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百年海军,为什么中国海军大发展也就花了十几年时间?

发布时间:
2025-04-10 12:14
阅读量:
1

从一个侧面角度来看也挺有意思,海军出身且逐渐成长起来的干部。一开始大中型水面舰艇力量还不行的时候,定的发展方向是海航、潜艇、快艇为主

大搞空潜快时期成长起来的干部,快艇不会有太大前途,但是空和潜出身,可发展性好很多,从1988-2006,海军连续三任1号首长是潜艇和海航出身

2006-2017,吴大帅任期内海军是真正全面走向深蓝的,他是测绘学院海测系64级的学员,毕业后长期在水面舰艇单位

而后两任也是水面舰艇出身

现任是潜艇出身,但是有过水面舰艇经历且通过了驱逐舰全训舰长考核(这个转型不比飞行员舰长容易)

当时的报道重点:大校艇长。现在看旅级舰可能都已经习惯了,但是旅级艇向来是很低调的

说起全训舰长,87年在广州舰院搞飞行员舰长班的时候,航母和核潜艇为重的大发展方向是定了但具体多久能搞好大家心里也没个底,飞行员舰长也大多只能同时戴着飞行徽和全训舰长在驱支里苦熬

飞行员舰长班毕业13人,只有李晓岩后来走到了辽宁舰接舰部队这一步,算完成了计划闭环

其实15年改革后,海航出身的复合型人才是很容易出彩的,但是飞行员舰长班的人只有两人走到了舰队主官的位置,没有人去更综合性单位走的更远,这也不禁令人想起,当年第一批航天员的牺牲和奉献

中国航天员为什么可以升少将?所有国家都会这样吗?


不抛弃 不放弃 但是会有牺牲(各种意义上的)

航母不是像发海带一样发出来的。一开始说的快艇不会有太大前途,但是那年头大部分人不这么认为,有人认为发展大量快艇可以在近海围攻大型舰艇,而且写到了发展计划里,是刘华清从总参回调海军的时候才及时阻止并制订了新的规划,但他的判断以及决策来源于什么?

五十年代在苏联的海军专业学习,是良好的基础


当年在海军三进三出都还需要反反复复换衣服的情况,大陆军主义下做事还是有不少局限的


恢复高考后考入舰院的学员已经到这一步了,专业的人才梯队建设,百年树人,百年海军

租渔船视察刘公岛,发展空潜快,军队要忍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