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军国主义国家的民众都有哪些特征?
看了评论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问题是在阴阳怪气中国是军国主义,引发了很多人空前强烈的应激反应,而比起一大帮应激的,我更希望看到有人通过对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前军国主义国家的研究,告诉我军国主义国家的民众到底有哪些特征。
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无关,和中国无关,它甚至和我们当下的世界都完全无关。
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不是发动战争就是军国主义—————
二战的时候几乎所有工业能力的国家都在发动战争,但为什么只有德国日本被称作军国主义呢?
答:因为只有这两个国家的体制是完全为战争服务的,整个国家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活动,文化思想上全面服务于战争,且必须靠战争去维持国家。
所以现在发动战争的几个国家,美国,俄罗斯,以色列,都不在军国主义行列,他们整个国家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既没有全面倒向战争,也不需要靠战争去维持国家,即使现在立刻停战,对国家经济也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思想上的全面洗脑强迫人们去支持战争,不管是美国,俄罗斯,还是以色列目前都只做了浅层的思想动员,而这几乎是每个国家在战时都会做的事。
——————中国不是,也用不到军国主义————
即使中国未来对台湾开战,也不能称作军国主义,因为以中国的生产力和人口数量,不需要用军国主义来动员整个国家去对外开战,属于是用不到军国主义。
————————我们国家真正的问题——————
“军国主义”这个词,不应该出现在我们对中国问题的讨论之中,接下来我要讲讲中国真正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独立于世界的,
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总而言之,你不能在目前的任何现代的文献上找到一个可以形容中国体制的词并且用它来概括中国的现状。
而在我们的古籍上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词可以概括:
———————————家天下———————————
我认为这个词应该作为一个主流词汇频繁地出现我们对中国任何社会问题的讨论之中,因为中国的一切看起来不可理解的现状,都可以在家天下上溯源,它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言行,构成了我们思考行动的基本逻辑。
接下来我会一边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一边用家天下的理论去解读这个例子,让你们明白这件事或者这个状况,为什么会发生在我们的社会当中。
在举例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家天下: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秩序
1:以多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为中心的秩序
2:以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为中心的秩序
请各位先根据过往的认知和经验来回答我,家天下属于哪种秩序?
.
.
.
.
.
.
.
答案是1
是不是觉得很反常识?
这正是家天下巧妙的地方,这也是家天下在古时候能顺利在全国推行的原因。
接下来听我解释,我会告诉你家天下如何为多数人的利益和权利服务。
让我们先进入古代,看看统治者是如何利用家天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的,以及为什么家天下实际上让多数人受益。
——————统治阶层为何受益?————
先把自然的父子关系改造成一种适用于家庭的等级制度,再由政府领头对这种被权利扭曲的父子关系的加以强调和宣传,让家天下变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几乎把社会中一切的组织关系变成了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可以对你做什么,那么社会上一切打着家庭,家人旗号的人都可以对你做同样的事。这样,一个和你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就可以利用类似于此的关系明目张胆侵犯个人的私人权利和利益。统治阶层当然也可以用类似的理由和逻辑来侵犯个人的利益。
————非统治阶层的多数人为何受益?————
家天下之所以能顺利推行,是因为其理论不仅合理化扩大化了统治阶层的权利,还强调,强化了家中长辈的权利,以一个家庭3人来计算,至少有一个人受益,放大到国家上就是至少有1/3的人受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儿子长大了,也变成家长,也能享受“长辈”才能有的权利,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将一辈又一辈地永远持续运作下去,让家庭中的男性轮流受益,就像接力跑步一样,一个接一个,除非有某个“逆天”的家长能拒绝这种权利,选择和家人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停止对后辈的系统性压迫,但据我所知,大部分家长拒绝不了这个权利,而且一定会滥用这个权利,因为这个制度给社会中的长者带来了一种无视个人道德,无条件的权利,且这个权利有官方,权威全天候,经年累月地为其背书。
——家天下为什么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这时,家天下的推行会在一个家庭中产生两种效果:
如果有恶劣的家长滥用权利,导致后辈反抗这种不合理的权力怎么办?那太好了,你们内斗内耗去吧,最好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反抗长辈权力和家庭成员的尔虞我诈之中,也别去关心他人和社会了,这样最大限度地削弱了底层人对统治阶层的威胁。
如果家长精明,儿子也不反抗,在家里做个听话乖宝宝,一辈子听家长的安排怎么办?那就更好了,顺其自然地,这种人大概率会无比顺从统治阶层,他会极力赞同家天下的所有理论,成为对统治阶层最有利的支持者。
好,那么离开家庭,进入社会总归不受影响了吧,不,离了真父母,还有父母官!什么叫家天下啊,就是整个社会都按照家庭的逻辑去运作!这是一个可以从上到下无限细分等级的治国术,除非你成为最高统治者,否则永远都有人能骑在你头上。
这就叫“人人不平等”
永远都有人因为享受这种不平等,而主动去维护家天下的制度。
—————————结论——————————
让我们回到现代,此时的中国已经经过多次革命,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那么家天下的影响还在吗?
就算还在,也一定被削弱了许多吧?
不,还记得我之前说过吗?家天下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恢宏的权利巨构,家庭成员不断轮替享受并继承这种不合理的权利。
中国的朝代之所以会不断轮回,就是因为即使推翻了统治阶层,民间也会主动把这种不合理,不平等的制度在家庭里传下去,传下去的理由也仅仅是因为有人喜欢享受这种不平等,享受对他人的控制。
一开始是统治阶层要搞家天下,后来变成全中国人都去主动搞家天下!
是民间把统治阶层再度犯案的基础留了下来!
那么到底是谁开了这个好头,让我们在这种灾难性的制度里不断轮回呢?
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大家已经完全了解家天下对我们古代社会的影响了。
————家天下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那接下来我会开始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然后分析这些例子为什么受家天下影响。
先从家庭问题开始
【男孩体育考试18分,父亲认为他偷懒,用武士刀刺死儿子-哔哩哔哩】 https://b23.tv/UriImcu
显然,这位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不是平等的
正常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合作关系】
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家天下文化扭曲了天然的家庭关系,在家庭里划分了等级:父>母>子
一个正常的家庭会通过分工合作来对抗外部环境的生存风险,而有家暴的家庭会直接被自然淘汰,因为家暴会伤害家庭成员,导致家庭成员受伤或者不团结,这会削弱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统治者想要合理地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
就需要削弱底层人,怎么合理削弱底层人,划分等级吗?
给人划分等级,会造成不平等,而不平等,是矛盾的根源。
如果直接在社会层面上划分等级,告诉底层人,统治阶级比底层高级,所以应该享有更多资源,那么底层人恐怕不会接受,这让底层和上层直接产生矛盾,底层人就会团结起来攻击统治阶层,这对统治者反而不利。
那就不能让底层团结
必须让底层内斗,上层才能稳坐江山。
但怎么才能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人内斗?
那就是给家庭划分等级,让家庭成员之间内斗!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怎么让底层人接受家庭等级的划分?
那就必须有一个成体系的学说来对所有人洗脑,
让我们来看一句经常被用来为儒学辩解的话:
君不仁则臣可以不忠,父不慈则子可以不孝,
君不仁,臣自然不忠,因为随时都有被杀头的风险。
如果家长做得好,自然就会得到子女的回报。
如果家长做得不好,子女自然不会孝顺。
这不是很自然就会发生的事情吗?那为什么孔子为什么要去强调一个自然就会发生的事呢?
难道是因为事情原本不是这样的?
请注意孔子的用词:
父不慈 【可以】 不孝
那孔子的意思是原来在【正常情况】下,君不仁,臣也必须忠诚,父不慈,儿女也要孝顺吗?
对,是的,原本君不仁,臣也必须忠诚,父不慈,儿女也必须孝顺。
这其实才是原本的【家天下】文化
粗暴地规定了臣必须忠于君主,子女必须孝敬父母,就是明确的等级制度,甚至是一种奴隶制!
后世的学说都是在给家天下找补,让它看起来不像等级制。实际上传播得最广的还是初版的家天下文化。否则【养育之恩】就不会被天天被父母挂在嘴边了,因为【养育之恩】正是初版的家天下文化中,儿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孝顺父母的理由。
若父母是人渣呢?也要因为养育之恩而孝顺吗?
这简直就是在最大限度引爆家庭矛盾,促进家庭成员内斗!
再次得出结论:
未修订过的初版家天下文化,就是明确的为了让家庭成员内斗的等级制度。后世的缝缝补补,不是在寻求平等的关系,而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下促进家庭成员内斗!
所以父不慈则子可以不孝,应该这么理解:
你们父子的关系就是不平等的,儿子要是不服可以不孝嘛。
说完了家庭问题,来说社会问题
——————用父子关系去认识社会关系————
由于在家庭里缺乏平等关系,到了由家天下所掌握的社会上也会习惯性地用父子关系去认识社会
非要一较高下,一决雌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分出个上级和下级,支配者和被支配者,没有平等关系存在的空间。
有人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你凭什么觉得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关系?大伙谈论到国际关系的时候是不是都会用父子关系去形容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这说明很多人是打心里认同父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这是统治阶级在家庭里划分等级,破坏家庭团结的又一力证,虽然已经过去千年,但家天下的种种观念仍然遗留在我们的社会当中,阻碍着我们社会成员之间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陌生人之间互称家人,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
社会是公共场所,两个地位相等的人互相之间互不隶属,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
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是一种超越利益的关系,那么这种超越利益的关系是否适合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连家人之间有用亲密关系来为自己谋利的情况,更别说一个和你没有血缘关系的社会人了。
亲密关系经常被利用,所以亲密关系不应该被轻易形成。
是否应该形成亲密关系应该以个人感受和实际感情为准,而不是社会规制为准。亲密关系的长度也不可承诺,能否长久持续,必须经过时间和现实的考验。
所以不宜在大型的社会集体之内建立家庭关系或者与类似于家庭的关系,建立了类似于“家庭关系”的集体内,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其成员表面上看起来在“无偿为大家庭付出”,实际上其家庭成员受到的是比资本主义还恐怖的终极压榨。
当然“家人”之间也有好处,虽然个人利益不一定得到保障,但可以互相越权夺取对方的权益,只不过大部分时候上位者掠夺下位者,所以永远不要成为“家庭”中的下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