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 42 天的皇帝?

发布时间:
2025-04-18 11:49
阅读量:
7

李自成太渴望当皇帝了,仅仅42天,他就把当皇帝能干的事儿都干了个遍,连皇帝不敢干的事儿,他也干了。

李自成在没有当皇帝之前,认为当皇帝确实挺简单的,但是现实却啪啪打脸。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西北边陲地区,天灾几乎要置人于死地,持续时间高达36个月,实在走投无路的百姓,就干起了揭竿而起的营生。
当时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年轻人,出自落魄地主之家,仅仅读过几天的私塾,小小年纪就靠着给地主放羊来补贴家用,年纪稍大一点就开始工作了,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驿卒,说白了就是咱们今天的邮差,快递员一样的活计。

本想安安稳稳就此过日子的李自成,连这个简单的愿望也不能满足,甚至到了举债度日的地步,即便是当时自然灾害频繁,全家人还要面临贪官污吏的盘剥,许多当地百姓都到了啃树皮充饥的地步。

即便是当时收入微薄,但李自成好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是这一切,恰好赶上崇祯皇帝精简改编驿站,而李自成又不偏不倚,在裁员的关键时刻丢失公文,彻底被炒鱿鱼失业了。

但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李自成同乡的举人艾诏,早年借过李自成钱,现在日子也不好过,就找李自成讨债,即便是想还钱也有心无力,于是李自成就被告到了官府。

于是当地县令,就把李自成游街示众,差点命丧黄泉的李自成,经过亲友搭救才保下命来,年底出狱后,实在气不过的李自成,直接送债主艾诏领了盒饭。

但这件事也没有结束,就在李自成入狱的那段时间,老婆李氏也不愿意跟着李自成再过苦日子了,居然跟同村男子勾搭在了一起。

于是李自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自己的老婆和隔壁老王都给了结了。

自此,李自成就开启了逃亡之路,带着自己的侄子李过,逃窜到今天的甘肃张掖地区,隐瞒真实姓名参了军。

原本跟随部队进京的李自成,不满于当时的军饷问题,起兵反叛,眼看入与朝廷越走越远,原本就对朝廷不满的李自成,也彻底加入农民起义军队伍。

作战勇猛的李自成,很快就得到了手下兄弟们的拥护,本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原则。李自成投奔了闯王高迎祥,只不过好景并不长。

李自成新认的老大高迎祥,在陕西地区被巡抚孙传庭伏击,兵败受俘,不甘屈辱,一命呜呼了。

而当时已经锋芒毕露的李自成,也被拥戴为新一届闯王,继续高举起义军大旗,开展起义事业。

为了能够尽快团结起义军,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迅速赢得了无数农民百姓的支持,但他也不知道的是,成也均田免赋,败也均田免赋,李自成亲自为自己挖下了一个大坑。

李自成的起义事业还是相当顺利的,一路高歌猛进,在公元1643年,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后便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知无法与李自成抗衡,提前自缢而亡。

李自成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北京城新一任的主人,一切都太顺利了,反而让闯王李自成,忘记了自己当年起义的初衷。

李自成当皇帝的42天,都干了什么?

明朝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3月19日

整个北京城也要易主了:

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占领北京之后,就派手下的士兵张贴了安民告示,一方面是为了安抚民心,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想趁机作乱之人的警告。

随后便开始搜寻崇祯皇帝的下落,而崇祯太子朱慈烺,也毫无意外选择了投降。

三天后,崇祯皇帝的遗体在煤山被发现。

得知崇祯皇帝已死的消息,李自成也并没有感觉到有多意外,他派人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遗体抬到了东华门旁边,又花20串钱买了两副棺材,就那样放了三天。

直到第4天,北京城里的普通百姓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自发地将崇祯皇帝安葬了,李自成也没有阻拦。

由于当年的崇祯皇帝,并没有提前为自己修建陵寝,所以最终也只是和周皇后的遗体一样,被抬到昌平的田贵妃墓中一块安葬了。

尽管李自成的处理方式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但是对比清军入关之后,不仅为崇祯皇帝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而且还将已经下葬的田贵妃墓,进行重新的修缮。

不得不说,李自成当年确实缺乏深谋远虑,也错失了一个拉拢人心的良机。

但是接下来李自成也迷茫了。

当年的他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全天下老百姓吃饱饭,同时也让自己几乎绝望的生活,看到一丝扭转的希望,但是这一路走来,居然过五关斩六将,直接推翻了数百年的大明王朝,原本那个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经常饱受欺凌的李自成,也成为了无数人顶礼膜拜的一国之君。

不好好享受一番,真的对不起这十多年来的辛苦付出。

自从妻子李氏给自己戴了帽子之后,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李自成都没有好好考虑过自己的终身大事,于是在入主皇宫没多久,看到年轻貌美的宫女窦美仪,闯王李自成,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心,李自成直接册封窦美仪为妃,同样也为了享受一把当皇帝的特权,李自成也终于知道了皇帝的快乐,原来就是如此简单。

很快一人独占30多名嫔妃的李自成,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但是这幸福只是眼前的。并没有被胜利完全冲昏头脑的李自成,也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自己当年均田免赋的想法太天真了。

作为起义军的口号,确实能够迅速拉拢人心,但是真当自己当了皇帝,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自己当初只有几万人的军队,入京后也已经扩充了10倍不止,这么多人吃饭都是个大问题,当年崇祯皇帝要是有钱发军饷,也就不至于无兵可用了。

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李自成,再这样下去,那可是坐吃山空的节奏。

但是当年已经发誓不再坑害穷苦百姓的李自成,也深知农民百姓的不易,不愿意掠夺普通百姓,那就只能拿富商大户,明朝遗老来开刀了。

毕竟要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还要满足后宫佳丽的吃穿用度,再加上整个皇宫正常维护费用,甚至还不算登基大典,一想到这些就头大,李自成满脑子就一个想法,搞钱。

当时李自成手下有个大将叫刘宗敏,此人可是个狠人。

尽管当年的明朝官员对崇祯皇帝哭穷,但是这一招在李自成这里不好使。

他明确根据官员级别的高低,确定了他们需要缴纳军饷的数量。

高级官员10万左右,中级官员3~5万,一般官员1~2万,其他下属几千。

刚开始确实有人负隅顽抗,依旧是那套哭穷的把戏,但是这一招在刘宗敏看来,压根不是什么问题,他专门制作了5000套夹棍,就是为了专门针对这一类人。

士兵们只要稍微一用力,就有可能将骨头夹碎,所以面对这样的酷刑,对于那些不愿意出钱的明朝官员,也只能乖乖就范,如果按照规定时间不能足额缴纳,还要进一步施加重刑,直到彻底缴清欠款为止。

原本只是要钱,但是被压迫已久的农民起义军,在用刑过程中难免会掺杂个人恩怨,最终也导致因酷刑而死的官员超过1600多人。

这其实也为李自成的失败埋下隐患。

当年吴三桂的父亲也在其中。

原本是明朝末年辽东总兵的吴三桂父亲吴襄,在北京城被攻破后,也被大顺军活捉了,只不过留着他还有妙用,毕竟只有招降了吴三桂,李自成的皇位才能坐得安稳。

由于当年李自成在进京之后,头脑还相当清醒的他,专门立下军规铁律:胆敢有故意伤人者,劫掠财物者,欺辱妇女者,通通杀无赦。

规矩是确实立下了,但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

刚开始农民起义军也确实能够严格遵守,而且当时为了杀鸡儆猴,居然有两个士兵顶风作案,看着京城商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公然实施抢劫作案。

这件事被李自成得知以后,当街将这两人活剐示众,也确实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但是原本都是出生贫苦的农民起义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聚合金钱的诱惑。

很多时候都已经开始掺杂个人情绪了,不仅对于那些不愿意交钱的官员施以重刑,甚至对于清正廉洁的清官,也没有做到优待礼遇。

原本纪律严明的大顺军,秉公执行公务的同时,也慢慢有了中饱私囊的行为,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涉及的金钱数额也越来越大,士兵们甚至干起了杀人抢钱的勾当,军中的不正之风开始蔓延,但此时正忙着准备登基大典的李自成,也压根管不了这么多了。

他唯一操心的,就是怎么才能让吴三桂投降了?

毕竟当时镇守辽东的吴三桂,手上的精兵至少有8万人,而且吴三桂手上的军队作战能力一点也不差。

吴三桂本身也是一个能力不错的将领,不知道该如何办的李自成,就写了两封信,探探吴三桂的口风,看有没有可能劝降的机会。

恰好当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在京城,李自成说服吴襄之后,也让他劝降吴三桂,毕竟就连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都还在京城,为了家人团聚,也为了天下苍生不再饱受战乱之苦,赶紧接受投降,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原本都已经投降的吴三桂,但是在半路上却听到了一个令他咬牙切齿的消息。

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当时也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在投降的路上,反而迫不及待地霸占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也瞬间没有了想要投降的心思,但是第1次交手他就发现,凭借他当时的实力,如果直接跟李自成硬刚,那无非就是两败俱伤,眼看大顺军已经兵临山海关下,为了将损失减到最小,吴三桂就联系了摄政王多尔衮,联手击退了李自成。

被打到节节败退的李自成,在4月23日开始收罗残余势力,怒不可遏的他处决了吴三桂父亲吴襄,也意味着他与吴三桂彻底决裂,随后在4月27日准备北京防御工事,顺便处决了吴三桂全家。

直到4月28日,在大臣们的坚决劝告下,李自成才终于举办了登基典礼,随后便决定先暂时放弃北京,然后再从长计议。

4月30号,大顺军正式从北京撤退。

原本还想着东山再起的李自成,却没想到在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就用大量的金钱收买人心,原本就遭受酷刑折磨得明朝旧官,很快就被招揽了,而且有了充足的军费,当年那些不堪一击的明朝士兵,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原本还被天下百姓拥护的闯王李自成,尽管看似他做了一个皇帝在位期间能做的所有事,也做了皇帝,在位期间,压根不敢做到的事,但是无论如何,李自成终究还是一步步走向了覆灭的深渊。

曾经是天下百姓人人捧之,但是相比较之下,入关后的清军更懂得如何收买人心,现在的李子成,却犹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得而诛之。

在明军和清军的混合双打之下,李自成就连关中都待不下去了,再加上当时的鼠疫横行,李自成的精神也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关于李自成最终的结局,却始终没有定论,相信还需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所以回顾李自成的一生,究竟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原因显而易见:

第一、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口号,埋下祸端,直接断绝了大顺王朝的可持续经济支柱。

第二、江山未稳之时,李自成提前放松了警惕。

第三、为了筹集军饷,尽管让明朝官员屈服了,但这一做法却不是深得人心的。

第四、没有厚葬礼遇崇祯皇帝,缺失了拉拢人心的好机会。

第五、前期军队纪律严明,但是却没有能够保持初心。

第六、手下大将刘宗敏的错误,直接激怒了吴三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