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让寒门学子都去报理工科,有这么多名额报吗?

发布时间:
2024-06-22 00:27
阅读量:
12

教育部都已经打明牌了,这三件大事你还不知道吗?

上周发生了三件教育大事,都是风向标级别的。三个拆分来看,说实话挺焦虑的,而三个放一起看就会发现,焦虑也没啥用。一个是打明牌,一个是配套措施,最后一个是要仔细看的,我了解到这个信息之后,就和北大老同学聊了起来,他作为北京一所重点高中地特级教师,对教育趋势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建议大家收藏起来慢慢看,否则你鸡娃白鸡,鸡错方向。

第一件大事:10秒钟就说完了,1月23号教育部开了个会,要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优化招生结构。

就这么个结论,相信家长们都能懂,这属于是打明牌了。理工科上大学,上985的名额就会更多,概率更大。换成对孩子上学有实际影响的事情来说,就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五大竞赛以及科技特长在升初中、升高中、升大学的比重就会加大。

我唯一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现在要找的是国家需要的人才,需要的是有想法,能创新,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不是纯刷题人才。

第二件大事:就是一个配套的消息,“致敬英雄”这个赛事被取消了,这是2022-2025年公布的中小学竞赛白名单比赛里边的一个,但是现在被官方痛批。

我的理解就是他们这个赛事扰乱了我们选拔“真学霸、真人才”的系统工作,这在我们以公平为导向的考试体系里边,这是不能容忍的。

第三件大事:需要大家慢慢细品,但是跟未来的考试、得分会直接相关,建议大家点赞收藏。所谓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试点全国跟进。北京刚结束的中小学期末考试卷子,我大概看了一下,考试题有三个明显趋势,都是在持续贯彻新课标的改革思路。

1、情景化

像小学数学融入了交通规则,甚至是代驾这里边的一些情景。海淀区五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卷里几道大题都和博物馆的话题有关。丰台区则是很巧妙地把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变成了考试题。可以说现在的语文期末考试简直就是一次大型热爱北京实践活动。什么胡同文化,燕京大学全出来了,那如果孩子在生活里边没有接触,没有体验,考试时你说他答啥呢?

2、跨学科

这个词在新课标里出现过有400多回。比如像西城的考试题,看着是考数学,算蟋蟀鸣叫的次数,但学生们算着算着,就变成了摄氏度物理题;六年级的数学题居然是分析心理健康知识的这种统计表格;初中物理的考题居然是从语文课文《口技》里边节选出来的;那你孩子要是分学科死学,分数一定是高不了的。因为跨学科就是未来中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代表了我们需要的顶尖人才在真实环境下应该具备的能力。

3、阅读量

现在题目的字数越来越多,阅读能力差,甚至可能连题都读不完,读不懂。比如像西城数学题,直接从《九章算术》的文言文里截了一段,那语文不好的话怎么去拿分呢?再比如题目里边的文字,有时候还要涉及音乐、自然、审美,孩子若是天天机械刷题的,你说这要怎么接招?

我看完卷子第一反应跟很多人一样,这不是变相拔高难度吗?这不是对家长提出新要求吗?那家长还怎么鸡娃呢?

但我的这位特级教师老同学反问了我一句,那家长为什么要鸡娃呢?为什么就一定是要家长先上呢?

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个教育大趋势其实就是要让鸡娃越来越难,让培训班培训不出来,难到大家都差不多,难到谁都没法鸡娃了。

所以家长们,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的教育趋势就是要让你没办法去补习班完成鸡娃动作,就是要让重复、刻意去练习刷题的孩子无法产生效果,而是要让孩子回归到日常生活,花时间去感受、体验、思考。这其实就是现在大部分专家建议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与真实世界产生互动。这样,孩子们就能摆脱机械地刷题,回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上。天然的学霸也就是这么出来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那么,想要孩子在初中开始与真实世界产生互动,摆脱机械地刷题,又该如何去做呢?这位特级教师是这么和我说的,你想孩子初中不被困在题海里面,那小学这五件事必须落实下去!

第一件事:小学英语必须要搞定自然拼读和音标。

音标这个东西是小学老师不教,初中又默认你会,所以不学肯定是不行的,选择1-2种分级绘本,还有动画片对应,孩子刷起来有兴趣也不累。还可以看动画片《ALPHABLOCKS》,建议家长自备一本《美国儿童自然拼读启蒙课》随时补充知识点。

再然后呢扩充孩子的核心词汇量,最好是小学阶段能先把新概念1册学完,达到单词会写课文会背的地步,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简单预习下新概念2

第二件事:关于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呢,一个是几何,第二个是函数,不用提前学,但是要把四年级学的几何图形和五六年级学的方程,重新复习一下,这跟初中的内容是高度相关的。另外就是计算,小学要打牢基础,才能保证初中做题速度。计算的提升除了学习巧算外,就要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口算题要求6分钟完成100道题,并且要全对,这个算达标。

第三件事:语文上面,该背的务必提前背,该看的书多看几本。

记忆是理解之母,先混个脸熟。越早背诵,记忆越好,越晚背,越没时间。

先从小学生必背的《小学必备古诗词129首》开始,背的过程中积累作者生平、诗文大意和赏析。

最后把初中最著名的8篇文言文背下来,包括四大游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还有一论一序二章(曹刿论战,送东阳马生序,论语12章和孟子3章),如果有地方不会翻译一定要让孩子主动的去翻字典。

背诵大致规划,家长们根据自家娃娃实际情况调整:

7-8岁: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129首,非常重要)

9-10岁:初中必备古诗词 (50首)

11-12岁:初中必背文言文 (16篇)

语文要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这份【功利性书单】给我对着读,书是最便宜的学习工具了!现在的语文都是跨学科融合知识,只有你的阅读量足够大,阅读面足够广,才能在看到题目第一时间知道真正在考什么!

建议大家给孩子买一些【功利性书单】,比如:①国学启蒙书单;②世界大奖书单;③337晨读晚诵书单;④历史启蒙书单;⑤海淀重点小学书单;等等。一共12份功利性书单都打包好了。有了这些书的前期积累,到了小学高年级背古诗文言文,写阅读理解题,都会容易一些,写作文如有神助!内行的鸡娃妈妈,小学都会拼命投资阅读!

第四件事:小四门的启蒙。

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俗称初中“小四门”。小四门启蒙以培养学科兴趣为主,五六年级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那些从小接触小四门的孩子,到了初高中碾压同龄人,轻松拿高分。建议在小学阶段就有意识的给孩子做小四门背景知识铺垫,不是去学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了解知识背景,比如看相关启蒙类书籍、纪录片,生动直观还不枯燥。

1、大量阅读

寒假的时间充足,正是阅读的好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加大对历史、地理、动植物等知识的阅读,通过阅读建立相关知识的底层积累。

书单推荐:

【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的温度》

【地理】:《带着孩子游中国》,40+地理遗址,100+自然地理百科,了解当地的气候特质,历史文化,有趣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书中的很多景点都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提到过。

【生物】:《我的第一本生物启蒙》,类似于一本专门写给孩子的生物百科全书

【政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物理】:《漫画物理》《我的第一本物理启蒙书》,这类书籍可以很好的给孩子做一个物理启蒙,漫画的教学,很好的激发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在插图中可以边玩边学习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

2、看纪录片

看纪录片不仅能够激发科学兴趣, 还能开阔眼界、增长阅历。

【政治】:《新闻联播》了解大事。

【地理】:《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

【历史】:《中国通史》用一个个小故事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通俗易懂得串联起来。

【生物】:《工作细胞》通过紧张而有趣的情节,让孩子们清楚我们身体内每一个细胞都是怎么运转的。

【重小牛娃秘籍】已经全部集齐,前文提到的都打包在这里了,希望家长们及时抹平教育信息差,助力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都是自家孩子用的,同为广大学生妈,我很能感同身受漫漫育儿之路的艰辛,所以特意把上面提到的都打包到一起了,需要自去哦,我就不一一回了【点一下,跳转到】

aqwj.scuum.cn/catuOl

第五件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放在最后不代表不重要,相反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这两种能力可以说贯穿了孩子全部的学习阶段。如果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培养这些能力,那就从下面三大核心抓起,小学重点抓好这些,孩子受益一辈子!!

第一大核心技能:抓自律,自律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1、学做“懒爸爸懒妈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理。

2、家长不要时时盯着,处处管着。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才是自律的开始。

3、忍住唠叨、指责和催促,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4、不急于求成,从一个小改变开始。

5、发掘孩子闪光点,少点负面暗示,多给他正面暗示。

第二大核心技能:小学重习惯,初中重态度

1、回家先写作业再玩。

2、养成按顺序做题的习惯,保证不漏题。

3、养成指读审题的习惯,圈关键宇,防跳字漏字,避免低级错误。

4、不要遇到不会的就喊妈,自己先想办法解决。

5、做完作业后自己先检查一遍,家长再检查。

6、每天打卡一页练字帖,一练坐姿和握笔姿势,二练书写工整。

7、每天阅读20分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8、计算题,口算坚持天天练一点,重点关注准确性和速度。

第三大核心技能:抓专注力,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1、学习前做好准备工作:喝水,上厕所,学习期间不离开桌椅。

2、学习时保持桌面干净,不出现与学习无关杂物。

3、控制单次作业时长,最好不要超过 45分钟

4、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干涉,也不要在一旁玩手机。


[写在结尾]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作为家长无法改变外部因素,但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助力孩子。

通过主动抹平教育信息差,让孩子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和自我提升。

正如那句俗语所说,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十年前,其次便是现在。

培养孩子亦同理,我们应该把握当下,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