人。
美国父母确实不如中国爸妈那么“豁得出去”,但大多数还是愿意出钱供孩子上大学的,只不过更在意自己的生活,不会为了孩子的未来拼得一无所有。
所以,反而有不少白人小孩羡慕亚裔同学,因为人家的爸妈能一直资助到毕业。
青少年的“放飞自我”
讲真,要说美国青少年的生活,那真是“一言难尽”!
他们的卧室常年处于“炸弹袭击后”的状态:地上到处扔着衣服鞋子,课本、零食袋、化妆品散落一地。就别提车里了,副驾驶和后排座椅底下全是杂物,垃圾能堆成小山。
而且美国的孩子习惯从小用洗碗机,所以上大学租了房子后,泡在水池里的碗能几天不见底儿,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经地义”。
在美国,你很快会理解“存在即合理”这句话。
走在纽约的街头,看见身材各异的比基尼女郎,也不会有人对她们指指点点。
无论身材有多丰满,肤色有多深,穿着如何夸张,只要自己乐意,没人会在意!和国内不同,美国人的穿衣风格讲究的就是舒适随意,所以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打扮,完全没有“奇怪的凝视”,别人也懒得浪费时间去评头论足。
说起这边的民俗,还有个挺神奇的现象:美国几乎看不到有人在院子里晾衣服。你可能会想,这得有多讲究?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里人人用烘干机,再说阳台和庭院都是用来休闲的,挂满衣服就不美观了。
路边的十字架
在美国开车,总会看到公路边摆放着小小的十字架、鲜花、玩具和标牌,乍一看还以为是宗教宣传,结果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是逝者亲友留下的纪念。
有人在这里出了事故去世,他们的亲人就会在这里摆放一些纪念品,以寄托哀思。虽说现代人不会像过去那样把旅途中去世的人就地埋葬,但这种对逝者的尊重一直都保留着,每到周年、生日、节日,亲人们就会来这里悼念。
保险的“天价”
美国的医疗,那真是“贵”出了天际!如果你没有保险,看个病都得先摸摸钱包,牙痛要一百多美元,叫辆救护车能吓到你直接好了。
生个孩子,不带保险就准备好两万美元吧。这么一看,美国医疗“贵出天际”真不是夸张,难怪没有保险的人都想方设法避免去医院。
可要是有了靠谱的保险,那待遇瞬间变得“高大上”,看病迅速、设备先进,手术排期比起那些全民医疗的国家可快多了!
兴趣培养无处不在
美国的教育其实很“宽松”,不仅有12年义务教育,大学还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就算低收入家庭也不用太愁孩子上学的费用。
你还别说,美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算特别均匀,但高等教育质量可是世界数一数二的!
更妙的是,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总能找到培养兴趣的机会。足球、游泳、滑冰这些爱好,学校提供的基本都不需要额外花钱,再不济还有社区组织的免费课程,让孩子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超市货架的“国际美食”
美国超市货架上啥都有,是真正的“国际美食盛宴”。你能看到来自越南的三文鱼、墨西哥的牛油果、新西兰的羊肉,还有各类亚洲的小家电。
不少中国人熟悉的食品,这里也能找到,鸡心、鸭腿儿、馄饨皮、蟹肉棒,甚至连李锦记的酱油都在架子上等着你,妥妥的“家乡味”!对于那些怀念家乡味道的中国人,这可是无比暖心的体验。
没有车,你真的是“残疾”
要说美国人的生活,汽车是标配。地广人稀,没车基本就等于“半个残疾”,什么地铁公交都指望不上。
上世纪,美国修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一下子打通了城市间的连接,经济也跟着腾飞了!
从那以后,汽车就成了美国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你很难见到一个家庭没有车,反而是常见一家两三辆,有些地方没车你甚至连买菜都办不到。
洛杉矶的公路网络发达,可那拥堵程度能把人逼疯,一人一辆车开上高速,别提多堵了。
在车少的地方,司机通常都很礼让行人,一到人多的城市,比如纽约,大家就都变成了“急先锋”,丝毫不让。
开车守路权,一旦是自己的车道,那是横冲直撞、毫不犹豫。
正因如此,美国的车祸高发,毕竟有时候大家都急得踩油门,哪还管得上你来我往!
美国人开长途倒是很厉害,开个十几小时不带喘气,这在别的国家真见不着。
说到最后
美国人活得潇洒,吃得豪爽,表面看上去舒舒服服,但这背后是巨大的浪费堆积出来的繁华。这样的美国,既有无限的自由和便利,也藏着挥霍无度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