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回应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停靠费,只会推高全球的海运成本,无法振兴美国的造船业,如何看待此事?
之前的建议稿好像是每净吨1000美元,后来遭到外贸商和承运企业激烈抗议才有所下调。 现在针对中国船东一个收费标准,针对其它有中国制造船舶的其它承运商一个收费标准,后者更低且如果向美国造船企业下订单可以获得豁免。 假设从中国出发的集装箱到美国西海岸,3000美元/TEU(20英尺集装箱),一个集装箱假设净装20吨货物,那每吨费用是150美元。 现在懂王要给中国海运企业收费,比如中远海控,如果按50美元/净吨就是涨价25%,如…
谷歌地图将南海改名西菲律宾海,外交部回应「南海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通用地名」,谷歌地图改名会造成多大影响?
这取决于你怎么看了。谷歌地图是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数最多的地图软件,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哪怕是在香港和澳门,主流地图软件也是谷歌地图。 但在中国大陆,则是高德和百度地图取代了谷歌地图的生态位。 而谷歌此举,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东南亚民众的认知。 谷歌不同于苹果,苹果很配合,比如要求国行苹果阉割这个,阉割那个,哪怕就是阉割Magsafe无线充的功率阉割到7.5w,苹果也照常遵守。 无论这些要求合理不合理,绝大…

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加征 245% 关税,称「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美国的做法还有意义吗?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几天tiktok上面全都是中国厂商做广告,曝光美国品牌本质都是贴牌,直接跟他们买就算有邮费和关税都比美国现在的便宜。说句实在话我要美国人,一块六一盒的洗衣凝胶是假的我也认了

外交部回应美 104% 关税,称「中国人民正当发展权利不容剥夺,继续采取坚决有力措施」,释放什么信号?
再次确定时间线来到了1930年。 这次我们拿的是英吉利的剧本。 大家都知道,在特朗普之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敢“向列强宣战”的猛人是慈禧太后。 那第二个猛人是谁? 是1930年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 1930年左右的世界,跟2025年其实非常相似。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被打成了一片废墟,百废待兴之下,只能一切都依靠当时唯一远离战争的工业大国美国支持。 欧洲各国从最基本的粮食和布匹,到各种日常用品、工业机械…

台方称一天内 66 架次军机出现在台岛周围,外交部表态,释放了哪些信号?
有时我真的觉得用军事上比不上用文化。 有个台湾女网友,她因为受不了爸爸把“影片”说成“视频”,把“行充”说成“充电宝”,“洗面乳”说成“洗面奶”这些“大陆用语”,于是愤怒的要求父亲“卸载”手机上的小红书和油管(因为油管上都是一堆搬运大陆的视频),结果有人告诉她,她自己说的“卸载”也是大陆用语。 还有台湾、闽南地区“土豆”指得就是我们常说的“花生”、而“土豆”在他们那叫马铃薯,有小孩说土豆然后被批抖…

外交部回应美军偷叙利亚小麦,「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心里装的是掠夺资源的算计」,如何看待此事?
田间抢粮、人力装车、武装运输、沿途检查、卖到国外、空载回营。 这趟流程走下来,搞不好粮食只卖了一万美元,路上的花销就超过2万美元。 里外里一算,这趟运粮之旅美军还倒亏1万美元。 车辆、油料、人员,故障,这都需要钱啊。 问题来了,这种明摆着亏本的事情,美军为什么会去干呢? 外网上有一批恨国党,正在用这个理由给美军洗地,说这绝对是假新闻,美军不可能那么傻,得不偿失的事情你会去干嘛? 呵呵,别的国家可能搞不清…
NASA称未收到中方月壤研究邀请,外交部称美方似乎忘了「沃尔夫条款」,该条款对中美航天交流有哪些影响?
这就是目光短视的后果。 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计划分配给18个国家,美国主导的“小院高墙”里的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在分配名单里[1](网上自媒体信息,尚未有官方确认);小院高墙的倡导者,因为2011年单方面搞得“沃尔夫条款”,却没拿到。这个条款明确禁止NASA和中国的任何政府机构或企业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如此,甚至还禁止NASA的所有机构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所以,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的影子,中国也…
北约秘书长威胁称「中国再支持俄罗斯,就要付出『经济代价』」,外交部驳斥,北约或采取哪些措施?如何评价?
有个说法流传了很多年,只要西方威胁公布海外贪官的子女和财产情况,中国就会立刻屈服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西方宁愿打贸易战金融战热战,就是打死都不用这招?难道是威力太大要留到最后用? 后补:我说的“这招”,指的是“威胁公开”。只要一威胁,那些贪官不是就会乖乖就范百依百顺的吗,哪至于让东大这么蹬鼻子上脸了? 知友们请帮忙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