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和《是,大臣》哪個更深刻?
更新一下,
很多人没意识到我为什么反对《1566》,的确,它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君主专制体制。
但是让我觉得搞笑的就是,他把海瑞抬出来了。就这一点我永远也不能觉得它有多么深刻。
因为民众渴望青天大老爷的心态,其实就是嘉靖皇帝能够一直为所欲为的根本。
皇帝是好的,派了个海老爷来救我们。
这句话就是胡扯。
整个《1566》,最深刻的地方只有一句话,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情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数。”
只有当吉姆哈克可能会被民众赶下台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愿意为民众服务。
这个答案下充分体现了什么叫,无知。
我可以这样问一个问题,
如果你们觉得这两部剧说的没差别,那这样,
你去1566的大明朝生活,我去吉姆哈克任期内的英国生活。
可以吗?
这个时候你立刻就摇头了。
1566揭露的问题在《是,大臣》里已经得到了解决。
你说1566里至少还能找到一个负责的人,那么请问,需要为这一切负责的嘉靖皇帝到底负了什么责任呢?
他直到整部剧结束的时候,还在修新宫殿,还在启用新严党(赵贞吉)。
整个1566剧,从开始到最后,大明朝的情况没有任何变化。
这就是最流氓的逻辑,看似皇帝要为一切负责,但实际上因为他掌握着最终解释权,而且没有任何人对他有制约,所以他并不需要在实际上付出任何代价。
你觉得吉姆哈克做的到吗?
英国报纸上天天怒喷他,恨不得把首相的底裤掀出来。
汉弗莱更是对吉姆哈克的各种做法阳奉阴违,严嵩和赵贞吉敢吗?嘉靖一句话严嵩可能就得丢了老命。
如果让我评价,那么1566看似深刻,实际上很简单。
它就是揭露了一个中国古代帝国的运行模式。
而ym系列则在看似嬉笑怒骂里反应了一个很深刻的现实。
官僚系统是不值得被信任的,它天生就具有自我维护性。所以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最终解释权,必须让吉姆哈克这样被民众选出来的代表去管住他们。
吉姆哈克的地位是民众给的,所以他会在乎选票,舆论与公众形象。
虽然他与官僚系统战斗的过程败多胜少,但是这就够了。
几年后,吉姆哈克也会被换下去,换一个新人上来。
民主出了事情找不到人负责?
你看吉姆哈克过些年下不下台?
古代王朝能找到人负责?
嘉靖帝能当四十多年皇帝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还让他负责,你能让他下台吗?
吉姆哈克敢用国库的银子给自己修宫殿吗?
他最多给自己找个厨子!