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国团队坚称LK99是室温超导材料,但其他团队无法复现,最后会不会变成一桩悬案?

发布时间:
2025-01-06 13:21
阅读量:
3

其实到现在,所谓LK-99的性质已经研究得差不多,基本接近结案了。我比较赞同何教授的假说,即韩国团队把不同样品的性质捏在一块让人误以为是同一类物质的性质。比较纯的LK-99应该是北大研究的软铁磁绝缘体[1],可以展现出半悬浮的性质,然而电阻却类似绝缘体;而含Cu2S量很高的LK-99则会在300多K有结构相变[2],造成电阻骤降。各种复现实验呢,要么”抗磁“没电阻跳变,要么有电阻跳变不抗磁,因为这干脆就是两种不同物质的性质。当然这只是假说,验证这个假说成立不成立,只能靠韩国那边原始样品的实锤证据了。

当然了,即使采用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段,韩国团队所谓超导的结论也是漏洞百出的。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的判定准则,电阻为零和迈斯纳效应,在韩国团队的论文数据和视频之中都体现不出来。韩国团队所谓的电阻为零,实际上只是跳变之后到了一个比铜还高的数值,在继续降温之后更是表现出绝缘体的性质(这点没在文章中体现,有可能被隐藏了起来)。而所谓的迈斯纳效应,样品只能在磁铁上半悬浮,连完全悬浮都做不到,更别提磁通钉扎了。要知道韩国团队宣称测到的抗磁性远大于热解石墨,然而热解石墨都可以完全悬浮。这两点早在央视网7月28日采访闻海虎的报道中都提到过,也因为如此闻海虎老师将其称之为“似是而非的假超导”。

所以说,韩国团队所声称的室温超导,根本不存在任何基础,这就是场彻头彻尾的科学闹剧。非常感谢北大和中科院同僚们的努力,仅仅数周时间就提供了强有力的破案证据,使小丑们无处遁形,只是遗憾浪费了科研人员宝贵的几周时间。当然,这场科学闹剧从一开始闹起来就没有基础,自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画上句号,还可以继续欣赏各路演员们的表演。

最后声明,文中提出的假说只是个人观点,与北大和中科院无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