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铜臭是有天赋的写手吗?

发布时间:
2025-04-10 12:44
阅读量:
2

不算,没有天赋,也不是作家。

首先要说明不是故意贬低她,相反我觉得她是晋江这几年少有的能担大梁的作者,也是很少的我能看完一本小说之后能记住主角名字和大致剧情的作者。只是事儿太多了。好好发展的话不会止步于此。在网文里来讲她的成绩确实非常亮眼。但是如果你是说“作家”,那我恐怕不能只把她放在网文来比较了,毕竟网文的水平就那么一点,真没什么好比的。就像评价小学生谁算十位数加减法算得快,没什么意思。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认为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作为文学他们的评价体系是相同的。那些订阅数,影响力,读者数量等等只是网文作为商品的一部分展现,不是作为文学的一部分,直白点讲,一本书卖得好不等于写得好,一本书有影响力也不等于写得好,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以下是结论:

她明显不能被称作作家,只能被称作网文作者。对比真正的作家,她有两个致命的问题:语言流俗和思想浅显。

(下面说明结论的部分会比较长= =写完发现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篇幅,但是感觉缩减的话也会说不明白,就预警一下)



1.语言流俗。

墨香没有作家追求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因为我只看过魔道,而且看的太久远了,具体内容忘得差不多了。我就拿高赞的引用来说明一下。

来人满身如练的月光,背负一把七弦古琴,琴身比寻常古琴要窄,通体乌黑,木色柔和。 这男子束着一条云纹抹额,肤色白皙,俊极雅极,如琢如磨。眼睛的颜色非常浅淡,仿若琉璃,让他目光显得过于冷漠。神色间有霜雪之意,是近乎刻板的一派肃然。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段话足够流畅清晰,在网文里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水平了,毕竟语病严重的作者一抓一大把。

但是,致命的问题在于流俗。

她选用的词句:“如练的月光”,“仿若琉璃”,“霜雪之意”,这个不说百分百,起码百分之九十都是网络小说里描写这类角色常用的词语,什么清冷淡漠白衣轻扬这个如月光那个如清霜。她稍微出色的一点在于她的语言足够简洁流畅,但是不能够掩盖其语言上流俗的问题。

对比经典的人物描写:
红楼梦王熙凤在黛玉进贾府时的出场。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描写,突出王熙凤张扬的性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已将泼辣的性子直白展露。
(以下均为个人感觉,非权威解读)但更绝的在后面,那就是人物的语言: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短短一句话,就把王熙凤这个角色写活了。
一层独掌大权的倨傲:不是“我来迟了,有失远迎”,而是“不曾迎接远客”;
二层泼辣直白却并不是毫无情商的性子,说是迟了就是迟了,不会多说别的(然而她后面面对贾母就会说自己“该罚”)。
读到这句的我的脑海里就有“恍若神仙妃子”的凤辣子的笑声,明明笑的爽利,但是目光却隐隐含着审视与打量,语气又轻快伶俐:“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换言之你林黛玉敢因为这个不高兴,你就完了,你看我怎么收拾你就得了)

如果要让写网文的人来写凤辣子,恐怕要什么“艳丽的五官无比张扬”,“红痣夺目”,“眼神凌厉”,嗯……不能再想了,辱熙凤了。

这样高水平的语言是红楼梦七百多个角色个个鲜活的重要原因。而显然,墨香笔下的角色描写是没有这种境界的。当然拿曹公对比是欺负人了,不过意在说明作家笔下“不流俗”的语言是怎样的,不是批评指责墨香写得烂。

这里补充一个点:
对于经常阅读网文的读者来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语言即思想”的问题。
简单一点说,文学中思想情感往往是与语言相配的,语言的变动就是思想的变动,所以不存在某本小说“文笔不好但剧情或者内涵很好的说法”。读者要明白一件事:所有的“剧情,内涵,格局,世界观”等等,都是由语言文字建构起来的世界,语言上不斟酌谨慎,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得到充分表达的。你以为的文笔与剧情内涵不相配,实际上它们是相配的,拿经典作品仔细体会,比如杜甫李白的诗,体会他们的语言文字风格与情感思想的匹配度,你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

2.思想浅显。

这个承接上一点我们说到的“语言即思想”的问题,墨香在语言上的流俗,导致了她的角色模板化,思想浅显。

而作家特别是小说家,最大的能力之一正在于把握社会背后复杂隐形流动的问题并将其书写出来(注意不是解决,解决不是作家的事情,相反作家更多的是描写这种“不定的混沌状态”)。

恕我直言,魔道看完了,能让我印象深刻的思想实在是没有。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正与邪”,关于“扣帽子”(魔道做啥都是错),关于“人的善恶两面”,实在过于浅显了。她采用的是很简单直接的二分,即写出人的好坏两面(最典型的例子薛洋和金光瑶),这样很难说有深度可言。

为什么这样的二分是没有深度可言的?原因在于她采用了一套评价体系能够去评价好坏,能够评价出好坏,她才能够二分。然而实际情况中,人的好坏类型以及好坏行为很多时候是根本无法判定的,别说一套评价体系,你上多套都不一定行,且每套分别评判完了,你还不一定能得出结论。这才是人性与社会的幽微难明之处。

而墨香仅仅是在浅显的表层,所以她对主角魏无羡的处理是“表面被各种误解,实际上是个好人”,设置了一个“你魔道做啥都错”的障碍,来表达出人心中成见的问题。再比如金光瑶的处理,“杀妻杀子没想过要害你”,你说这个人性复杂吗?……网文里这种存有善意的做了坏事的角色可不要太多。薛洋是同样的处理手段就不说多了。

总结一下,就是墨香对人性和社会的描写还在浅层次,尤其侧重于价值判断,因为她所有的角色都是被一套价值体系评判过的,且行为能界定好坏的。她能拔高的一点仅仅就在于写出人的善恶两部分。但是这并不高明,金庸也是这么写的,而且写得更复杂更好,还有墨香笔下所没有的人物弧光的展现,且不局限于善恶二分,角色思想前后变化二分他也有涉及,但金庸仍然只是一流的通俗小说家,迈入不了严肃文学的行列。墨香就更不必说了。

那么这点上有这种能力的作家是怎样的?例子太多了,因为许多作家对社会与人性的观察都很敏锐且独特。放上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文字,造就史诗般的辉煌。《静静的顿河》描写的正是我之前所提到过的“无法被判断的人性幽微难明之处”,革命与反革命,压迫与反压迫,两个阶级的对立与迷惘,宏观与微观的矛盾。

肖洛霍夫那时也很年轻,以至于被人怀疑静静的顿河是否为他所写。但显然他敏锐的双眼透过当时的“zz正确”看到了层层帷幕与遮掩之下的细微末节,书写出这巨大的痛苦。这独特的观察力就是作家的天赋。说到这一步,我想墨香差在哪里,就已经很明确了。

而且之所以拿肖洛霍夫举例,是因为肖洛霍夫也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创作静静的顿河的,墨香年龄应该与他差不多,听说是大学毕业动笔写的。


最后总结一下:

什么叫天赋?这就叫作家的天赋。天赋缔造的是人类璀璨的群星。墨香的水平很显然不能被称之为有天赋,只能说是有些资质,她的文字一般人经过训练就可以达到,并非遥不可及。这不能被称之为天赋,更不能说是“作家的天赋”。

许多回答局限在网文,我觉得不太恰当。因为网文池浅,真没什么好比较的,这种在文学里只能相当于算数题的东西,你能说做出来的人有数学天赋吗?网文也同理。

墨香的网文商业部分无疑是成功的,然而这也不能说是天赋,因为商业运行的逻辑与文学不是一套,很显然墨香是运气加持占大多数。别的不说,如果魔道祖师放到这几年严打耽美的时候,有没有今天这个成绩就很难说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