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到基层调研却让基层写报告的现象?

发布时间:
2025-01-05 15:20
阅读量:
11

1.如果你是基层负责撰写报告的小科员,你会痛骂这种作风。

2.如果你是基层负责提交报告的领导,且没吃过亏,你也会痛骂这种作风。

3.如果你是基层领导,且吃过亏。你会要求科员好好写,写完了给你审。提交上去后,希望上级领导多用你的报告,少提一些你没写出来的问题。

4.如果你是上级调研组负责写报告的科员,你会感谢这种作风。

5.如果你是上级调研组的领导,且没经验,你会厌恶这种作风。

6.如果你是上级调研组的领导,且有丰富基层经验,你会要求基层提交报告,要手下完善,并加入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意见。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视角不一样,职位不一样,观点就相差那么大?

真就是这么大!屁股下的位置决定脑袋,经验和教训决定工作方式。

首先,对于1基层科员来说,他想得最纯粹。谁来调研,谁就应该负责写报告。如果上级调研,还让基层写报告,那不是假调研,乱弹琴吗?平白增加基层工作量,所以该骂!

对于4上级科员来说,他有两个想法。首先是基层如果有报告提交,他写调研报告会更轻松。写的越好,能直接用的更多。这减轻了他的工作量,从偷懒的角度来说,他是支持的。

其次是,如果基层没有报告提交,他会写的很艰难。并不是单纯的工作量增加,而是没有足够的样本数据。这是调研组天然的短板。

比如,上级调研农村改厕问题,他们能100%走遍所有农户的厕所吗?不能?那你走的三五家,十几家的厕所,能完全代表全面情况吗?

不提一个市有百万家庭。单一个乡镇,就有几千户家庭。如果调研组走遍这个乡镇几千户家庭的厕所,少说也要一百天。调研组没有其他工作要干了?

如果调研组仅仅走三十户,发现做的都很好。那你敢在调研报告里写,从实地走访来看,改厕工作100%落实到位吗?你不敢,你写了,如果今后有一户发生问题,你就失职了。

这时候,如果乡镇提交给你的报告里,写明只落实了95%,还有5%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落实。你写报告的时候就踏实多了。因为这是基层发动大量人力全面摸排后统计出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哪怕有水分,锅也能让基层背。

总之,基层如果不给你数据,单凭调研组自己走访,调研报告就写不出来,写出来了也偏离事实。

有人问,那我基层只给数据不就完了,干嘛要我写报告。别急,上面的例子为了便于理解,写的简单,继续往下看。

2基层没有吃过亏的领导,想法也很纯粹。他跟科员差不多,厌恶调研组。来了要陪同接待耽误工作不说,还得安排下属写报告,他是不喜欢这作风的。他甚至一厢情愿的认为,上级就应该扎扎实实自己看,自己写。把基层的问题反映上去,推动高层解决。这才是真正帮助基层!

但是3基层吃过亏的领导,可就不敢这么想了。他吃过什么亏?

一是调研组讲问题不讲成效的亏。某年他辛苦抓改厕工作一年365天加班累的快吐血。终于完成95%,从以前的全县倒数,一跃成为排名前三。这时候调研组来了,不要你的报告,不听你的汇报。直奔农户家里看。随机看了5户,正好有一户,因为达不到条件又想吃低保,乡政府没同意,怨恨乡政府,死活不配合改厕。调研组问原因的时候,他说乡政府腐败,只给有关系的人改厕,他这种没关系的不给改。调研组回去后,半点没提该乡镇的工作成效,着重写了这个农户反映的问题……后续你们能猜得到。排名前三的乡镇,因为这个问题,今年改厕工作考评先进没了,成为整改典型。有人说,这种不是跟上级沟通解释一下就行了嘛?确实县委书记听了你的解释,但是你的问题已经写在调研报告上了,县委书记也得给上级一个态度。而且,谁让你没有当场和调研组沟通好呢?体制内就这逻辑。调研组也表示,我们虽然写了你乡镇存在的问题,但写的是存在部分农户思想工作没做到位的现象,导致改厕落实还有差距。一个字都没提那农户编排的话。你就说这一句描述有没有错误?没有?但是没写你们的工作成效,付出的努力?你一个乡镇的努力和成效有什么资格被我提起,我调研的是全市的工作成效,你乡镇只有存在的问题有资格被我们点出来。你无话可说。

二是调研组找问题要你解决的亏。调研组来了,你作为基层领导,把工作中一些非常棘手,县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给到调研组,希望调研组从更高层面推动解决。比如,上级承诺的改厕经费没落实到位,还差10%农户没有完成改厕。调研组把问题如实写进去,反映了。上级看到了,但确实没钱了,怎么办?简单,一个命令,要求县里出钱整改。县里也双手一摊,没钱啊。一个命令,要求乡里自行整改,一个月落实到位,否则追责。乡里傻了眼,本来问题不报,从上到下都拖着,现在问题一报,一个月内要自己完成。变不出钱?那就挨板子吧。这种亏吃多了,基层领导就明白了。正常工作渠道报过了,非常棘手难以推动解决的问题。寻常调研组来的时候,就别报上去添乱了。人家就是个调研组,普通智囊,权力部门解决不了的,怎么能指望一篇报告解决呢?

三是调研组发现的问题你有而别人没有的亏。基层问题千千万,花样不停每天换。所以越是高层,政策说的越含糊。没办法,海南和新疆的工作能完全一样吗?内地改厕2000的成本,在西藏的冻土层能挖出一个厕所来吗?高层知道基层形态万千,轻易是不敢一刀切的。出政策都是讲方向,不讲方法。方法由市县自行制定。但市县内部的差异也大啊,十里不同音听过吗?两户人家,一户在山上,一户在山下,改厕成本也有差距啊。调研组来了,自行调研问题,结果他们发现山下挖个厕所只要2000块,山上挖个厕所要3000块,于是问题里写:部分地区未统一做好成本控制,导致部分厕所改造经费超标。你作为基层领导环顾一圈,全市都是平原,就你乡镇有座山头。这个部分地区是谁还要明说嘛?县委书记拍着你肩膀说,工作还要细心细致啊,工作先进明年再加油吧。

四是调研组提出的建议措施不切合实际的亏。调研组不光写成效、找问题,他们还得在调研报告里提出对策建议、整改方向。有人问这也能吃亏?能。调研组只是来调研的,不是来深入工作的,他们对一项工作的了解能有多深?而且组员水平有高有低,你又能保证他们是哪种卧龙凤雏?还是以改厕来说。你乡镇有10%的居民常年全家在外打工,他们同意改厕,但是要过年回来时亲自监督施工,以防施工队挖坏房子地基、管道。你本来同意了。但是调研组来了,发现了有10%的农户进度慢,于是写进了问题里。并写上建议对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改厕任务。你拿到这句建议转化成的命令,欲哭无泪。回忆起和调研组的沟通,你据理力争,调研组领导只是点头,最后只答了一句:基层情况确实复杂,但也要站在全市工作大局上考虑。要耐心细心化解农户的忧虑,并做好施工队的监督工作。没了,怎么化解、怎么监督,看你的本事了。至于农户死活不同意怎么办?看你的工作能力了……

类似此类的各种亏吃多了,基层领导就明白了。就乐意写报告了。更巴不得调研组用自己的报告,用自己写出的成效、用自己写好的问题、用自己写好的整改措施。千万别自由发挥。

6.有基层经验的上级领导,吃过这种亏,有些人就会允许让基层写报告。自己融入一些重要问题和建议。

5.没有基层经验的上级领导,没吃过这种亏,大部分就不爱让基层写报告。自己来撰写问题和建议。

但总的来说,基层写的报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调研报告”的参考文件。不是全部,不是最终稿。

调研报告,哪里只调研一个地方呢?你一个地方写的怎么能直接用呢?

就算只调研一个地方,不加入些新东西,怎么体现上级调研组的水平呢?

所以,大多数时候,基层写的报告,仅仅只是工作汇报。汇报里写明举措、成效、问题、下一步整改措施。

调研组来了,拿着工作汇报,再巡查一圈有没有新的、更多的问题,回去融合一下,整出一篇新的调研报告出来。

至于直接用基层写好的“调研报告”的,我见识少,还真没有看到过。

你问如何看待到基层调研却让基层写报告的现象?

上面6种视角,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看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