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中,四爷为什么不给若曦名分?
我可以一次性把桐华小说里面所有这类问题解释清楚:
桐华写的所有东西一律都属于“通俗言情”的范畴,你别管什么穿越什么架空什么忠于历史,这都是末节。说到底, 所有这种古代言情作品最大的卖点都一样的:一个女的和一个或者大于一个的身份高贵的英俊男子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贵族男子对这个女人如痴如狂,今生挚爱。
但是,恋爱谈到了一定程度就必然涉及婚姻问题,涉及婚姻就必然涉及到这个身份尊贵的男子给女子什么位份的问题,这时候真实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桐华这个作者本质上是一个非常胆怯弱小、自怜自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她不敢想象自己的女主角真的能够得到贵族男子正妻/皇帝的正宫皇后的尊荣,她会替自己的女主角“自甘卑下”。你让她写自己的女主得到了名副其实的正妻待遇,名分、实权、财富、宠爱、子女应有尽有,她笔尖儿都要发颤,她不敢!她觉得自己的女主角不配!
但是如果女主角没有正位中宫的尊荣,如何圆上她是该男子“此生挚爱”的逻辑呢?
于是她的所有女主角都会落入两种套路:1.久久恋爱,情深似海,但就是无法结婚;2.已经有了婚姻之实,或者形同夫妻了,但是无法得到婚姻的名分,即便最后看上去得到了一个名分,但出于种种原因,种种无奈,那个名分也绝不是一个让读者感到神清气爽干干脆脆的实权正宫的名分,如果有一定是虚名,实际待遇一定要七折八扣,各种缩水,不能享受到全部权益。
以上逻辑基本上贯穿桐华所有作品。
《步步惊心》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其实从进宫当奉茶宫女开始,若曦就已经开始走上“自甘卑下”的轨道。这里不是指若曦这个人物自己的意志自甘卑下,指的是小说的作者的认知。
若曦本来的出场人设是某边疆大将军的女儿,王爷侧妃的妹妹。虽说这个大将军好像也没有到国之肱骨的程度,姐姐也只是侧妃不是正妃,但好歹是正经的将军千金以及正经皇子的小姨子吧,感觉最少也撑得起一个中等贵族的排面。
一个中等贵族家庭的小姐和皇子阿哥们有暧昧有谈笑,感觉还是比较势均力敌的。
但是很快故事里出现了一个明玉格格嫁给十阿哥的剧情,作为和明玉格格年纪相仿的若曦小姐就面临一个问题了:明玉已经女大当嫁了,她马尔泰若曦为什么不嫁人?
这时候从小说剧情来讲,若曦结婚的情节还远远没有到提上日程的时候,她的各种桃花还没有充分展开呢!如果这会儿就嫁了人,三角恋爱还咋谈?但如果不嫁人,该用什么理由?在古代设定里这个年纪就是应该结婚了啊!
桐华的方法就是,降格,把她降格为一个宫女,用宫女这个“工作”占住她,让她“合法保持单身”。
很多历史迷细扒这个剧情的时候焦点都在于纠结秀女的大选和小选:若曦的身份按说是作为妃嫔去待选的,怎么选着选着成了选宫女了?其实根本不用纠结那么多历史细节。包括那个霍去病的小说,很多人也纠结霍去病历史上没有老婆,为什么不直接安排女主角做了他的正妻的情节云云,其实也是放错了焦点。霍去病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老婆不重要,清朝选秀女到底是什么规格也都不重要,重点只有一个:作者要给女主角安排一个可以和男主谈恋爱的身份,但是作者又不肯(不敢想象)给女主角一个真正尊贵和风光的身份,所以每一次面临需要解释“为什么她还是单身”“她和男主的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时刻,她笔下的女主角身份就会降低一个档次。
在《步步惊心》里,第一次身份降格就是入宫:若曦从中等贵族降格为了奉茶宫女。作用是合法保持单身身份,同时呆在权力核心康熙皇帝的身边,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政治事件的发生(注意,只是“观察”,没有发挥过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力,也就是很多人所诟病的“摄像头”女主)以及跟各位阿哥们眉来眼去。由于高频和四爷八爷十三爷等人见面,不细想会感觉女主角进入了一种和各个贵族帅哥都时不时谈笑一番眉目传情的女海王模式,但实际上呢?实际上各个阿哥家里的福晋侧福晋早已成行,生的儿子女儿也早就满地跑。真实情况是所有男主角男配角们早已过上古代男性贵族应有的、妻妾成群、齐人之福的快乐生活,若曦是个基本上不怎么相干的在宫里当差的女的,因为差事干得不错,一度有低配苏培盛的地位,跟她说话需要稍假辞色,仅此而已。她从一个和四爷、八爷他们基本上平等交往的贵族小姐降格成了主子爷vs奴婢丫头的等而下之的一个身份。
第二次身份降格是拒婚:若曦被打发到浣衣局给太监洗了八年的裤衩。作者找了很多很多理由,这个不得已那个不得已,搞得权势滔天的皇子皇孙大将军王愣是连一个宫女都救不了,康熙多年的宠爱“宠女儿”,结果宠得若曦去洗裤衩。这些苦衷都是扯淡的,实质就是作者再次“自甘卑下”,觉得女主角不配,不想保她。
第三次身份降格就是养心殿袭人:她跟男主角四爷有了夫妻之实,连孩子都怀上了,但就是没有封号。作者安排四爷说了很多很多理由,但真实情况被八王爷福晋一语道破:名不正言不顺。扒开一切有的没的虚头巴脑,她就是混成了一个暖床宝。
真的别笑话琼瑶,琼瑶写言情小说的时候从来不委屈自己的女主角干这种事,而且琼瑶对于权力的理解和把握比现代这些所谓的高学历作者要准确一万倍。比如说小燕子闯围场,乾隆皇帝在她昏迷中就认定这是自己的女儿,立刻就决定要封为格格,然后祭天、搞庆典。这时候也是有臣子出来提出意见的,说她作为夏雨荷的私生女认祖归宗,毕竟不好听,如果把真实的身世大张旗鼓地宣扬出来,可能会影响皇室的名誉。皇帝也认可这个点。
但是这构成认小燕子的障碍吗?丝毫也不。因为大臣的下一句话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小燕子称为“义女”,不说有血缘关系,只说她跟皇帝投缘,所以皇帝就封了她做格格,皇帝十分高兴,采纳了这个建议。
——这就是权力!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赏识了一个人,喜欢了一个人,决定要封格格要给封赏,那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呢?立刻就给封赏啊,还需要那么多扯淡的东西吗?他都还没有跟小燕子详细核对身世的细节,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看法,就已经决定要封格格了。
有难处?存在一些说起来不太好听的东西(私生女,露水情缘)?那就让臣子想一个体面的说辞带过去呗!难不成还因为这些说辞这个事儿就不搞了?可笑。
换到《步步惊心》里面,康熙如果真的宠爱若曦,就给她一个格格或者郡主的名分有何不可呢?让她以郡主的身份生活在宫里陪伴太后什么的,不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贵族女孩儿讨人喜欢,留在宫里住一段时间,这在历史上本来也是很常见的事,干什么非得弄成宫女呢?剧里头光是选秀这一件事多让人紧张就演了半天,第一次看还真以为康熙是不是要看上若曦了,其实完全没有,那在剧情设计上有什么必要搞得紧张兮兮呢?
这部剧前面不断强调康熙非常喜欢若曦,若曦还被一个什么蒙古王公送了玉佩,搞得好像义女似的,好像若曦饱受老一辈实权人物的爱护,但是这些虚头巴脑的宠爱到底给若曦带来了什么好处呢?nothing 她端茶倒水的辛劳没有丝毫减轻,后面被弄去洗裤衩也没有丝毫援救,哪怕终于等到了四爷即位,她都没有一丁点的舒服待遇!她跟其他所有宫女太监一样被关在小黑屋子里好几天直到即位完成才能够被放出来,这哪是爱人的待遇呢?这哪是心腹的待遇呢?这跟最普通的宫人有什么区别呢?
而实际上她就只是个宫女。若曦自从离开八爷府的身份就一直是且只是一个宫女,普通宫女的一切辛苦心酸痛苦压力她没有一点点规避,额外的身份和待遇她没有一点点享受。表面上她跟阿哥贵族们谈笑风生,实际上她的个人命运就是一个最普通最渺小的宫女的命运,那些阿哥跟她的爱情也好友情也好亲情也好,从来没有兑现成任何实际的东西。
然后,由于皇帝爱她,她又成了一个没名没份的怀了孩子又流产的宫女(简直搞笑),直到出宫去了十四爷那里,依旧是一个不能正式举办婚礼的别扭至极身份尴尬至极的侧福晋,然后她病死。
从头到尾,所有这些实权人物的宠爱和看重,对于若曦的生活境遇一根毛的作用都没有,全都是些口惠而实不至的东西。
哪怕不说男女情爱,说长辈的关爱好了。康熙皇帝喜欢她,到底体现在哪儿呢?哪怕早点让她出宫,陪伴姐姐生活呢?这不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吗?宫女和妃嫔存在的意义说到底就是为了服务皇帝的,如果皇帝很喜欢某个宫女,特意抬举,额外关照,那么不管是让她做郡主以更尊贵的身份留在宫里也好,让她早些出宫回家陪伴家人也好,完全都是可能实现的,但剧情里就是没有。
一边拼命讲大人物多么喜欢女主,多么为女主角倾倒,但是另一边这种喜欢到底化为了何种实际的待遇又毫无痕迹,这就是桐华作品标志性的拧巴之处。不仅仅在男女情爱上,在长辈实权人物的关照上也如出一辙。
总之,女主角享受到所有人的爱,但就是过不了好日子。这些爱来自世界上最有财富、最有权势的人,但是就是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待遇让女主角享福 ♀️
反观《还珠格格》,皇帝喜欢小燕子,觉得她是自己女儿,那就要立刻封为格格。格格学不会规矩,那就不学规矩。皇后说格格女大当嫁,需要学规矩,那皇帝就说我舍不得小燕子,我不管什么女大当嫁,她就留在宫里陪我一段时间,以后再出嫁,又有什么不行?后来发现,诶,紫薇才是亲生骨肉,小燕子其实是没有血缘的,但皇帝依旧很喜欢她,怎么办呢?好办,两个都认作自己的格格。老子是皇帝,多养个把女儿还养不起吗?搞笑。
刚好,本来小燕子就是用“义女”的身份封为格格的,那现在就当是真的作为义女不就得了。此外,永琪喜欢小燕子,也是一上来就喜欢的,而且明知她就是一个草民也喜欢。没有学识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有啥关系啦?我就是喜欢小燕子,然后每天都急着让皇阿玛给指婚,要明媒正娶小燕子,纯粹是因为皇帝也喜欢小燕子,想让她作为女儿在自己身边多陪自己两年,才迟迟未娶,但是要“娶为正妻”这个点是一早就定了的。尔康喜欢紫薇,也是一上来就喜欢,而且表明要“凤冠霞帔,明媒正娶”,刚开始想不到办法(因为紫薇还没有认亲的时候,没有格格的身份,尔康作为贵族里的青年俊杰肯定会被皇帝指婚给一个贵族小姐,这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娶滋味),他的态度是:办法我之后慢慢去想,但是让紫薇做我的正妻是肯定的,做妾做婢做什么的根本谈都不谈,必须是正妻,而且是唯一正妻。
被掌握实际权力的男性认定为挚爱的女性,全都是这样的待遇。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琼瑶阿姨玛丽苏恋爱脑了,结果一看历史,搞了半天真实历史上皇帝对自己真爱的女人给的待遇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假格格算什么的,还有找小妈的,二婚的,一辈子除了皇后没有别人的,比自己大十几二十岁还爱得死去活来的……只有更夸张!《步步惊心》里那些个“困难”算是鸡毛呢?根本不构成障碍,能够构成障碍只有一个原因,那个男的不想,他不爱,他觉得你不配。在《步步惊心》以及所有同类桐华作品里,男主角哪怕在最为爱恋女主角的时候,也从未爽快表示过要排除万难把她娶为正妻,要把各种权势、金钱、福利跟她共享。
这就是不爱。更准确来说,就是作者觉得她笔下的女主角不配得到这样的爱。她所有的爱都主打一个口惠而实不至,形式上要死要活,实际上?啥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