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生活,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
2025-01-05 18:26
阅读量:
3

我在台湾生活了2个月,说几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

从飞机下来的那一刻,台湾的“古董风”扑面而来

刚出机舱,我就被一种意外的感觉打了个措手不及。

机场竟然给我一种“复古”感!建设有些老旧,远没有我期待中的现代化感。地上油渍一片,跑道旁杂草丛生,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第一次与台湾人互动:

在机场向工作人员问如何前往市区的时候,我迎来了我与台湾人的第一次接触。一个温和的机场工作人员,带着软糯的语调回答了我的问题。

那种温柔和亲切感瞬间让我确定,台湾,果然是个好地方!

机场的小贴士:

桃园机场不大,简洁却实用。出关后,第一件事就是兑换现金。台湾很多地方,尤其是夜市、老字号小吃店,还是要求现金结算的,所以身上得有点台币才行。

台湾银行的ATM就在兑换窗口旁边,取钱也相当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机场的游客咨询台提供免费的地图,便利店还可以购买悠游卡。

外旧内新,别有一番情调

说实话,台湾的建筑给我一种“旧”的感觉。街道上老旧的楼房和街巷,透露着一股岁月的味道。

但是走进建筑物内部,你又会发现,里面却完全不同!现代化的设备和整洁的空间令人眼前一亮。

这种外老内新,给我一种西方建筑风格的印象,注重的是“里子”,而非“面子”。

台湾的街道命名大多来自大陆的省市,比如辽宁街、四川街等。

服务态度好到让你不忍离开

说到台湾,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人家的服务态度。不管是机场的免税店店员,还是景区工作人员、市区公交司机,甚至是纪念馆的义工,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微笑。

随时随地,“谢谢”是他们的口头禅,像是与空气融为一体。结账时,服务员会主动说谢谢,下车时,司机会冲你说谢谢,就连不小心掉了钱,旁人都会温柔地说:“对不起,是我没接稳,我来捡。”

医生是社会尊重的“顶流”,清洁工也很有面子

来到台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对职业的尊重。尤其是医生和律师这两个职业,在台湾可谓是“顶流”。

只要家里孩子考上了医学院,哪怕不是名校,那也是家族的大喜事!医生在社会地位上很高,收入也非常可观,尤其是那些开私人诊所的医生,一个月赚百万台币不是梦。

说到普通工作,台湾的工资待遇也颇为有趣。比如清洁工,一个月可以赚到3万台币,服务生的工资大概也在3万台币左右。

台湾整体薪资水平不算高,物价也相对平稳,生活压力不像大城市那样沉重。

台湾的健保系统,每个月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其性价比真心高。你可以在小诊所就医,不用排队等候,医生们大多是全省最聪明、最会考的那批人。

最妙的是,收费相对合理,治疗一对一咨询,真是服务到家!

台湾的“打工文化”

台湾大学生打工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赚取生活费和零花钱。

打工的地方很泛,从泡沫红茶店到外送服务,再到餐馆服务员,每个学生几乎都有一份兼职工作。

家里一般会承担基本的生活费用,但学生过打工,能够存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手机、相机、电脑等娱乐用品。

台湾实行的是“十二年义务教育”,每年会有两次考试机会,压力没有那么大,大学的入学考试也比较宽松。

大学学制与大陆类似,但没有那么严格的高考压力,甚至不少学生毕业后先打工积累经验,而不是立刻就业。

租房更受欢迎

台湾的房价,在各个地区差异很大。最贵的自然是台北市区,价格跟北京、上海差不多,但总体上台湾的房价要比内地一些大城市便宜。

尤其是南部,房价相对较低,适合年轻人买。台中地区的租房价格较为适中,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每月房租大约是4500元人民币左右。

在台湾,很多年轻人结婚后并不急于买房,更多人倾向于租房,因为租房灵活,而且没有太多经济压力。

台湾的学区房制度,台湾实行的是就近入学政策,所以即使你租在某个区域,孩子也能顺利就近入学。

台湾的消费:

台湾普通的宾馆每晚大约80元人民币,而舒适型的酒店则在400到500元之间。

至于餐饮,普通的便当价格大约在15到25台币之间,而一些有名的牛肉面店则要45台币起。菜市场的蔬菜价格与广州、深圳差不多,个别蔬菜如姜葱蒜稍贵。

整体来说,台湾的物价水平让人感觉不压迫,又不乏生活质量。

台湾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尤其是每到春节,岛上的年味儿可浓了!

不管是寺庙里烧香拜佛,还是街头放鞭炮迎新,都是台湾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从香火到鞭炮的传统盛宴

台湾人过年,从来不只是吃喝玩乐那么简单。庙会是年节的灵魂所在,尤其是妈祖庙。来自福建沿海的海神,被当地人视为保佑平安、驱邪避灾的神灵,春节期间的妈祖庙,香火最旺,虔诚的信徒们一早就涌入庙里,手捧香烛,低头祈福,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的庙会,大家都放得特别热闹。鞭炮声、鼓乐声交织成一片,整个气氛嗨到爆炸,仿佛连空气都被祝福的能量充盈着。

你不懂的那两种“国语”

讲到台湾,最让人忍不住笑的,莫过于“台语”了。你想在台湾旅游,除了普通话,基本上得懂一些台语才能跟人顺利交流。

其实台语就是闽南话,跟厦门话差不多,所以福建、厦门一带的朋友,来台湾可以直接用台语交流,完全没有障碍。

如今,台湾的年轻人主要讲的是“台湾普通话”,你知道,就是咱们说的“台湾腔”,那个带点嗲的音调,听起来有点儿“萌”。

不过,台湾的老一辈人说台语可比讲普通话还溜。甚至很多人一开口,就忍不住把台语夹杂在普通话里。

台湾还会说客家话,虽然比例没那么高,但在某些地方,你也能听到客家话的身影。

说白了,台语其实是“语言大拼盘”,你可以听到普通话、台语和客家话的混合音景,每种语言都有它的韵味。

台湾的姓氏:

说到台湾,姓氏的“多样性”也是一大亮点。台湾的姓氏多到让你惊掉下巴,不光是那些常见的李、张、王、陈,连“甲”“乙”“丙”“丁”这些字母都可以做姓。

更神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鼠、牛、虎、兔、龙”也成了台湾的姓氏。

更夸张的是,台湾新竹地区居然有人姓“犬”。想象一下,某天遇到一位姓“狗”的人,不知道会是什么感觉,哈哈!

台湾最亲密的“伙伴”

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你一定会被那些摩托车的身影所震撼。台湾人管摩托车叫“机车”,而且每个人几乎都有一辆。

根据统计,台湾的摩托车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全球密度最高!每年还在增加,增长幅度高达4%。这使得台湾被誉为“摩托车背上的宝岛”,还创下了世界纪录。

你知道台湾有“机车专用道”吗?在城市的很多地方,摩托车早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台湾的主要街道上几乎随处可见摩托车穿梭的身影,车主们骑得飞快,好像永远不会堵车,让人眼花缭乱。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背道而行”

台湾人普遍用繁体字,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用繁体。比如,“台”字在台湾就普遍写成简体“台”而不是繁体“臺”。

台湾的输入法是注音输入法,不像大陆用拼音。要是你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楚台湾字怎么打,那是有可能让你心态崩溃的。

台湾的美食:从“美人腿”到“凤梨”

提到台湾,怎么可能少得了美食?你一走进台湾的大街小巷,闻到的总是各种香味扑鼻。

吃的东西名字也特别有趣!比如,“挂面”在台湾叫“线面”,米粉叫“米台目”。

不过,最特别的还是台湾的“美人腿”。这不是哪个明星的名字,而是茭白的别名。台湾人把这种美味又脆又甜的蔬菜叫做“美人腿”,吃起来口感鲜嫩,可以做成各种小炒,简直是一绝。

另外,台湾人最喜欢吃的水果之一就是菠萝,不过他们叫“凤梨”。这两个名字差不多,反正都好吃。

台湾的习俗:

如果你到台湾旅游,一定要注意一个小细节:不要送粽子。台湾人办丧事时会包粽子,所以送粽子很可能被误会为不吉利的表示。

这一点,台湾人心照不宣,看起来有点怪,但毕竟是人家的传统,你可得小心。

另外,台湾人过年喜欢以糕点作为祭品,所以送糕点也可能让人误解成不吉利的信号。送点水果或者其他礼品,会更合适哦。

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玩法

台湾的公交车,有些不太一样。首先,你必须要招手才能让车停下来。而且,公交车并不是在每一站都会停车,司机需要根据乘客的需求来决定。

台湾的出租车也是黄色的,车前有个红色标志表示空车。计费规则和大陆差不多,起步价忘记了,然后每行驶300米就会加收5元。晚上11点到早上6点,出租车还会有20%的加价服务费。

春节期间,甚至会有“过节费”,这可不是司机个人随意加收的,而是政府规定的,别忘了掏腰包!

台湾的气候:准备好应对“湿气”

台湾的天气,四季如春,全年降水量丰富,是全球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之一。

尤其是夏季,台风季节特别明显。每年7月到10月,台风高发,通常一个月会有2到6次台风进入台湾。

所以如果打算在这段时间来台湾,一定要灵活调整行程,避免太多户外活动。

对于准备上山的旅客,记得带上防寒衣物,因为高山的气温比平地要低10度,尤其是清晨日出前,冷得可以让你打哆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