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多省市选调开始「拒绝」留学生,释放了什么信号?留学生的「镀金时代」结束了吗?
正直的一部分领导发现,上级领导和同僚们不成器的子女,都送去美国、澳大利亚、英吉利海峡、新加坡、香港留学了。还有一大堆有点钱的老板、职工正在筹钱,准备把不成器的子女送出去读书就算了。
按照他们的说法,在国内没水平没能力,也只有拼爹拼妈一条路可以走了,爹妈辛苦点,就能够供出一个留学生来,以后也好就业,直接搞人才引进、选调生就可以了,再不济去国有企业也是有门路的。
当一小部分人发现这条捷径以后,言传身教,大家都知道了。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个厅级干部的女儿,毕业四五年了,一心想进外企五百强,没有进去,想考省厅公务员一直考不上。当年的选调生要去乡镇,领导认为去了乡镇丢他的脸,也不放心去乡镇,怕找个农村出生的公务员,耽误了女儿一辈子。
折腾了很久也没有结果,去年老两口终于下定了决心,送女儿去香港读硕士了,准备读完回来参加人才引进,进市直机关的事业单位,老两口不求女儿能赚钱,家里钱已经有了,只希望她能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一辈子顺风顺水。
他女儿在香港读硕士,据说一年学费就是三十多万,一年多点学完三年的课程,也不知道最后结果如何,可人家就说,多读书总是有好处的,以后也不求她有什么建树,安安心心上好班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朋友,女儿今年才初二,父母离异,女儿和妈妈一起生活,小学的时候妈妈在乡镇工作,天天和妈妈一起在办公室吃盒饭,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各种问题都出来了,不学习、逃课、抽烟,偶尔还会打同学。
她也没办法,前夫就是个混混,以前当老板,现在什么都不管,自己都养不活,也不管女儿怎么样了。
去年,小升初,女儿勉勉强强上了城区的初中,还是她托朋友帮忙弄进去的,要不然学校离家更远,学校更差。
现在她对女儿根本没有办法,和她差不多一样高,妈妈带女儿,本身就有很多不方便,教育也抓不好。她还和我说,说重了一点,女儿还会反驳她,说你自己的婚姻都经营不好,你有什么资格来说我。
提起这件事,她眼眶就泛红,看起来要哭的样子。她说你是不知道,一个女人带孩子,真的有很多不能说的痛苦,有事情、发现她有早恋倾向,也找不到很好的方式开导她,一个人闷着,真的很难受。
女儿成绩不好,到时候高考考不上,她就想把女儿送到国外读书。为了这个目标,现在女儿才读初一,她就给她报班,假期培训专业外语,希望提前考证,为出国做准备。
她说她有时候真的撑不住了,离婚时分到了两套房子,到时候大不了卖掉一套房子给她读书,只要她不惹事,争取给她读到二十二三岁,那时候,她心智成熟,自己能做决定了,自己也可以放手了。
每一个父母都不容易,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下一代。
留学生也不过是一个阶段的产物,发展时间长了,天平就会趋向于平衡,去魅是迟早的事情,最后都会走到同一个平台上来比较。以后的留学生,极有可能还不如国内的一般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