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厂程序员的另一半全职太太比例特别多?
因为人在走上坡路的时候,常常有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觉得自己的好运气会一直持续下去,自己的未来是平稳上升的。
但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我爸那一代特别多干建筑的,其实那批暴发户跟大厂程序员也差不多,只不过程序员年轻,所以他们一婚就可以找个美女花瓶做老婆,而很多干建筑的都是结婚后发家,然后踢走黄脸婆找个剪女。
后来快活几年,又灰溜溜如丧家之犬回家,到时间家里就没他的位置了。
现在某乎上某些人的嘴脸,跟我早些年前看到土木那一行的土老板一模一样。
张口闭口非常傲慢。
以为自己兜里揣着俩钢镚就不知二六。
有些人没钱的时候还能做人。一旦兜里有个三瓜两枣就开始装x,觉得自己不是工农阶级了,其他行业都是蝼蚁。
他们会觉得自己腰包鼓了,觉得资本大老爷该享受什么,自己也该享受了。
供养个全职花瓶、上车个高价房……
这种做法,其实就跟女的月薪一万,苦哈哈攒一年钱,然后觉得自己牛x,然后去买个五万的包,觉得自己是富婆一样。
实在是可笑。
你要是骂他们被消费主义洗脑,他会说自己没有超前消费,说自己买了这些东西还有剩余的钱,结果一等到裁员就慌了。
用武汉话来说,这种行为叫:发抛。
他们这批人的思路通常是这样的,我年薪百万,老婆哪怕名校毕业,可能也就是学个人文类的学科,一个月挣的钱比不上我的零头,还辛辛苦苦。
不如回家帮我料理家务。
有个很冷酷的现实是,赚得多的男人找全职太太,80%是抱着找宠物的心态。20%的人是抱着找管家的心态。
当然,他们不会这么直接说需要一个宠物或者管家,他们会在征婚的文案中美化为:不在乎女方的收入,女方赚不赚钱无所谓。
娇妻觉得浪漫。
但其实,这句话是对女方劳动能力的隐形蔑视,你不要觉得我在打拳,在求偶上这么说的人,他其实轻蔑一切。
他看不赚钱人文同样是轻蔑的,他看四大天坑必然是轻蔑的。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我就是找个管家帮我处理所有家事的,我要个漂亮的猫给我提供情绪价值,至于你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我看不上,反正任何行业都不及我的零头。
当然,这种需求,仁者见仁。
我不吃,不妨碍很多娇妻就是吃这一套。
我仅仅来阐述这种人的危机。
他有这种想法,说明他已经被消费主义洗脑了,而且洗脑得很深。
因为大别墅、管家、全职娇妻、孩子国际学校……这些消费,不是他们天生知道的,他们对这些消费也是习得的。
不知妻美的刘员外,当初营销望夫眼。
任老板可以随便买包哄人。那是因为他买一个爱马仕生产线都是洒洒水。
但普通打工仔的钱,够买几个包?
很多程序员最大的问题,就是拿刘员外、任老板的人生模板当标答来抄,以为模仿人家的消费就等于成功人士。
他们这批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其实他们这么做,仅仅只是一场对刘员外的cospaly。
刘员外买豪华别墅,他们就拼命入手低配版的叠拼,刘员外娶清纯校花,他们就拼命供养低配版全职美女娇妻。
一个个现实版赖大,主子盖个大观园做省亲排场,他哪怕不省亲,也偏学主子盖一个。
如果程序员没失业、没降薪,这场cosplay看着好像是能玩下去的,因为他资金貌似周转得开。一旦裁员就玩完。
立马被打回无产阶级。
高杠杆的房贷还了吗?全老婆成了累赘,让一个在家里好几年,甚至家务还要请保姆的女人重返职场苦哈哈干个月薪不到五千的文员岗,她干得下去吗?
就算干得下去,有工作岗位给她吗?
新出炉热气腾腾的大学生不比她一个全职几年脱离社会的宝妈好压榨?
总而言之,大厂程序员找全职太太,就跟月薪一万女买五万的包一样,属于被消费主义洗脑但不自知的人群。
他可以狡辩出无数全职太太的必要性。
就很女人狡辩出五万包的必要性一样。
这种人的消费观有问题,我只希望,如果以后遇到什么困难,老婆跑了,或者房子被收走了,不要在网上哭穷卖惨。
他们对得起他们的苦难。他们走运的时候,对赚得不如他们的人轻蔑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