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布利多的弟弟说「邓布利多为了追求力量牺牲了很多东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邓布利多从来就不是一些人口中的“温暖慈爱圣诞老人般的老爷爷”,即使在没有神奇动物系列之前,光看本传他也不是这样的人。 实际上FB里展现出来的性格和本传是一脉相承的,或许没本传强势,但风趣狡黠、温和从容、自信骄傲、深沉睿智、还有冷静理性得近乎无情,以及偶尔流露的感性十足和一点孩子气,都是他在本传中的性格。 一些人认为邓布利多就是个解决难题的慈爱老爷爷,试图否认年轻的他和他的爱情,嘴上说着敬爱的话,实际…

为什么德国人甘愿做技工,而不是追求高校文凭?
以前很蠢想知道,为什么美国、澳洲这些地方水管工啊、装空调外机的、修马桶的工人,或者建筑工人,为什么都赚得不比在格子间的白领差, 看美剧发现那种给房子做改建装修的承包商,日子甚至过得很滋润,不理解,连点外卖的配送费都格外贵(和国内比哦)。 后来才明白,让蓝领工人也赚到足以养家糊口甚至不错的薪水,其实是一种好事,否则多读几本书、有个大学文凭或者靠在网上打字赚钱的人和蓝领工人比多赚好几倍,会误以为自己是…

复旦教授呼吁年轻人减少欲望,学会在追求与满足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理解?反映出当代年轻人一种怎样的状态?
没有问题~ 日韩的年轻人看似无欲无求,可你看看二次元游戏、二次元动漫卖肉、卖腐、卖重口味有多严重(而且越来越严重),你就知道,所谓的宅男宅女压根就不是没欲望,而是欲望过大乃至于业界都不得不年年加码。 看似表面上佛系草食,可不代表内心里真的佛系草食。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在欲望和无聊之间摇摆的钟摆」。 我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但可以降低钟摆摆动的速率。 与其被社会带着走,总是不断追求更快、更大剂量的快乐,…
人类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社会进步?
我老婆生儿子,耻骨不开,一毫米都不开。剖腹产。 古代必死无疑。 我儿子出生,新生儿肺炎,住保温箱7天。古代大概率也要死。 我今年春节前流感,高烧41度,呼吸困难四肢麻木,抗生素一针好了。放古代,也可能得死。 其他的因为生产力而得到的卫生条件改善不细说。现在起码不用怕被老鼠咬了得病死。 没有科技进步,人均寿命没办法从原始社会的十几岁到今天的接近80岁。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开始追求「县城感」?反映了大众怎样的心理?
因为但凡是个智力正常的人,都看清了局势而已,这社会就是个大型游戏,大城市就是高端局,一线城市就是峡谷之巅,如果是个竞技游戏还好说,大家还能凭努力,凭技术,凭智商,凭运气去拼一拼,可现实他是个氪金游戏,高端局是氪佬的天下,没你平民什么事,县城虽然也是氪佬控场,但至少能给平民留点肉吃。 努力过的人的才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努力就有回报的,而是你努力一千次一万次,可能会有那么一两次机会,而你拼尽全力抓住这…

在追求高效工作的数字化生活方式中,有哪些数码产品值得推荐?
刚刚看了一些大佬的回答,发现推荐的产品少则1000,多则大几千,看了后我默默开始了我的思考。我平时码子多一些,在固定地点我都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但偶尔也会出去,毕竟换个地方,灵感可能就来了。 1、平板电脑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的平板电脑,我都喜欢。前两天去小米之家体验了下小米6Pro平板电脑,感觉真不错,识别灵敏度很高。我主要看中它的分屏和手写功能。 分屏功能可以让我一遍看资料一遍码子,…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为了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疲惫,追求身心放松的一种方式。然而,当前的中国式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本末倒置。众多游客在旅途中行色匆匆,忙于打卡热门景点,奔波于各个观光点之间,被紧凑的行程安排拖着走,失去了旅游原本应有的休闲与惬意,让放松之旅变成了疲惫之行。
很多女生都说自己曾有过拒绝过有钱人的追求过的经历,真是这样吗?
说个好笑的吧 在一个小相亲群里,有一个围棋女老师,她提的各方面要求我都复合,除了颜值 ps:围棋老师自己说自己致命缺点是周内早上休息晚上上课通常干到九十点,周六周日全天,周一休息所以很难跟人见面,我是自己开公司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所以完美的补足了这一点 妹子没看上咱也没啥 可一到周一或者周日晚上,妹子就发指向性很强但又模棱两可的话 周一的话,一大早就是,又是没人爱没人疼的一天,好像有个男人抱抱给与温暖或是…

如何评价未明子6月27日动态表示不该追求劳动法的落实?
彻底暴露了未明子叔叔保保巴士的面目 未明子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还处于前亚当斯密的水准,只把人作为生产主体,而忽略了人作为消费主体的地位。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未明子认为,提高最低工资、落实劳动法、降低工作强度来增加工作岗位,会造成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并且从他的话来看,他似乎认为生产产品的唯一作用就是出口到国外,国内14亿人只需要负责生产就行了,但外国消费者要考虑的是可就多了 他甚至都没有想过这样一种可能性,…
中国古代画家为何不追求“画得像”?
中国画里把大人物画得大大的,把奴婢画得小小的,我就觉得十分可笑,直到有一次: 我在售楼中心看房时,正巧碰到那位知名女房地产开发商过来视察工作,她往沙发上一坐,七八个售楼小姐围上去帮她整理头发,当时那个人物大小比例,真的把我惊到了,跟中国画里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