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侵华日军中绝大部分犯下累累罪行的基层士兵?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20
阅读量:
4

先说一句,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最有深度的抗日战争书籍。

推荐你看一本书,叫《我认识的鬼子兵》,这是一本1997年写成的札记,作者叫方军,北京人,曾经当过兵,他父亲是和侵华日军战斗过的八路,作者在留日期间发现,有很多侵华日军老兵已经老死病死了,为了记录下来还活着的侵华日军对战争的心态,他就借着送外卖去接近那些还活着侵华日军,记下来他们的回忆和感悟。

作者采访的侵华日军心态有:

迷茫:搞不清楚侵华战争怎么就输了。

悔恨:对于在战争中杀人这件事不愿不敢再提。

固执:认为当时杀人就是因为中国人反抗了,如果中国人不反抗他们不会杀人。

赎罪:战后办了食品公司,原材料只从山西进货。

研究:开始从甲午海战开始研究中国军队,对我党和国民党的军队进行了评价,但认为自己最害怕的是,有辱妻灭门之痛的民团,那些民团敢拿着清朝的热武器和他们硬刚,而且根本不要命。

戒备:内心希望未来中日友好,但一听作者的父亲曾经是八路,立刻就把手摸向了腰间(找枪),后来祈求作者,和作者的父亲进行了一次电话通话。电话里不停的以原侵华日军的身份向中国人道歉,作者的父亲也因为自己的儿子居然去了鬼子家做客吃惊不已。

诸如此类吧,作者采访的原侵华日军在讲述战争的时候,还涉及到了杨靖宇将军,马占山将军,被屠杀的村民,被击溃的国民党军,神出鬼没的八路军,不怕死的民团,北洋水师,张学良,山海关,日本青年一代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日本图书馆里关于侵华战争的书籍,原侵华日军对我国饮食的喜爱,用中国儿童的肉包饺子(修正:记忆出现偏差,原文是日军吃了咱们孩子的肝脏,用抗日烈士的肉包了饺子),折磨抗日烈士,原侵华日军的家庭,原侵华日军的下一代,原侵华日军对改革开放的态度等等等等。

那本书整体看下来会觉得心情不停的在起起伏伏,有时候觉得这些侵华日军就是普通人,但他们的思想,身体下意识动作,收藏的资料,研究的方向等等无时无刻都提醒着读者,这些老头是当年杀害我们同胞的凶手。

简单说一下书中的两个故事吧:

一个原侵华日军说,他印象最深的中国话就是:瓶了吧,作者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就问这个老头是在哪里听到的。老头说,是他们在山西屠村的时候,当时他们先杀了孩子,又把刺刀插进了村里长者的身体里,长者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喊:瓶了吧瓶了吧!(真实意思是长者在用当地方言高喊:拼了吧!拼了吧!)然后全村所有人瞬间开始反抗,这个老头的一整条胳膊被村民直接砍断,后来全村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在老头回日本之后,开了一家食品公司,大豆原料只从山西进货,哪怕山西那个地区的大豆质量不如其他地方的好,价格也没优势,但老头依旧就认山西,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副找日本画家画的山西农民种田的画。这个老头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这样。

另一个原侵华日军依旧和抗日战争时期一样,他认为当时日本人是帮助中国搞建设来的,所以要弄大东亚共荣圈,而且认为,不是日军残暴,而是中国人太爱反抗了,原话大意是:我们一路从东北杀到南京,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反抗,你们不反抗的话,我们肯定不会杀人。但这个原侵华日军的孙女却完全不一样,她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也知道她爷爷当时干的那些事让人不齿。后来作者和这个原侵华日军大吵一架并且把人家的家给砸了一小部分之后,就和这家人彻底断绝了来往。

作者在书里总结,在日本很容易分辨谁是原侵华日军,这些人差不多有两种态度能让中国人瞬间觉得里面有事,一是只要察觉你是中国人,就会莫名其妙的对你好或者是跟你亲近。二是知道你是中国人之后,不敢和你对视,会感觉这个人有点躲躲闪闪,而且绝口不提侵华战争。

另外书里也描写了作者和个别原侵华日军之间若有似无的友情,他和这些老头一起骑摩托,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聊天,最后让这些老头彻底打开心扉,把自己对侵华战争的感悟和回忆都告诉了作者。

强烈推荐一看,那些原侵华日军说的事几乎都是下级军官和士兵看到听到经历过的,没有宏大叙事,书里都是一件件在咱们历史书里基本上没有记载过的事情,占比至少达到了8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