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火起来的日耳蛮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54
阅读量:
2

很有创意的说法,也很反映现实。

这个说法可以解释中国人的一个巨大的困惑:你凭什么瞧不起我?这个困惑,在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加深的过程中,越发凸显。

任举几例:

  1. 叙利亚贫民为什么要喊中国人ching chang chong?
  2. 乌克兰官员为什么要说中国人和印度人智力低下?
  3. 为什么印度人成天要跟中国比,而且自信满满?
  4. 贸易战伊始,为什么香港人很多认为中国输定了,为什么要跟美国争什么“中国制造2025”?好好做你的衬衫袜子不好吗?
  5. 那些鼻屎小国为什么敢来中国近海,军舰骑脸?

注意,这对中国人来讲,是个巨大的困惑。不是中国人傲慢,是真的想不通。

但这对外国人而言不是个困惑。

那很显然了,中国与“外国”必定存在着巨大的认知偏差,在中国角度总结的外国认知偏差的起源,就是日耳蛮赢学。

我倒是可以试着从外国人的角度,讲讲他们怎么看这个赢学。

我所理解的外国人眼中的日耳蛮赢学

现在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以欧美白人为顶层的种姓体系,这是欧美几百年殖民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殖民体系中,民族,国家可以简单分为两类:殖民者,被殖民者。

对于欧美白人而言,他们属于殖民者这一层,等于他们自认为是婆罗门。至于你们下面的怎么分,那得看你们的表现。

婆罗门这个地位的赋权,是由殖民这件事来完成的。这很重要。

斯拉夫人属于欧洲蛮族,等于在婆罗门内部,对于斯拉夫人属不属于婆罗门,是不是全部属于,尚有争论。所以斯拉夫人极其热衷表现自己婆罗门的一面。怎么表现呢?那就要说到婆罗门的标准。

简单来说,西方婆罗门自认为,他们是源于古希腊城邦传统,兴于古罗马帝国,这是根儿。祖上挂不上这两家的,没资格称为婆罗门,但若是跟这两家沾亲带故的,可以做刹帝利或者吠舍。没错这就是叙利亚,印度,伊朗之流的自我定位。

起源谁都可以吹一吹自己祖上的荣光,但要想让别人认可,那就需要发扬光大的过程。

日耳蛮赢学的发扬光大,靠的主要是几百年殖民历程。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始,一直到殖民全世界。殖民搞得越大,在婆罗门群体里的话语权越高。这也不难理解,想想霍去病,一个道理,能把祖宗的文化散布到更广的地域,在自己的文化叙事里,那就是英雄。

什么是殖民?就是一个完全由殖民者控制的政权,来管理人民的日常事务。百姓的头上有官员,官员的头上有洋大人。赢学由此推广开来,在全世界被殖民过的国家得到承认和接受。这个词的原意,是宗主国向殖民地扩张人口,但实际不太恰当,比如印度有几个盎撒移民?殖民的字面意思,跟colonize不太符合。判断殖民与否,就是看这个国家政府被傀儡化的程度。

那么全世界有几个国家从未被殖民呢?基本没有。只有几个小国家,不丹,利比里亚(美国黑人建立),埃塞俄比亚。谷歌居然说日本未被殖民,简直笑话。日本现在连根毛都被美国人拴着绳子远程操控,还好意思说自己未被殖民,不要脸。

被殖民过的国族,永远不可能成为婆罗门。

例如法国在越南建立傀儡政权,那就叫殖民。在瑞士建立傀儡政权就不算。在非洲掠夺人口卖为奴隶叫做殖民,在东欧掠夺斯拉夫人卖为奴隶就不算。最终解释权归现在的婆罗门当家话事人所有。这是个不失灵活性的体系。

所以小日子坚称自己没被殖民过,不过就是做着东亚婆罗门备选梯队的美梦。

理论有了,那就可以来从外国人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上的族群

欧美白人自己,那当然是婆罗门。至于斯拉夫人,这个民族跟蒙古混过,血统不纯,殖民又搞得不怎么样,算是考察期婆罗门。这就是斯拉夫人为什么舔英美的主要原因,想转正,想进步啊。

印度,中亚,中东,北非,是一些祖上血统跟古罗马有点关系的超级远亲,近代还都被殖民过,那就是根据对西方的贡献大小,划分给刹帝利,吠舍之流的位置给他们。

东亚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南太平洋土著,印第安人,那都是祖上不沾亲,且还被殖民过,所以全是达利特。

是达利特,那就是蛮族。智力有缺陷,制度有缺陷,传统有缺陷,人性有缺陷。总之全是缺点,唯一的出路就是被殖民一下。你看日本被婆罗门改造的多好,这还不能说明婆罗门体系的优越性吗?

当然,改造的再好,也是达利特,但可以是个有用的达利特。有用的达利特,好过没用的达利特。我是有用的达利特,你是没用的达利特,因此你得叫我达利特领班 —— 某些香港人如是说。


中国为什么无法加入这个体系

说到这里,是不是能解释叙利亚穷鬼叫中国人ching chang chong的缘故了?人家叙利亚是两河流域古老文明,跟古罗马那是同宗同源,根正苗红。你中国人虽然比我有钱,军事实力比我们也强,那又怎样?在赢学体系里,我是吠舍,你是达利特,你来捐个学校,那是你的荣耀。

中国自己说自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欧美的叙事里,中国就是被殖民过的。所以说,印度人=被殖民过+祖上跟婆罗门沾亲,中国人=被殖民过+祖上跟婆罗门不沾亲。两相比较,阿三的优越感不就来了吗?

怎么打破这个体系呢?只有一个办法,消灭欧美所有军队,殖民他们的国家。以世界人类起源华夏为叙事,重塑这个体系。

技术上经济上甚至军事上赢过他们是没用的,日耳蛮赢学是欧美的民族自信的起源,国家的凝聚力所在,除非他们输到土地都失掉,我觉得不太可能放弃这个赢学。人家政权也是要维持的。

想让西方把日耳蛮赢学纳入东亚人种,也不可能。怪只怪中国历史写的太多,本来亚历山大都征服中国,秦穆公周天子都俯首称臣了,你只要认这个茬儿,妥妥的备选刹帝利。但司马迁不答应,中国的史官不答应,中国人自己能答应吗?

退一步讲,中国人需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焚毁史记,接受“亚历山大征服中国”,华夏文明起源于亚历山大东征,之前的炎黄商周全是史前原始部落,华夏子孙都是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西方后裔?wokao这光想想都要红温,但咱也不能说不可能,如果中国国土全部沦陷,国家由汪精卫那样的殖民地傀儡政权来统治,也许做得出来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西方。你想让他们改赢学?殖民欧洲,傀儡化欧洲中央政府之前不要提,没可能的。

顺便提一嘴,印度人就是把自己的婆罗门阶层弄成了源于波斯,就这么七拐八折地跟西方文明攀上了亲。真假谁知道,你愿意帮阿三搞清楚他们的祖先吗?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

其实也未必有必要重塑这个体系,人家爱信什么信什么,只要影响力不出家门,谁管他信啥。在他们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几人称王,几人称霸,又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夜郎自大毫无害处,但你得把他变成夜郎再说。

中国在这个体系下面临的挑战

至于当下,中国现在的世界秩序叙事是防御性的,即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因此应当互相尊重,互相不干涉。问题是这些民族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是独立的,人家就是觉得自己是日耳蛮赢学体系里的一环,跟古罗马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跟你这个达利特毫无共同语言,哪天趁你病弱,殖民了你这个全球最大的达利特,他还能晋升婆罗门。毛子是这么想的,印度也是这么想的。在民主国家,亲美的人只要有个10%,就足以在关键时刻改变选举结果和国家路线。你可以认为赢学体系里的国家,自带10%甚至50%亲欧美人口,自带亲中人口?不好意思,真的是0。仇中的倒是有好几十个百分点。培养亲中人口,就得靠你施恩,贸易,总之要做点啥。而常年惠台的结果也大概让很多人相信,未立威而施恩,犹如肉包子打疯狗,喂完了还咬你。

归根到底,日耳蛮赢学提供了一种世界大同的可能,在欧美看来,全世界本可以在这个赢学体系里各就其位,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和文明起源,而且这个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向上流动的空间,标准则是殖民与征服能力,这才是美国口中的“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真意。在美国看来,他作为当今的全球霸主+婆罗门阶层话事人,自然是言出法随,说的话就是规则。要知道世界上现有的两百多个国家,大多数在20世纪前根本不存在。对于一个非洲达利特小国而言,在古代中国的体系下,他们是蛮夷,不服王化;现代体系下,他们虽然也是底层,但却是婆罗门承认的独立国家,且婆罗门的大祭司,还承诺保障他们的对外贸易秩序和基本外部安全环境。美国主导的联合国体系里,小国家其实是受益者。中国向来团结非洲国家,但若跟西方起冲突,他们会站在你这边?

中国作为拒绝加入这个赢学体系的国家,外交上真的是如履薄冰。跟几乎所有国家默认声望为冷淡,所有赢学体系的国家,天生拥有对中国开战的宣称。美国制裁伊朗一百轮外加爆破苏莱曼尼,至今伊朗仍然保留与美国和谈的意愿。东大呢?一点点屁事就能被伊朗抗议。大鹅不也一样?

但这是中国的错吗?印度自觉地发掘出文物,证明亚历山大征服过印度,还顺手征服了中国。这种自创伪史,强行拉亲戚的行为,跟喂自己吃屎有什么区别?

1v全世界恐怕还真是东大的宿命。

但最后终究会来到那个终极问题:婆罗门大祭司打不打得过这个达利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现在怎么样,工业克苏鲁,造船能力超过美国400倍,将来可不好说。

澳大利亚已经早有总理提议,澳洲若要保住国家安全,至少需要一亿人口。

可以想象很久以后,也许是百年,也许更久,澳洲终究会有一亿人口的,北美到时候,人口说不定也会超过十亿。西方基建效率虽低,也是会慢慢增加。美国现在虽不稳定,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内战之后未必不能是一个更高效廉洁的政权。婆罗门大祭司到时候会控制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至少十几亿人口。对,挑战很多,但你不能否认这个可能性。

若固步自封,坐视一个十几亿人口,3000万平方公里的昂撒同盟的形成,即使这个同盟只持续一代人,到时候真有你达利特的立锥之地吗?

番外

没想到这么多点赞,补一点边角的细节吧。

当欧美人说“colonize”的时候,他们在说什么。注意,这是殖民者视角,对中国人来讲必定带有冒犯性

colonize,殖民,英文解释是一国的定居者迁居某地,并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这种说法其实避重就轻,colonize有三要素,

  • 帝国。没有帝国的授权(敕令,特许状,英文Letters patent),定居者的统治不会被认可,玩过《海岛大亨》的人应该知道,若游戏从殖民时代开始,会有一个计时器代表国王对你的授权期限,你必须完成国王的任务来延长这个期限,否则期限一到,不管你有多少士兵,游戏立刻结束,这里的授权就是殖民时代的帝国特许状。
  • 定居者(settler)。定居者一般指帝国的臣民,他们可以自发地,或者被迫地来到一个地方。他们可以聚集起来,宣誓对国王的效忠,这是国王颁发特许令的必要条件,这是墨尔本建市的情形,先建市效忠英国女王,五年后收到特许正式建市。被迫定居的话,通常是由帝国的海军押送,皇家舰队建立定居点无需特许,这是悉尼建市的情形。
  • 被殖民者。如果是一片空地,生长少量野生土著,那可以视为此地未被占领,定居者可以在此地开垦,无需取得土著的同意,但在取得帝国授权之前,定居者需要自己负责自己的安全。如果这地方已经有大量土著,那么定居者可以统治(奴役)土著来开垦,但这通常来说需要帝国的军力支持。

对被殖民者而言,帝国和定居者统称殖民者。定居的地方称为殖民地。

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和北美是殖民地,英属印度和法属越南也是殖民地,但澳洲和北美的白人算是定居者(殖民者),而印度人和越南人只能算是被殖民者。

当一个欧美人说出colonize这个词儿时,他们的脑中浮现出的画面是什么呢?嗯,大约就跟中国人听到“虽远必诛”,“开疆拓土”的时候差不多。欧美人有多怀念“colonial” 这个时代呢?可以说殖民时代的印记到处都是。

  • 名字叫colonial XXX的公司不计其数,从旅馆,酒吧,杂货店,到IT公司,修车行,说满地都是一点都不夸张。
  • 辐射4里钻石城的酒吧叫做殖民酒馆(Colonial Taphouse)
  • 星战里的帝国就是个殖民帝国
  • 名字叫XXX settler的游戏基本都是殖民时代风格。

“长着一副没有受过欺负的脸”

那是因为他面对的是你,达利特。欧美国家的人,也是人,面具多的很。托懂王的福,让大家见识到了什么是美利坚的太阳。懂王国会讲话那天,万斯的凳子坐了一个半小时还是个冷板凳,不服不行,那鼓掌的样子,的确是一副没“受”过欺负的样子。

举个身边的栗子,澳洲IT业有个很变态的政治正确,就是data这个词儿要读作“嗒塔”,因为一些什么这个词儿起源于澳洲之类的狗屁不通的理由。但有一次美国老大来澳洲开全体会议,起来提问的澳洲同事不仅放缓语速,克制澳音,还主动把data读成dei塔。闹了半天,你知道澳音有大量跳音很难懂,也知道美国佬讨厌你读什么嗒塔是吧。但澳洲人跟中国或者印度人说话,就算你听不懂要让他重复一次,他也绝不会放慢语速的。这就是赢学里阶级差异。顺便说一句,澳洲人日常聊天的语速,美国佬听不懂,亲测,多次,多人。

亲身经历的赢学小例子

在澳洲有一次跟邻居白大爷谈到孩子上学,又谈到数学,然后不知怎么扯到陶哲轩,当时陶哲轩还是澳洲唯一的菲尔兹奖得主(后来2018年又多了一位,嗯没错我在澳洲呆蛮久了),白大爷不知怎么的,突然脱口而出,“Terence Tao(陶哲轩)比艾萨克·牛顿差远了。”

我:“……”

为什么要拿牛爵爷跟陶哲轩比?

现在当然明白了,作为婆罗门执牛耳的国家之一的澳大利亚,唯一的菲尔兹奖居然是达利特拿的。作为忠诚的盎撒代言人,白大爷决定强调一下澳大利亚与带英根深蒂固的关系,潜台词是:“澳大利亚心中最牛的数学家是牛顿,陶哲轩虽然得了菲尔兹奖,但他可不算是澳大利亚人。”

另一个澳大利亚并不认可陶哲轩的辅证:

我搜索的是“澳大利亚菲尔兹奖得主”,来打眼扫一下,澳大利亚的菲尔兹奖得主是谁?一个印度人!你得去看小字,还是AI的回答,哦还有个不重要的陶哲轩,字这么小,又没图片,肯定不重要啦。要知道陶哲轩是出生在澳洲,而这个印度人出生在新德里。但根据赢学,陶哲轩赢了,赢学就输了。赢学不能输,所以赢的是印度人。

赢学就是这样。盎撒一定要赢,赢不了那就是盎撒的小弟赢。反正赢的不能是达利特。

在中国强大的时候,这可以当笑话看。弱小的时候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