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当年那么强大,非洲又那么弱小,为什么欧洲人当年不全体移民到非洲,就窝在欧洲打生打死呢?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39
阅读量:
4

原因有很多:

1.非洲烂地太多,且烂地的开发难度太大,远超美国中部平原和东欧冰碛平原;

2.适合移民的土地,大多已经有文明先占,且要么已经人口密集,要么有一定反抗能力,部分地区武德不俗;

3.剩下少数的适合殖民的土地,由于开发时间不够(欧洲巅峰期太快,从瓜分非洲狂潮到解体才一百年),所以没有完成大规模移民。

1884柏林会议前的非洲,北非东非是成熟阿拉伯文明,西非已有较多原始封建王国,移居地带只有维多利亚湖区的中东非,尚未有大量人类文明。

1884年柏林会议后的非洲我大致分6块:分别是位于撒哈拉以北的北非;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东非;乔司高原以西的西非;赤道以南、维多利亚大湖区以西的中西非;维多利亚大湖区的中东非;传统南非。

结论是:这6块地方,只有后2者才适合大规模移民(维多利亚大湖区的中东非以及南非)。

北非不适合原因,对于北非来说,是传统的成熟阿拉伯文明区,欧洲殖民者即使是后期英国控制了埃及,也仅仅是以保护国身份,连总督都没办法设,更不要说大规模移民了。而试图玩种族灭绝式移民的,比如西班牙法国这俩憨货,在两次里夫战争中死了几万人后,也不敢了,最多只能当商品倾销地而已。

阿努瓦勒战役,西班牙伤亡13,363人,打出了比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还拉跨的交换比

直至1926年里夫起义军首领阿布德-艾尔-克里姆投降,才结束的里夫战争,让西班牙和法兰西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了不亚于英国布尔战争的重创

东非类似北非,意呆利作为帝国主义之耻,被埃塞俄比亚两次暴打,属实是丢脸,但也侧面反应其已经具备成熟文明,殖民成本巨大。

1896年的阿杜瓦战役,意大利伤亡上万人,左路军指挥官阿尔伯东尼被俘,中路军指挥官阿里蒙德战死,右路军指挥官达波米达失踪

西非的问题是虽然武德低,但已经有较多的人口,历史上也有桑海帝国、加纳王国这样的文明,西非是早期黑奴贸易主要的产出地,可见其人口已初具规模,这时候对于帝国主义来说,相比于种族灭绝式殖民的高昂成本和微薄收益,将其作为商品倾销地,是从成本收益角度做出的最优选择。

16-19世纪黑奴贸易线路,西非是黑奴的主要产地

中西非虽然有广阔的刚果盆地,但热带雨林气候下,除了疟疾横行,更大的问题是难以发展农耕,刚果河由于入海口落差的问题,没有形成冲击平原,中游有水患频发,雨林密布,实在是难以开发。

刚果河流域,刚果盆地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

所以最后适合的殖民地,也就是乌干达、坦桑尼亚(德属东非)所在的中东非和南非地区,事实上南非已经在十九世纪涌入了大量欧洲移民,曾经白人比例一度接近3成。

1914年列强瓜分非洲地图

比较可惜或者说庆幸的是,最适合移民的维多利亚大湖区,没有被白人输出移民,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这地方开发太晚,而等到打算开发的时候,帝国主义体系也差不多快瓦解了。

维多利亚湖区,周围被高原包围,中间平静的维多利亚湖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广袤的平原提供大量的耕地,这里完全就像是被人类文明遗忘的移居之地,甚至以色列建国都曾经考虑这里。

今天,恰恰是维多利亚大湖区,这片最后被开发的移居土地,成为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最具备开发增长潜力的地区,无论是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卢旺达,相较于其他非洲国家,无论是政治稳定性还是经济增长率,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首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