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潜伏》中有哪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发布时间:
2025-01-06 15:40
阅读量:
3

「余则成开头被克公亲自培养,结尾被那个很叼的中年商人不耐烦地命令」这2段剧情,不是先后矛盾,也不是编剧写崩了,而是因为余则成本身就这种性格,自始至终没变过。

开头余则成被克公亲自接见,甚至专门绕过正门,单独开小灶,这和余则成的情况有关。余则成在明面上的身份是天津站的三把手或四把手,这种级别的国民党官员——还是保密战线上的,还是孤身刺杀汉奸被蒋介石命令嘉奖的青年才俊,他的投奔非常值得克公亲自出马。一方面体现出我党对于隐蔽战线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了确认下余则成的真实想法。毕竟,陆宗方和左蓝只是旁证,并不能保证余则成是真心的,但克公这种情报工作大牛,基本上聊几句就能看透余则成。

余则成结尾被那个很叼的中年商人用不耐烦的口气强硬命令,有人解读为我党的隐蔽战线工作出了问题,也有人认为编剧忘了前面的情节,但事实是余则成已不值得「完全信任」了。

从全知视角来看,余自己多次亲身赴险,冒着生命危险送出珍贵情报,让我们观众颇为感同身受;但如果没有全知视角,这里面就有一个让我党情报工作高层很无语的问题——余则成为什么不撤?

天津解放之前,翠萍「牺牲」了,城防图送出去了,吴敬中等高层已经公开谈论往哪跑跑了怎么安置财产了,余则成还在轴不拉几地怼那个黄雀计划。这段剧情中,编剧用了旁白叙事手法,把很多观众都骗了,相关旁白如下:

旁白:余则成知道,他只有这一夜悲伤的权利,明天还要继续他的使命。上级已下令撤离,但他不能走,一定要弄到潜伏特务的名单。每当身边有人死去,他都会想到自己活着的价值,这是他更大的悲伤,他屡次告诉自己,你是殉道者,你要承受这些折磨,这些折磨就是理想的代价,必须全部承受,直到死。
旁白:余则成不能撤离。廖三民随长官团出城检查防务了,他无法把自己的打算向上汇报,但他知道那份名单如果不能拿到,他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他就没有离开的资格,他命令自己必须坚持到最后,拿到名单。

一般来说,旁白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可以认为是事实。但这几句旁白显然不是。「余则成不能撤离」是假的,「那份名单如果不能拿到,他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他就没有离开的资格」更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在大家都认为翠萍牺牲的时候,组织已经命令余则成立即撤退。所谓的破解黄雀计划等工作,完全是余则成给自己在加戏,而且为了这段加戏,余则成客观上还害死了廖三民。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一次告诉你可以撤退,二次命令你撤退,三次明码呼叫让你以最快速度撤退,你TM都不撤退,不仅害死了同志,最后还跟着国民党的飞机跑了,那组织要怎么看??

其实这件事和开头正好能呼应上。余则成被李克农单独培训的时候,克公就告诉了余则成「敌后工作的要点」,包括:

余则成:如果出现重大危机,我该怎么办?
李克农:安全为重,如果出现重大危机,第一,立即停止工作,进入休克状态,可以拒绝联络员的呼叫。第二,如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可以立即脱身只要你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地盘上,就可以提这次来冀中的秘密会面,可以提我的名字,你会得到帮助的。
余则成:谢谢,我明白了。
李克农:秘密战是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个人意志经常会起到重要作用, 更多的时间里,你的领导是你的个人信念,身边没有人可商量,应对危急局面要靠自己,必要的时候,也要做一些坏事,要经营一副反共的面孔。 记住,特殊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改变,但是信仰是不能改变的。

剧中李克农的戏份一共没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在给余则成讲工作,而且重点强调了「遇到重大危机怎么应对」和「(一旦不方便联系组织)要怎样独立工作」。

结果余则成那么多句都没记住,就记住了「你的领导是你的个人信念」这句话。什么「停止工作」「立即脱身」「提及冀中秘密会面和李克农的名字」「必要时做坏事经营反共面孔」全忘了,从头到尾都在以身犯险。

从没投共之前孤身刺杀李海丰,中间多次以身犯险搞不太重要的情报,到全剧大结局之前玩命怼那个黄雀计划,余则成这个人追求极限的「轴」性格就根本没变过。作为屏幕前的观众自然是看的惊险刺激,连连叫好,但华北地区负责领导余则成情报工作的同志不被气死就不错了,典型的无组织无纪律。因此,最后官方对余则成的定性只能是存疑,还要用又不敢放心用,所以香港那次见面就故意刁难下余则成,试探下他的态度。

余则成如果生在当代,他有很大概率成为红牛最爱赞助的人,今天来个翼装滑行明天来个自行车速降后天来个城市高楼跑酷,肾上腺不拉满就不过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