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大了仍会尿床?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会给身心带来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
2025-01-05 16:33
阅读量:
1

早上,我刚换了孩子临近早晨不小心尿床的被单。我们家孩子3岁8个月了,这个冬天没有少尿床,但是我并没因此而感到烦恼。

儿子尿床了

说实话,大冬天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比起尿床羞耻创伤来说,起床拿换洗的衣物,再温柔给孩子换好衣物是一个值得克服的困难。

为了减少孩子们的尿床羞耻以及打破成人对于尿床的刻板印象,我们一起走进关于尿尿的故事世界吧!

不得不知的排尿机制

我们正常排尿机制其实是在在婴儿期由脊髓反射完成 ,随着大脑和神经的进一步发育,建立了脑干 一大脑皮层控制,大致到3岁时已经能控制排尿。「1」整个排尿过程是由肾脏、膀胱和尿道协同完成。

简单来说,肾脏是一对强大的过滤器,而膀胱是一个有弹性的袋子。我们人体里有很多代谢废物进入血液中,流经肾脏经过过滤,废弃物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储存到膀胱中。膀胱这个袋子的关闭与开放是由肌肉控制。大脑会通过排尿反射控制肌肉活动,在没准备好排尿之前,肌肉就会阻止尿液排出。与此同时,大脑还会释放“抗利尿激素”用来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

不过,不是所有年纪大的孩子尿床都会被诊断为遗尿症。

儿科学中, 单一症状的夜间遗尿(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MNE) 被定义为 5岁 以 上患儿在睡觉时发生不自主排尿 ,且大多有类似家族史可循 。遗尿仍指 “正常”的排尿 ,只是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不恰当。

美国精神病协会DSM —Iv(精神障碍诊断及 统 计 手 册 第 4版 )分类定义:知觉或非知觉反复尿湿床 单或衣物;连续3个月以上每周两次发生,同时具有明显的抑郁症或在社会、学业、工作等其他方面能力异常;大于5岁或相当发育年龄;排除药物、利尿剂等或某些病理状态,如糖尿病、脊柱裂、癫痫发作等。 继发性夜间遗尿指间隔至少6个月无遗尿期后持续达3个月的遗尿 。

按ICD一10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标准遗尿诊断依据为:

(1) 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 (或智龄4岁以上);

(2)5岁儿童每月至少2次遗尿 ,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1次遗尿;

(3)排除有明显原因引起的遗尿 。

在诊断功能性遗尿时,必须删除各种躯体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畸型 (包茎 ,尿道口狭窄 ,尿道下裂 ),隐性脊柱裂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脊髓炎症 、外伤 、肿瘤 、癫痫 ),糖尿病,精神发育迟滞等。

DSM —Iv分类中定义每周2次遗尿为不正常 ,而 ICD一10定义则为每月1次 。

根据不同的诊断分类,遗尿症有两个共性:(1)5岁以上 (2)遗尿次数多且频繁,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因此,如果爸爸妈妈们发现孩子在5岁以上尿床次数过多,时间持续过长,那么要引起注意哦!

儿童遗尿原因知多少

当我们了解到正常排尿的机制以及单一性遗尿症的定义,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哪些因素导致孩子的尿床。

(1)生理因素

1⃣神经发育还不完善:

每个孩子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性,有些发育较晚的小孩,由于神经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控尿能力不强导致他们较易发生尿床的习惯。

2⃣抗利尿激素 (ADH)分泌减少:

ADH 是由下丘脑产生 ,通过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正常来说,夜间ADH分泌会增多,夜间尿量相对会浓缩。不过,部分孩子因夜间ADH 分泌不足 ,尿量增多而发生尿床 。

3⃣身体发育异常:

比如我们家小朋友隐睾和包茎,相对来说,他在控尿能力相对较弱,尿床的概率相对较高。

4⃣膀胱容量不够:

一种是膀胱自身太小,第二种是功能性容量太小,这部分是指膀胱还没达到最大容量就发生痉挛,从而导致排尿发生。

5⃣家族遗传性遗尿:

父母一方有遗尿症的话,小朋友患上遗尿症的概率也变大。

(2)病理因素

少数儿童可能患有蛲虫病、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隐性脊柱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这些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尿床的现象,这部分主要由于大脑皮质下中枢功能的失调。「1」

(3)环境因素

1⃣大脑皮层活动问题导致睡眠觉醒障碍:

膀胱中尿液储存满后,充盈的膀胱向大脑发送的信息不够强烈,孩子没能从睡眠中醒来上厕所。这部分和孩子们白天活动太疲惫,睡眠过于深沉;抑或着睡前过于兴奋,遭遇惊吓或者环境突然改变等有关系。

2⃣父母的带养方式:小朋友穿纸尿裤时间过长,夜里没有唤醒孩子起来上厕所,抑或着是睡前没有上厕所等没有进行排尿练习,孩子还没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因此,孩子尿床的机率会更高一些。

如何科学摆脱尿床困境?

解决孩子尿床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最需要的是建立尿床的正确认识和感受。

1⃣️对尿床羞耻说不

尿床并不是孩子的错,我们不应该指责小朋友,而是鼓励孩子正常学习和生活,陪伴他们,以等待的心态观察孩子尿床情况是否好转。

在我从教的职业生涯中,我处理过一次小朋友的尿床事件,这次事件也影响着我对儿子尿床这件事的态度和做法。

那是一个午后,我听到了一个细微的哭声。循着哭声,我来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床边。“小x,怎么了?”她依然在抽泣。我伸手抱她的时候,一股温暖的湿润感流经我的手心。我低声地问她:“是不是不小心尿了?”她点了点头。“等我一下,我问下主班老师你的书包里有没有衣服?我给你换!”

我问了主班老师关于孩子的衣物,主班老师和我说情况,但她依然很生气,对孩子说:“睡前,我喊你去上厕所了。”我抱着孩子赶紧往外走,悄悄在她耳边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换衣服吧!”

生活阿姨知道了也是碎碎念,我把她抱在怀里,轻轻地给她换衣服,轻轻地说:“下回,我们睡前尿尿就好了!等下,我们一起收拾床单一起放进洗衣机吧!”再后来,她再也没有尿床了,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正是这样的尿床处理经历,面对3岁9个月的儿子时不时会尿床的事情,我也是一如既往的耐心和温柔,这也是他对我说:“妈妈,尿床是不是一件小事?”

2⃣️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

1、多摄入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的食物和饮料、甜食和高蛋白的食物,减少因口渴而摄入过多水分;

2、尽量在白天多喝水,晚饭以后,不要再饮水及吃含水量丰富水果;晚饭时尽量不要喝过多粥汤。

3⃣️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

睡前尽量不要活动过于兴奋和疲惫,小学段的小朋友尽可能提高夜间学习的效率,做到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养成排尿和排便等习惯,夜里根据孩子排尿习惯,提前30min唤醒孩子定点排尿。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醋酸去氨加压素),适用于原发性尿遗症患儿,属于“缺啥补啥”。这个药物比较安全,服用也比较方便,一般睡前1 小时服药,帮助浓缩和减少夜间的尿液。每个孩子的剂量调整和疗程须听从医生的指导。「2」

5⃣️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主要是使用尿湿报警器。这是一种夜间唤醒的装置,可传导片夹在孩子内裤外延。只要有点尿湿了,报警器就会发出声音或者震动。家长可以尽快起身,把孩子也叫起来去小便。

通过建立尿湿—叫醒—解小便的过程,从而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达到有尿意后就能醒过来排尿的目的。

与普通的夜间唤醒相比,它的唤醒时机更为适宜,可改善夜间膀胱的储尿功能,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觉醒机制。与此同时,这样让爸爸妈妈更能安心睡眠,减少间断式睡眠带来的养育困扰。

不过,使用尿湿报警器需要在家长的长期帮助和监督下进行,正确的设置、操作和维护报警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只需要在京东健康上搜索尿湿报警器,记得购买有器械医疗资质的产品。

在产后检查中,我们有一项控尿测试,采用的是膀胱功能训练的生物反馈治疗。这个生物反馈治疗也应用在一些膀胱功能紊乱或合并膀胱容量减小的遗尿症小朋友。通过电脑游戏形式,训练膀胱功能,教会小朋友训练膀胱和盆底肌肉。不过,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小朋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依从性,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孩子。

尿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建立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我们需要理解到尿床,不是孩子的错,请不要责骂孩子。我们需要尽快带他去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咨询和治疗,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小儿尿床的防治与家庭护理 张维娜 ·2009· 临床医学

「2」5岁还尿床,可能有遗尿症 徐虹· 2020 ·儿科学


如果你愿意用艺术化的方式,愿意用生命温暖生命,我们可否一起同行,一起唱歌谣,讲故事,角色扮演,一起快乐地玩耍,一起温柔对待自己和孩子们,让这日日夜夜多一份美好。我是 @艺术治疗师李佳莹 ,期待与您的相见。

ps:感谢您的点赞三连给予我的肯定,我会加油创造更好的作品与您分享。 @知乎亲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