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看《临高启明》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是17年那个未成年高赞答主。
最近把《临高启明》捡起来继续看,在知乎搜到这个问题,发现高赞前排竟是我自己。
评论区有人问:“看时间答主已经参加工作两年了,不知道现在怎么看?”
于是重新作答。
利益相关:
17年我17岁,刚刚高中毕业。
25年我25岁,参加工作快4年。
以下正文:
17年看《临高启明》的时候,略读非常严重,很多剧情看不懂直接跳过,不喜欢的剧情也是直接跳,当然本质原因是当时比较穷,买不起全部章节,只能紧着喜欢的看。
这导致我后续重读的时候,简直像是看一本新书。
这也没看过,那也没看过,只记得女仆革命了。
25年倒是不穷了,然后发现……
有的剧情就是买了也看不进去。
一直到周乐之落网我才知道黑尔他们也是穿越者……
8年来的每一次重读我都跳过了海外剧情,甚至“京师”“焚楼”“索菲亚”等我依旧跳过了98%以上,要不是为了看广州归化民的潜伏剧情,我甚至连周乐之也不会认识。
17年我还爱看元老院内部斗争。
现在我只想看归化民新生活。
可是真的很好看啊。
难道有人不爱看金五顺、毛十三、黄熊、董明铛、广州归化f4、何晓月、相亲大会吗!
哈哈。
真的很好看啊!
好了,回归正题:
作为“女性”的我,8年过去,对本书的看法是否有什么变化。
1.现在完全能接受生活秘书、人种博物馆了,因为我也想多谈几个帅哥,最好帅哥能提供类似女仆的服务。
2.书里对年轻男性关于“结婚”和“性”的强烈迫切需求描写依旧一以贯之,这一点我也依旧不是很理解,可能作为女性的唯一幸运就是不用被这种生理本能绑架。
不过现在互联网上好像不流行喜欢女性了,大家喜欢男娘或者独身主义,我不理解,但还是祝福大家都心想事成。
当然,我并不认为异性恋可以凭借意识更改出厂设定,我浅薄认知为经济真的不好了。
3.关于底层百姓的生活。17年我提到,“对古代底层人民的苦难缺乏认知”,其实是不全面的,我那个时候“对人的苦难缺乏认知”。
人苦起来真的太苦了,工作之后接触了很多事情,大家真是太苦了。
记得22年值班(因为某全球性事件),我们对口社区是城市里最繁华的那个区域,但是那几天我们发现很多人睡在桥洞里,会偷偷来要我们的多余盒饭。
可能只是为了省钱,但我一直以为我们这个时代不至于此。
因为这些,我真的很爱看“元老院救苦救难”剧情,我知道他们可能只是出于私欲,但是,但是毕竟是救苦救难。
4.对女性的描写。萧主任对女性的描写大有进步,17年的时候他的描写还是二次元的、失真的,但是25年去看,很多女性形象已经可以立起来了,是真的有血有肉的,我可以共情到的。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男频作者都做不到。“把女性当成一个人”来写,甚至比很多女频作者都做的更好。
最后跳出“女性”身份,再说几句。
我21年毕业,本科为某中层211,念书时曾公费留学,毕业后考入体制内,没有在私企工作过。
参加工作后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网文,也正是开始写文之后,我把《临高启明》摆在了我的人生之书位置上。
高兴了看《临高》,不高兴了还是看《临高》。
基本和《老友记》一个地位了。
因为《临高启明》是真诚的。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可贵的品质。
说句玩笑话,看《临高启明》像回家一样,完全能预测主角团要干嘛,因为他们就是很真诚。
真诚的内斗,真诚的蠢,真诚的欲望,真诚的不堪,真诚的救苦救难。
再说萧主任。
萧主任在各方面进步都很大,尤其节奏控制!这本书篇幅那么长,到后期没有一泻千里纯属神迹,同为网文作者我简直无法想象是怎么做到的。
一直琢磨着写完手上的书,也开个小号搞点临高启明同人,但我本人属实是极端风险厌恶型,根本不可能加入这种穿越活动,不知道咋圆。
哈哈。
总之祝临高启明越来越好!我会一直看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